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兒童故事

   1

  晏殊是宋代名臣,還是著名的文學家。晏殊小時候便有神童之譽。一次,皇上讓他參加御前考試,拿到考題後,他馬上請求皇上另出新題,並老老實實地稟報:“這個題目,我十天前正好練習過,草稿還存在家裡,為考出真才實學,請為我出道新試題。”他這種誠實的態度深得皇上賞識。考中進士後,晏殊仍然每天閉門讀書,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學,頗得世人好評。

   2

  三國時期,有一個叫董遇的人,從小家裡很窮,他必須整日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識很淵博,人們都很佩服他。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聽了,告訴他們說:“學習要利用‘三餘’,‘三餘’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為一年之餘;晚上為一天之餘;雨天為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董遇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他是通過利用空閒時間學習提高自己水平的

   3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從前,楚國有個叫孟宗的孝子,對母親照顧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麼也不想吃,孟宗很著急地問:“娘,你想吃什麼?”孟母說:“我只想喝一碗新鮮的筍湯。”孟宗聽完,馬上跑到屋後的竹園,四處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筍。可是在冬天,哪裡有竹筍呢?孟宗急得大哭起來。他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淚融化了雪,地上長出了嫩綠的筍。他趕緊把挖出來,回家做了一碗筍湯,孟母喝了湯,病就全好了

   4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回家裡。這時他母親正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氣得拿起剪刀把快織好的一塊布割斷。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麼發火。母親說:“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起來,一斷就成不了布,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也要天天用功才會有成就,你現在就厭倦了,什麼時候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呢?”孟子聽了十分慚愧,馬上回到學堂發奮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有名的大學問家。

   5

  陶侃是東晉有名的賢臣,從小就勤奮好學,人品極好。陶侃長大後,擔任了管理漁業的小官。這一年,他託人帶回家一罈醃魚孝敬母親。沒想到,母親卻把魚原封不動地讓人退回去,並且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你是國家的官吏,怎麼能用公家的東西孝敬母親呢?雖然只是一罈醃魚,但也是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記住了母親的教導,從此他勤政為民,兩袖清風,最終成為了晉朝著名的清官。

   6

  東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去世後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雖然很小,但卻知道孝敬父親。夏天,酷暑難耐,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黃香每晚都先把涼蓆扇涼,再請父親去睡;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每天先鑽到父親冰涼的床上,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床。黃香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

   7

  聶政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大俠士,很孝順自己的母親。父親去世後,他和母親一起生活。聶政因為是一個有名的俠士,所以常有人請他出門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但是,為了不讓母親擔心,所以遇到危險的事,聶政總是刻意迴避,能在家陪母親就盡是在家陪母親。幾年後,聶政的母親去世了,安葬了母親後,聶政離開了家,替朋友行俠仗義去了。這次出門後,因為無牽無掛,聶政再也沒有回來,他死在外地了。

   8

  三國的時候,劉備臨死時,對兒子劉禪不放心,除了把他託付給丞相諸葛亮,還給他寫下了一封信來教育他。信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是說,不要認為這件事情小,壞事就可以胡作非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讓人信服。後來,劉禪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國還沒有大的失誤。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逐漸放縱自己,最終蜀國被曹魏滅掉,劉禪也成了俘虜。

   9

  陶侃是東晉有名的賢臣,從小就勤奮好學,人品極好。陶侃長大後,擔任了管理漁業的小官。這一年,他託人帶回家一罈醃魚孝敬母親。沒想到,母親卻把魚原封不動地讓人退回去,並且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你是國家的官吏,怎麼能用公家的東西孝敬母親呢?雖然只是一罈醃魚,但也是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記住了母親的教導,從此他勤政為民,兩袖清風,最終成為了晉朝著名的清官。

   10

  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對父母特別孝順。父母的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眼睛也看不見東西了。郯子聽說鹿乳對恢復視力有好處,他決定想方設法取得鹿乳。郯子來到山上,卻無法靠近鹿群。於是,郯子買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混進了鹿群中。郯子的耐心獲得了回報,終於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經過一段時期的治療,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體也一天天強壯起來。郯子鹿乳奉親的故事也傳遍了天下。

   11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他帶領軍隊來到國都,廢掉了皇帝劉辨,另立劉協為傀儡皇帝,並從此獨攬朝政。董卓專權期間,對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殺戮,對天下的百姓任意欺凌。結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們的憤怒,朝臣王允等人聯合起來利用美人計一舉將他除掉。董卓的惡行使其家庭也受到了牽連,連年邁的父母也因此受到株連,當時他的母親已經90我歲了,也被依法處死。實在是可悲啊!

  王祥是晉朝人,他母親去世後,父親又取了繼母。繼母對王祥很苛刻,但王祥從不忌恨,仍然對她很孝順。繼母生病了,他總是伺候在旁。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繼母病了,想吃鮮活的鯉魚。大冬天的,哪裡能捕魚呢?但王祥還是來到了河邊,河上已經結冰了。為了能捉到活魚,王祥竟然脫掉衣服臥在冰上用體溫化開冰捕魚。真巧,兩條鯉魚一躍而出。他不知有多高興.王祥的孝行感動了繼母,以後,繼母對他也格外關心起來。

   13

  春秋時,有個叫孫元覺的孩子,十分孝順長輩,可他的父親對祖父極不孝順。有一天,父親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裡去。孫覺元哭著跪倒在父親面前,懇求他不要這樣做。可是父親卻哄騙他:“爺爺年老了,年老不死會變成妖怪的。”來到了山裡,父親把爺爺放下就要離開。孫元覺一聲不吭地背起抬爺爺的竹筐,父親不明白他的意思,孫元覺說:“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親一聽,大吃一驚,最終改變了主意,又把爺爺接回了家。

   14

  閔子騫小時候經常受繼母的虐待。有一年冬天,閔子騫兄弟倆隨父親外出。一躍上,閔子騫一個勁地喊冷,弟弟卻直說熱。父親見子騫穿的棉衣比小兒子的還要厚,以為子騫撒謊,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棉衣抽破了,露出了散亂的蘆花,父親明白了真相,要把繼母趕走。閔子騫哀求父親說:“現在只有我一人受凍,母親走了,我們兄弟三人都會孤單。”父親最終打消了趕走繼母的念頭。。

   15

  漢朝時,漢文帝雖然貴為皇帝,卻很孝順自己母親。每天不管公務多忙,他都要去母親房間請安。有一次,文帝的母親病了,漢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離開母親床前,從未睡過一個安穩覺。而且每天母親吃藥時,他都要親口嚐嚐,唯恐太苦、太燙。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漢文帝侍奉母親卻長達三年之久,他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

   16

  蔡邕小時候非常孝順母親。母親得病長臥不起,蔡邕心中非常難過,總是在母親床前殷勤服侍,而且為母親洗馬桶不厭其煩。看到母親將不久於人世,蔡邕無心學習了,連衣服也不換洗,整天坐在母親床前,直到她永遠閉上了眼睛。埋葬母親之後,蔡邕哭倒於墳前不願回家。一帝做事的僕人見此情境,莫不潸然涕泣。之後,他叫僕人在墳墓旁搭個小房子,他住在那裡,繼續守墓,以表愛母之心。

   17

  湖北有一個城市叫孝感。這個城市的名字來歷還有一段故事呢!古時候,有個叫董永的人,他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母親去世後和父親相依為命。後來父親也不幸去世了,由於家裡窮,董永連埋葬父親的費用也湊不出來。為了埋葬父親,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給有錢人家當傭工。董永的孝行感動了天上的九天仙女,她偷偷來到人間,幫助董永還清了債務,還做了他的妻子。後來人們便把仙女下凡的地方稱作了“孝感”。

   18

  孔融是東漢時人,他有六個兄弟,數他最小,據說他四歲時,就懂得謙讓。有一天,父親請他們兄弟幾個吃梨,哥哥們都一下子擁到了桌子邊,只有孔融靜靜地在一旁等著。父親讓孔融先挑,孔融走到筐邊,拿了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你為什麼拿最小的?”孔融說:“大的應該給哥哥們吃,我最小,當?a href='//' target='_blank'>懷孕〉摹?rdquo;父親連連點頭稱讚。長大後,孔融仍然保持謙讓的高尚品德,成了深愛百姓愛戴的好官。

   19

  信陵君是戰國時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個敬老愛賢的人。有一次,他聽說有一個看城門的老人侯贏懷念有賢德,就十分鄭重到地前去請教。他親自駕著車,把車上尊貴的位子空出來留給侯嬴。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聲,但為了考驗他,當信陵君去接他的時候,侯嬴故意裝出傲慢的樣子,但越是這樣,信陵君對他越恭敬。侯嬴見狀,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於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門客。

   20

  杜環是明朝的一名官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位可憐的母親,他的兒子不知下落,她去找自己的親戚,結果誰也不願照顧她。萬般無奈,這位母親只好到處尋找自己的兒子。杜環得知後,決定先贍養這位老婦人,並代老婦人尋找她兒子的下落。後來,這位母親的兒子雖然找到了,但他並沒有接走他的母親。而杜環則一直贍養著這位老婦人,對她很孝敬,就像對自己的母親一樣。

   21

  張良是劉邦的主要謀士,年輕時非常尊敬長輩。有一天,他在一座橋上散步,一位白髮老人坐在橋頭上,見張良走過來,故意把腳上的草鞋甩到橋下,然後對張良說:“小夥子,給我把鞋揀上來。”張良有點生氣,但見老漢年紀大,就照辦了。但老漢並沒有用手接鞋,而是把腳伸過來,張良默默地給老人家穿上鞋子,老人笑了。原來,他是著名的學者黃石公,後來他把神奇的兵書傳授了張良。

   22

  唐朝人陳玄奘八歲的時候,父親給他講《孝經》:“曾子聽老師講書,總是恭恭敬敬地站著,老師叫他坐著聽,他說站著聽是對老師的尊敬。”父親抬頭看玄奘,他已離開座位站著了。父親叫他坐下聽講,他說:“曾子聽老師講書還站著,我聽父親講書怎麼敢坐著聽呢?”父親稱讚兒子學以致用,說他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果然陳玄奘二十八歲時,從京城出發,到天竺取經,成為了唐代著名的佛教學者。

   23

  張釋之是漢朝著名的大臣,他非常尊重長輩。有一次,朝廷舉行朝會,許多達官貴人都前來參加,場面十分熱鬧。這時有位叫王生的老人對張釋之說:“我襪子的帶子鬆開了,給我綁是吧。”張釋之二話沒說,很坦然地跪下來,在眾目睽睽之下恭恭敬敬地給這位老人綁好襪子。張釋之身為高官,能具有禮賢下士,敬老尊賢的美德,群臣無不稱讚,從此他的威信就更高了。

   24

  孟嘗軍田文出生時就不討父親田嬰喜歡,因為他出生在五月五日,當時的迷信說法是:他將會長得高過大門,會克父母,決不能養活他。田文五歲那年,他懇求母親帶他去見父親,見了父親,田文走上前磕了頭,然後說:“父親,人是活的,門是死的,孩兒將來如果長得高過家裡的大門,只要將大門改高一尺不就行了嗎?”父親大喜過望,他一把抱起了田文。後來田文果然不負父親的期望,成為了戰國曆史上著名的有影響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