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鄉村年味的經典散文

  年味是什麼?那是鞭炮炸響時孩子們銀鈴般歡快的笑聲,那是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在年夜飯桌前的其樂融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鄉村年味

  總有一種憶念,讓我感到回味無窮,那是兒時鄉村的年味。

  如果說城裡的春節像一壺茶的話,那麼鄉村的春節就是一罈酒,比起城市要熱烈醇厚得多。

  年夜飯,是一個很誘惑的春節習俗,從古到今有多少人為了與家人團圓在一起吃年夜飯,從四面八方翻山越水,歷盡辛苦趕回了家鄉。這份情愫是通過目光和思念輻射的,連線著脈絡般交織的城鄉道路,交會在友情親情歡聚的大小驛站。在每一個村口街口路口,以及視窗門口,該有多少踮起腳尖的痴情守望,該有多少喜淚交集的深情擁抱。我一直為中國人的這種刻骨銘心的對家的忠誠而感動。返家的潮流,所體現的正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核心——闔家團聚、和諧吉祥。世界上沒有哪一種魔力有如此強大,能夠一年一度地調動起如此動情的滾滾人流,能夠凸現出故鄉和家庭如此強大的親和力,凝聚力。

  春節,是那時的農村人最悠閒的時光。過年的日子,就像人生旅途中一輛長途賓士的列車,到了一個站點,需要調整休息,同時展望設計而後的旅程,從而使前進的途中風景如畫,平安精彩。無可置疑,人們的休閒指數,也更能從春節的飲食中體現出來。在北方的農村走親訪友,一天吃五頓甚至六頓飯是常見的,假若晚上村子裡唱大戲,還會增加一頓,如今生活好了,除了早餐,每頓都會上酒。有了佳餚美酒,無論主人或客人,自然會酒多話多笑聲多。我不勝酒力,但我篤信,春節時如果沒有酒的助興,餐桌上肯定會少了幾分熱烈歡樂的氣氛……

  春節的鄉村,空氣中有一種氣韻在流轉和彌散,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卻有一隻無形的手,把每個人的心裡惹得癢癢的,樂樂的。即便是晚上做夢,也漣漪般地盪漾著愉悅。因為在春節之際,人們的遐想如隨風鋪展的陽光,次第呈現生命的憧憬,以及蟄伏於靈魂的思想,全都以蓬勃而出的姿態發芽……

  後來離開家鄉,當了兵,再後來又進了城,但每年春節,總要回到那個小村莊去探望父母。每一次回去,碰面的鄉親總會說:“回來過年了!”這是一種親切的問候。

  進入臘月,鄉親們對過年就會有一種期待,怎麼過年就成為話題的主要內容。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或許是進城生活久了,我越來越感到,當不再為吃穿發愁,當每天都可以在大彩電前看歌舞晚會、電影、電視劇之後,孩提時代那種望眼欲穿盼過年的心情漸漸消解了,年味也越來越淡了。我彷徨,我迷茫,我甚至固執地認為,或許在記憶深處的鄉村的濃烈年味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也是難以複製的。

  馮驥才先生說過:“春節,時處大自然四季周而往復的節點,也是生活積極性的起點。人們心中的寄寓與祈望就來得異常深切,民族特有的情懷也分外張揚。在民間生活中,這種精神的東西都要以民俗為載體,所以民俗中每一事項,莫不有著精神內涵,有魂……節日的本質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實則是人們在高揚心中的生活情感與理想。這裡也有民族和民間的精神傳統、道德規範、審美標準和地域氣質。如果我們不從文化上、從精神上去看節日,就不明白節日為何物,不經意間隨手丟掉。失去的可能是最重要的東西。

  是啊!春節雖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農耕文明的產物,但在全球化的流動背景下,春節的國際化,中國式的歡樂肯定會傳遞給世界,感染世界。春節的內涵是什麼?應該怎樣過春節?真的成了一個問題。或許,僵守傳統的方式和形態,已經不利於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缺乏廣闊的形式和內容,缺乏現代情感和普遍的溫暖,不利於傳承,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守住中國人自己的年味,要通過建立春節的象徵體系和符號,讓中國文化更吸引人,更富有活力,這是“追尋民族文化之根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蕭放語***。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鄉村年味兒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鄉下人,只是在城裡買房後,才舉家搬到城裡。

  過年的時候,看城裡,總覺得很平淡,沒什麼年味兒,好像只是比平時多了些人,多了一些商品而已,能給過年增添點節日氣氛的,好像只有五彩繽紛的煙花了。從街裡走一遭,於擁擠的人流中穿行,實屬不易,無異於逆水行舟,倍感身心疲憊。只有鄉村——我魂牽夢繞的老家,才有那濃濃的年味兒。

  每逢過年,總是攜妻子、女兒回到鄉下的老家,陪父母一起過年。

  鄉村年味兒是土灶裡燃著的柴草跳動的火焰。每次回到鄉下老家,總要帶些菜,幫父母做飯。或洗菜、切菜、炒菜,或燒鍋。特別是過年了,看著熱烘烘、紅彤彤的的火苗,倍感家的溫馨。在父母眼裡,我們再大,也是孩子,彷彿嬰兒躺在父母的懷抱中,溫暖而甜蜜。那跳動的火苗不正像是我們紅紅火火的新生活嗎?

  鄉村年味兒是那慢慢升騰的裊裊炊煙。如今,現代化的炊具走進我們鄉村的生活中,年輕人一般不燒草鍋了,只有我的父輩們依然鍾愛有加。那依稀的炊煙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覺得熟悉而又陌生。過年了,看著從老家煙囪升起的炊煙,竟有了久違的激動。炊煙是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讓我無法忘卻,在記憶中凝固,讓我無比眷戀,在睡夢中出現。縷縷炊煙似長長的思念,讓遠方的遊子歸心似箭,望眼欲穿,不覺間加快了腳步,心已飛到了家門前。炊煙裡滿含著父母的牽掛,飯菜的餘香。

  鄉村年味兒是家家戶戶門上大紅的春聯。春聯裡寫滿了人們生活的愜意與滿足,寫滿了人們對黨和國家的熱愛與感恩,寫滿了快樂與幸福,寫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渴望與憧憬,紅紅火火的春聯,讓人覺得溫暖,春天的腳步近了。

  鄉村的年味兒是那噼哩啪啦的爆竹聲。聽那此起彼伏的聲音,從一家到另一家,從一村到另一村,連綿不斷,不絕於耳,水墨畫似的鄉村沸騰起來。看孩子們在光與火之間,仗著膽子去撿未燃的爆竹,插在新鮮的牛糞上點燃,然後撒腿離開,欣賞著他們的戰果。或把它們放在破舊的鐵桶裡點燃,聽那聲音,不同凡響。孩子們的天真爛漫的笑聲迴盪在火藥味的空氣中。

  鄉村年味兒是遠在千里的親人,踏上返回的班車,帶著急切的眼神,邁著飛快的步伐,回到了闊別的家鄉,與親人圍坐一桌,暢飲著美酒,品味著佳餚,與親人分享自己的委屈、痛苦、歡樂。屋子裡洋溢著濃濃的親情,空氣中充斥著幸福的味道。在外的親人宛如在海上飄泊的船兒,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港灣,所有的痛苦、疲憊此刻都已煙消雲散。

  鄉村年味兒是溫暖陽光下,碧綠的菜園。父輩們親手種下的各種蔬菜,看著舒心,吃著放心。他們辛勤的勞作,付出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收穫,那份收穫的喜悅,溢於言表。這裡沒有汙染,天然綠色。放眼望去,倍感親切,是鄉村一道特別的風景,更是我們精神的家園,疲憊心靈的棲息地。

  在都市生活的你,過年的時候,來美麗的鄉村吧,這裡有你要尋的濃濃的年味兒,你會欣賞到不一樣的風景!

  :鄉村年味

  一到臘月,年味就在鄉村瀰漫開來。和城市裡過年時的冷清相比,鄉下人是十分看重這過年的味道的。過年,是鄉下人一年來難得的休閒娛樂的節日,他們會用自己樸實的方式,把年裝扮得異彩紛呈。年的味道,就在他們的一聲聲歡笑中、在買回的一擔擔年貨中、在一盞盞燈籠中、在一陣陣鞭炮聲中變得越來越濃。

  庭院裡那一株株燃燒的紅梅,是點燃鄉村早春的鞭炮;盛裝的姑娘,是新年的眉眼。而火紅火紅的春聯,是新年最吉祥的祝福,化作了鄉村豐年的音符。

  此時,辛勞了一年的農人們,便會拋下生活的煩擾,把自己融入歡樂的海洋。舞獅子,踩高蹺,唱大戲,搶新娘,一派鑼鼓喧天,祥和吉祥的熱鬧景象。

  鄉村的年,最有味的應該是除夕夜。民謠點亮了鄉村不眠的燈盞,家家戶戶的興奮與歡樂在靜謐的燈光裡流淌。灶膛裡燃著一家的紅火,炸圓子、炒蠶豆、煮花生,濃濃的香味把小村薰染得芳香醉人。灶膛裡那熊熊燃燒的火焰,把來年的日子燒得旺旺的,一串串的紅辣椒,像一盞盞高掛的紅燈籠,照亮農家的年月。小孩子天真而快樂地在農家小院跑著跳著,放鞭炮,滾鐵環,玩家家,把童年的歡快盡情揮灑。婦女們則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嗑瓜子,剪窗花,納鞋底,把一年來的喜怒哀樂和閨蜜一起分享。此時的男人們,則顯出一種樸實的粗獷,他們買來幾瓶老白乾,邀上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炒上幾個菜,邊吃邊聊,計劃著來年的生計。他們大口吃著肉,大碗喝著酒,划拳的吆喝聲響徹整個村莊。他們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靚麗的裝扮,但在他們樸實的言談中,承載著對未來生活美好的嚮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迎接著新年的到來。年的腳步,就在農人期盼的目光中越來越近,新年的鐘聲,伴隨著美好的祝福,敲響在鄉村寂靜的夜空。新年,終於來到了村民中間。

  雖然年已經過了,但年的味道卻並沒有在鄉村消失。整個正月,鄉村都沉浸在濃濃的年味之中,走親戚,訪朋友,唱大戲,耍龍燈,好不熱鬧。這年的味道,要過了正月後才漸漸淡下來,整整兩個月,年味都在鄉村的上空瀰漫著。農曆二月,是播種的季節,鄉村的人們,在收穫了一年的喜悅後,便會把來年的希望種在自己土地上, 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澆灌屬於自己的幸福。來年的新春,一定是豐收的時節,鄉村的年味,永遠飄在每一個農人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