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亮的傷感散文欣賞

  每當太陽從西邊落下時,在天的另一邊,月亮就升起來了,喜盈盈地看著我們。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以供大家參考。

  篇一:今晚,月亮在哭泣

  夜晚空明,一輪皓月掛於長空。舉家燈火輝煌,歡聲笑語不絕於耳。而我卻只能徘徊,遊離……

  八月十五,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外婆家開了個“全家宴”,眾多親屬歡聚一堂。但那時快樂像躲瘟神一樣,避著我,耳朵似乎是聾的,心也是冷的。歡聲與笑語衝擊不了我的耳膜,留給心的只能是空虛與傷感。無奈,讓這憂傷的精靈融入黑夜吧!或許黑暗是它的最好歸宿。

  抬頭,天空萬里無雲,唯一裝扮著它的就是這輪明月。月亮啊,為何象徵“團圓的你”,也是孤身一人呢?看來今夜只剩下你,我……眼淚悄然滑過,激起心中層層浪花……

  我父母是經商的,他們常年忙碌在外。11年了,整整11年了,他們從沒有和我度過一箇中秋。望著那些弟弟妹妹依偎在父母的懷抱,我心中充滿了渴望,但我只能一次次安慰自己,“爸媽是迫於無奈,只要我們堅守這份愛,終有團聚的一天。”可我都等了這麼長時間,但依然遙遙無期,反而更遠了,傷心欲絕萬用上心痛,我幾乎不能呼吸了……

  “玲玲,玲玲……”一聲聲飄渺的呼喚傳入耳膜。霎時,光芒聚攏來,心中的黑暗散了。沒錯,就是她,是我的外婆。“怎麼,想你的爸媽了。”我沉默地望向夜空,不語。突然肩頭一熱,“你看。”順著外婆手指的方向,望去。“今晚的月亮表面上看是孤獨的,但依然有零星的星點與它相伴。無論怎樣,它都應該使快樂的,不是嗎?”我望著外婆,久久的望著她。月光下,她的眼睛好亮啊!我傾聽著,淚水肆虐。我一把擁住外婆。“謝謝,無聲的語言在心間流淌。

  月亮哭了。

  今晚的月亮好美,只因為它哭了……

  篇二:九月,活出月亮般寧靜

  秋分過後,那風吹來時,有了絲絲涼意。太陽依舊燦爛,可投在牆上的光已發白,秋悄悄把太陽的熱情洗去,只留淡然的光線。不知何時,簷下的燕子已南飛,只剩空空的巢,一切都安靜了,沉默了。其實,這世間誰又能陪誰生生世世,不過是借一段光陰,恰好相遇。只是相遇時,應該珍惜彼此。一如燕子來時,聽它,日日在廊下嬌啼,看它,輕盈飛行,把那美好的畫面,記在心裡,便不負這一春一夏相遇光陰。

  午後,無事,總喜到長廊上遠眺,看遠處的樹木,房屋在陽光下靜謐著。而秋風柔柔軟軟地吹過,不冷不熱,真是舒適。看,天空好藍,好高,還有大朵,大朵白雲漂浮著。只有秋天,才能看到如此潔白的雲,美好的令人嚮往,好想睡在那潔白的雲層裡,去觸控它的軟,輕,柔,香。那裡有清風撫身,那裡有太陽暖暖的香味,那裡藏著心中一個夢。

  一寸光陰一寸心,一朵曇花一朵雲,一朵雪花一朵夢境,一粒塵埃一菩提,一葉一草一片情,君不見,伊人已把它一一捧在手掌心。

  於欣然間,給藍天白雲,來幾個連拍,把美好定格。

  其實這樣的午後,想有個人陪著。可擇一棵樹下坐著,看地上斑駁的陽光,看幾隻麻雀在地上蹦來蹦去尋食。有一搭沒一搭說說閒話,一個下午,只吹吹風,喝喝茶。秋風涼時,想做一些女紅,或繡十字繡,或織毛衣,只要有人陪,只要“針線閒拈伴伊坐”便是一段美好時光。可惜,大家都很忙。只好一個人,度著這秋日午後時光。聽聽音樂,看幾頁閒書,轉眼已日落黃昏。抬眼見,夕陽把餘輝灑在雲朵上,於是一朵朵白雲披上了粉色的霓裳。那些披著粉色霓裳的雲朵,就那麼安靜地飄浮在天空中,似一個女子把幸福嬌羞的夢灑在天邊,風光旖旎一片,好美。

  秋意更深了,路邊那一株栆樹葉子已金黃地掛在枝頭。恍惚還是昨日,寫它發芽、開花、結果。轉眼,已見落葉了。落就落吧,有些事還是順其自然為好,難過傷心,也不曾有絲毫改變,索性放下,去求一片清靜的天地。曾經,一個女子把靈魂放飛,想相遇一個相似的靈魂。可流浪時,一再低眉,只收獲一滴雲朵的眼淚。如果上天註定她質本潔來還潔去,那麼就不再去追逐,從此,讓心在秋風中沉寂,庭院落鎖。

  九月初,南方的文友便發了一張桂樹開花的照片,看著那擠擠挨挨一樹花開,只覺一縷縷香,隔著千里而來。而此處,桂花卻一直不著花。但心裡信著,再等等,一定有香沁滿枝的一天。一日,晚歸時,聞到空氣裡有了桂林的香味,心想桂樹著花了吧。清晨,出門就瞧見這一株,那一株桂樹打出小小碎碎的花苞,雖沒盛開,卻已暗香撲鼻。再經了一天一夜,桂樹全然盛開,樓道里充滿了桂花的香味。上、下班路過時,總喜停在桂樹前又看,真是,愛極了這一樹細碎的小黃花兒。有了花香陪伴的日子,心亦變得安靜了。想,這一季,若桂花凋落時,可拾些回來晒乾,做個香囊。

  秋天的夜晚,窗外,草叢裡蛐蛐在啾啾叫著。蟲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它們只是在這一季盡情鳴唱。夜深時,聽著蟲子叫聲,心情平靜。陽臺,小茉莉又開花了,此次只開了三朵。感謝小茉莉一直不離不棄朝夕相伴,花開芬芳。熄了燈,看窗外的樹木,房子,都似披了一層薄紗,朦朧而靜美。天空,那一彎新月已藏到雲層裡不見了。總是很喜歡月亮,不管它是月牙兒,還是朗月。喜歡它如水的月色,似帛一般。總覺得月亮如女子,婉約,寧靜。喜歡那一句詩:“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花是有香氣的,草木是有香氣的,連這時光也有了香氣。安靜著一顆心,相遇這縷香氣詩意地活著。生命的意境,如一輪薄月,有著清清涼涼的寧靜。九月,一介女子只想把歲月活成月亮般寧靜。

  篇三:趟過月亮的河

  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於上個世紀70年代,紅遍兩岸三地。隨後,《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之歌》等或經典或通俗的關於月亮的歌曲,便層出不窮。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也寫就了無數的關於月亮的詩詞歌賦。不管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抑或是“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都是由月及情,抒發了作者對歲月與人生的感懷。

  而西方國家,是很少對月抒懷的。他們崇尚的是太陽,比如太陽神阿波羅,是一切善良與美好的象徵。

  四季往返,月圓月缺,中秋的月亮最為令人瞻仰。自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於幾度風雨幾度涼中,頌月懷想。我們普通人,也常常於中秋佳節仰望明月。喜悅也好,憂愁也罷,心緒微瀾處,總有一種情緒蔓延身心。那種安靜到骨子裡的想念,一度讓我們忘卻了塵世間的瑣碎與煩惱。

  中秋圓月,載著無數的思念,抵達彼岸的心田。同一片廣袤的夜空,同一輪明月,於不同的時代中,人們抒發著無盡的感懷。那些自古至今、由遠及近的瞻仰與膜拜、思念與感慨,蜿蜒流淌,終匯聚成一條美麗而憂傷的河。

  那是一條月亮河,也是一條用酸甜苦藍鑄就的歲月的河。世人徜徉在河中,看百花消弭,三春已近;看月圓月缺,中秋來臨;看年年歲歲,人生遲暮。

  趟過月亮的河,世人於如水的月華中,尋覓著那一抹最純粹的情感。月亮河,跨越了時光的河,維繫著過去與未來。立於寬廣的河中,我仰望太空,看雲開雲合之際,月亮也如千變萬化的臉譜,忽明忽暗。流蘇一般的月輝,於空中流動,即便黑暗,也被賦予了生動的色彩。

  寬廣的月亮河啊,我從你身邊走過,你可曾為我駐足?我的心緒,都倒在你的意象裡。一溪風月,原來,都是月亮惹的禍。

  月亮,於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中,歷經千年的沉澱與錘鍊,已經成為了一個經典的文學意象。當人們一看到它,就會忍不住思念之情,從而,以月為題材的詩詞,數不勝數。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思鄉之情。唐代另一位詩人趙嘏的《江樓感舊》則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還有的以月抒懷,表達了對情人的思念,如曹植的《七哀詩》等。

  趟過月亮的河,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繁華與衰落,也看到了凝聚在歲月中的真情與期待。不管你在哪裡,我們都會同享一片藍天。不管你在何方,總是“千里共嬋娟”。不管未來如何遙遠,我們總是將希望寄託在月亮的田園。

  或許,多年前的月亮,與如今的月亮,有所不同吧?正如張愛玲在《金鎖記》中這樣寫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

  此番描述,細膩中流淌著淡淡的憂傷。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因為隔了時代,人便是兩個世界的人。年輕人的心中,更多的是希翼和未來。而老年人的心中,則是沉甸甸的記憶和感悟。所以,雖然人們看到的是同一個月亮,卻有著不同的感受。

  一個又一個時代的靈魂,被淹沒在這世間無盡的歲月中。月亮,則靜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它見證過無數人的思念與憂愁,喜悅與悲傷,也留下了無數的詩詞歌賦。趟過月亮的河,我們看到了眾生百相,歲月疾苦,也看到了歲月易逝,時光不返。

  我讀過林清玄的《月到無心》,流暢的文字,隱含著作者內心的光明與胸襟。世人望月,很多都是由景及情,抒發內心的情感。而作者卻從望月中,體會到了“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只有內心擁有了如月一般的光明,即心靈之月,才能胸襟磊落,成就永恆之美。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即使江水千條,條條裡都有一輪明月,倘若我們人人內心擁有月一般的光明,那這世界豈不是更美好,我們的人生也更廣闊而美麗?

  所以,望月,思月,最終的歸宿,便是讓我們擁有一顆光明之心,堅強立世。

  趟過月亮的河,雖是短暫的相遇,卻讓我們懂得了很多。不管是年輕的歲月,還是老去的時光,都要在滄海桑田的演變中,擁有一顆心靈之月,然後於似水流年中,望月懷遠,乘風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