自我批評反省的文章

  自我批評反省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並作出相應的改正,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自我批評與反省

  針對本人一貫的具體表現與作風,現在開展積極的自我批評與反省,基本情況如下:

  1、做事不夠認真、謹慎。如上次借別人的相機用,明明人家已經再三叮囑了注意事項,我卻還是把相機弄壞,結果弄得雙方都為難;其他比如出門忘記了帶鑰匙或者上課忘記了帶u盤等事件,也常有發生。

  2、惰性太足,做事情總喜歡一拖再拖。就說部落格這裡吧,心裡面雖然老惦記著,可中間,過了這麼長時間,再忙,也不至於寫一篇日誌的時間都沒有,我卻一直拖到今天。還有讀書,上次為了軟體設計師的考試,老早就買了教材,可到了具體行動,我卻總想著今天有事,明天再看吧,這樣一直到了考試的前一天,書還是新的。可笑的是,我還常常責怪學生的書是新的呢,這分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行為。

  3、缺乏耐心和毅力,做事情總是猶豫不決。這個就不舉例說明了,說多了,怕影響不好。哈哈,這正好又印證了我的下一個缺點,死愛面子,大方不夠。

  算了,今天就檢討到這裡,以後的日子,我一定有錯就改,好好表現,也歡迎我的朋友們來監督指正我哦。

  :自我反省

  或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是對的;或許,每個人都沒有想過自己的錯;或許,每個人都以為錯的永遠不可能是自己……

  不屬於自己的,怎麼強求也不是你的,儘管拼的頭破血流,那東西也依舊是他的,不可能是你的,想要一樣東西,就用自己的努力、汗水去博得,而不是用搶、用偷,用一些卑鄙的手段。正好比你的東西一樣,某樣東西是你的,別人也搶不走,無論他發費了多麼大的力氣,那件東西始終是你的,別人搶不走。所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拿不走。

  友誼注重的不是時間,而是質量。就像你寫作文一樣,花了3小時,憋了幾個字,老師會表揚你麼?不會的,相反,老師還有可能會批評你。在短的時間,相處的時間再短,也可以成為最好的朋友,一對好閨蜜,假如你的好朋友和別人在一起玩了,玩的比你好了,那麼你別賴他,只能賴你不能讓她把你放在第一位,沒有必要去為了某個人,而荒廢了自己交朋友的機會,要給自己一個空間,一個心態,讓自己知道:“這麼多的朋友中,一定有一個會成為我的好閨蜜!”

  在生活中,往往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這些困難會在某一時刻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但是隻要你勇於去攻克他,戰勝他,有勇氣去向他挑戰,他便會知難而退,這時候的你,就成功了,連困難都可以擊敗的人,還怕什麼呢?

  如果你得到了某樣東西,不用張揚,不用嘚瑟,不用去瞧不起別人,你可以依舊做自我,而不是因為你比別人尊貴了一點點而貶低他人,視他人為糞土。我們應該學會低調,不故意去顯擺自己的身份、地位、金錢,假設你去顯擺去嘚瑟的話,不但不會達到你想要的後果,更會讓別人覺得你很驕傲自滿,而不願跟你在一起玩。即使你真的很尊貴,別人也會從你的言行舉止中看出來,甚至還會想:“哎嗨,這個人真低調。”從而樂意和你一起做朋友。

  每個人都應該自我反省一下自己的錯,不讓自己一錯再錯,繼續放縱下去,久而久之,還可能會引起我們的性格扭曲,從而導致瞧不起他人等現象,加油吧,好好反省自己!

  :自我反省

  前幾天,在報章的副刊看到兩個有趣的故事:在美國有一位女士養了一隻漂亮的鸚鵡,但是它有一個奇怪的毛病咳嗽,而且它的咳嗽聲濃濁難聽,女主人滿以為它是患了呼吸系統疾病,就帶它去看獸醫。獸醫詳細檢查過它,發覺它並沒有任何疾病,問題只是出在女主人身上,因為她經常抽菸,所以常常咳嗽,這隻鸚鵡只是維妙維肖地將主人的咳嗽聲學會罷了。另外,在英國,有個年輕人向心理醫生訴苦,說他的母親經常羅羅嗦嗦,令人感到十分煩厭。心理醫生髮現他的母親的確十分羅嗦,但是同時發現她本來不是這樣的,她之所以變得羅嗦,是因為兒子從來不在她只吩咐一兩次的時候,就把事情做成,總要她三番四次地提醒,久而久之,便形成羅嗦的情況。

  在這兩個故事中,究竟是誰有問題?誰該修正缺失?是鸚鵡抑或有煙癮的女主人?是不停提醒兒子的母親抑或是不把母親的話放在心的年輕人呢?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拉伯雷說過:「人生在世,各自的脖上扛著一個褡子:前面裝的是別人的過錯和醜事,因為經常擺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後裝的自己的過錯和醜事;所以自己從來看不見,也不理會。」聖經上亦有這樣的一句說話:「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剌,卻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那女主人和年輕人都是看不到自己過錯的人,若他們懂得自我反省,就不會輕易「理直氣壯」地責怪別人。

  反省就是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並作出評價,從而改正過失。孟子曾說過:「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仁者立身處也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比自己技術好的,只會從自身找原因。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加德納強調內省智慧是多元智慧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智慧。內省智慧強的人能自我瞭解,意識到內在情緒,意向,動機,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瞭解自己的優劣,緊慎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不過,很多人都缺乏自我省察的能力,為什麼呢?首先,是因為「道德無知」,對「是非善惡與好壞」的認識不清,不能辨察這件事應當做,不可不做;那件事不應當做,不可去做。例如有時我們在沒有惡意的情況下說了一些話,卻令別人不開心,甚或傷害到別人,但我們對為什麼別人不開心,或受到傷害卻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