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散文時間即生命讀後感

  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麼就不可浪費光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一***

  “書到用時方恨少”,教了這麼多年書才發現自己還有那麼多不懂、不會、不明白的。我在學校邊備課邊後悔,當初上這節課時怎麼沒有注意到這裡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寫法,這段話應有更多樣的理解……好多遺憾快把我淹沒了。如果現在讓我再講這課書,一定要……

  不經意間抬頭看錶“啊,都這時候了,我還沒寫多少東西呢!”“備課剛有點心得,怎麼天都暗了……”今天距離 3月19日抽籤還有40天,我一想起來就心急如焚。

  查詢資料時忽然讀到梁實秋八十多歲時寫的一篇《時間即生命》,覺得大師寫的就是我此時的心情,真有知音的感覺,趕快積累下來。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錶上的秒針一下一下地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牆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曆,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有意義,不虛此生,那麼久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地善於利用他的時間。

  “……

  “我應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里糊塗地混過去了。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於課餘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為活的相當長久,十分驚險。翻譯完成之後,雖然仍有工作計劃,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假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然而悔之晚矣。

  “無論做什麼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條件。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所謂‘強迫運動’,我踢破過幾雙球鞋,打斷過幾只球拍,因此僥倖維持下來最低限度的體力。老來打過幾年太極拳,目前則以散步活動筋骨而已。寄語年輕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恆地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健康的身體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

  以前讀過大師的《雅舍小品》,感到大師是個性情中人,那麼會享受生活,那麼樂觀,平凡的生活小事在他的筆下變得好有趣,細節觀察得那麼入微,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讓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如品其味……是啊,生活多麼美好,一時的不如意又算得了什麼!我樂觀的人生態度多少得益於他的教導。

  今天讀了《時間即生命》又發現大師對自己要求之高也是常人難及的。作為八十多歲的老人,在我們想來也就是晒晒太陽,聊聊閒篇,遛一遛消磨時光,可大師卻在計劃讀《史書》,讀《易經》......鍛鍊身體,讓每一天更有意義。我現在才三十多歲,笑對每一天,過好每一天,做點有意義的事吧。

  ***二***

  每次讀梁實秋先生的散文《時間即生命》,我就如被電擊一樣,誠惶誠恐,此文寫出了我的心裡話,更讓我無地自容,因為我把自己的時間白白地混過過去了30多年。

  --題記

  看,梁實秋先生寫的散文《時間即生命》多好呀?

  就算讓我讀一千遍、一萬遍,我也願意讀,每次讀都有新的感悟,都有新的啟發。

  我剛年過三十,作為一個80後,我所浪費的時間太多太多。把許多空閒的時間變成空白的時間。就是:我很愛惜自己的生命,但我卻很少珍視自己的時間。

  小時候,還沒有讀書,我只是讀了幾句《增廣賢文》,而自以為是。

  到了讀書階段,小學、初中、高中,我雖立志為學,然而,卻少有認真研習學問,乃至一無所成。

  上了大學,除了弄文學社、辦刊物、搞宣傳外,所學專業一無是處。

  畢業後,因為社會上一直流傳著一句孔老夫子的話:三十而立。

  我也受到了影響,三十而立,立什麼呢?

  老人家講:成家立業。要是說成家,我在28歲就成家了,可是立業呢?卻還沒有立。三十而立,是說立業的意思嗎?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我聽我的老闆說:三十而立,就是立志向,經過三十年的積累和努力,人生有一定的經歷和閱歷了,一個人要知道自己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能做,也就是說自己的定位要非常精準,而且,自己做人的原則也基本確定下來了。

  聽他這樣解釋,我就比較明白了。

  雖然,比較明白了,但這幾年來,我一直還是比較迷惑、憂慮、恐懼。離孔子所說的“不惑、不憂、不懼”,差距甚遠。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思考很久,沒有結果。最近,我在火車上,遇到一個陌生朋友,卻點出了我的短板,原來我有那麼多的惡習,讓我的真心本性被塵世的灰塵所淹沒了。

  就拿讀書來說,我讀的書太少。沒有一門是能深入的研究,不精通也不能運用,這是讀書和學習的大忌。另外,我讀書,三心二意,這本書讀讀,那本書看看,喜舊厭新,許多書買了幾年都沒有去讀過,浪費了不少錢財。

  雖說,我有三十多歲,也是作為一箇中國人,連經書都沒有讀過。

  中華文化的經典就那麼幾本,卻沒有好好去學習和領悟,更不要談及為人民服務了。連自己都服務不好,還談為人民服務,可笑啊,可恥啊,可憐啊……

  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粗略的一下,粗枝大葉,不理解其中精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易經,只有易經一點皮毛,也不會運用。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了凡四訓、曾國藩家書、道德經、鬼谷子、莊子、商君書、貞觀政要、金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黃帝內經、孝經、孫子兵法、資治通鑑、二十五史……

  以上經典,都沒有深入的研習與實踐過,作為一箇中國人,甚為慚愧。按梁實秋先生所說:作為一箇中國人,經書不可不讀。我連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都不能學習、實踐、運用,還是一箇中國人嗎?

  如今,身處21世紀,這是中華民族的時代,更是中華文化實現其使命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使命是什麼?就是:世界大同。全球化、地球村,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怎樣才能實現全球化和地球村,讓所有的國家、民族、文化共存共榮呢?只有一個選擇:求同存異、大同小異、和而不同、天人合一。

  既然我在三十而立時,立下巨集願:

  自信傳承五千年,

  會當縱橫九萬里。

  就算天崩與地裂,

  依舊舉杯邀明月。

  身為人子、人夫、人父的我,定將要以學習、實踐、運用中華文化為己任,並以梁實秋先生的話為自勉--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麼就不可浪費光陰。因為時間即生命。

  ***三***

  今天,我閱讀了《時間即生命》一文,從他的標題告訴我們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等於浪費我們的生命。文中提到的主人公不打麻將,不經常聽戲看電影,卻沒有讀更多的書,譜寫更多的篇章,還有許多未能完成的事情。

  本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不能虛度,把握生命中的分分秒秒,讓我們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充實自己,不虛此生。讀過之後深有體會,回想一下自己,這些年來確實浪費了許多時間,從上學那些時代一直到今天,沒有一件做成功的事情。彷彿自己被束縛在一個鐵籠裡,沒有利用好所逝去的時間,儘管有一些愛好,卻沒有一樣做得精的。

  回憶過去,還記得我那時上學的時候,自己喜歡音樂和美術,在每一次的音樂課上,老師會教一些歌曲,還有一些樂理知識,而我在那時卻沒有把握好機會,上課不注意聽課,荒廢了大量的時間。為了一時的貪玩,沒有認真去學習。上美術課也是那樣,每天拿著畫板,心裡卻想著放學回家該去哪裡玩,卻沒有去堅持好好學下去。如今,我已上班近十六年,生活中、工作中一切平平淡淡,沒有突出表現,沒有做過太多感到滿意的事。從現在起要充實自己,讓自己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收穫,去幫助他人,即使是細微的小事,也會讓自己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