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讚讀書筆記

  白楊禮讚這篇課文寫出白楊頑強的生命力。想更瞭解這篇課文,那就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最初聽到“白楊禮讚”這四個字時,我以為這僅僅是一篇詠物的文章,但看到作者是茅盾先生,我便知沒有那麼簡單。

  後來,我又詳細地瞭解了一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才知從1940年5月起,茅盾先生在延安生活了五個月,他耳聞目睹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沸騰生活,從根據地人民身上他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與未來。因此,茅盾先生在1941年寫下了這篇《白楊禮讚》來熱烈地歌頌根據地的人民,表達了他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高度信任和熱情讚美。

  在《白楊禮讚》一文中,茅盾先生說:白楊樹它力爭上游,它偉岸、正直、樸素、嚴肅,它象徵著北方的農民,象徵著守衛家鄉的哨兵,象徵著在華北平原上縱橫決蕩的人民子弟兵,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這就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茅盾先生他要讚美的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是那奮起抗爭的炎黃子孫,是那炎黃子孫用心堆砌而成的延綿萬里的精神長城。

  魯迅先生曾經棄醫從文,就是因為他覺得拯救中國人的思想比治療中國人的肉體上的疾病更加重要,茅盾先生和魯迅先生做了相同的工作,他們都是用自己的文字來喚醒中國人。

  從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激勵中國人民前進,他在用自己對祖國的那顆熱忱之心鼓舞著中國人民奮勇前進,這就是《白楊禮讚》的真正價值所在。

  最後,我想借大學者葉聖陶對茅盾先生的一句評價:與其說茅盾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茅盾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

  篇二

  今天早上,我讀了茅盾先生寫的文章——《白楊禮讚》。

  文中寫到: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讀到這裡,我不禁抬頭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是高高的樓,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楊樹確不見了!我不禁四處張望,原來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那棵白楊樹也有著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溫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溫暖。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數,因為它象徵我們民族那種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參!想到這裡,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篇三

  它沒有美麗的外表,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是它有一種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雖然只有碗來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茅盾先生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他在延安生活了五個月,他耳聞目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日的人民的沸騰生活,他看到了中華民族的遠大的前途,而我們,應該去學習白楊樹的精神,用行動去證明中華民族的遠大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