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的讀書筆記

  對財政政策你又瞭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1、財政政策是指一系列有關稅收與公共支出的決議或規則,其作用在於熨平經濟週期波動,保證失業率接近均衡值,避免通貨緊縮或者通貨膨脹壓力的累積。

  2、在半個世紀裡,很多西方國家政府從一個與巨集觀經濟不相干的角色,轉變為總需求的一個主要來源。

  3、美國聯邦預算中的支出分為強制性支出與自主性支出。強制性支出是指不受制於每年國會批准情況的那部分支出,而自主性支出則要求必須由國會通過撥款法案來授予總統使用資金的權力。

  4、由於決策過程時間較長,財政政策很難充當逆週期政策工具,特別是決策時間不在年度預算制定期間內時更是如此。

  5、基礎財政預算***Primary Balance***是指提出了公共債務利息支出之後的財政餘額。結構性餘額***Structural Balance,也稱週期性調整財政餘額Cyclically adjusted balance***是指當產出處於潛在水平時的財政收支餘額。結構性餘額的變動被認為衡量了財政政策的自主性***discretionary***構成。結構性基本餘額***Structural primary balance***是指既經過了週期性調整又剔除了利息支出之後的財政餘額。潛在財政餘額***Underlying fiscal balance***是指提出了一次性操作***例如私有化收入***影響後的經週期調整的財政餘額。

  6、赤字貨幣化***Monetization of the deficit***是指導致貨幣供給增加的政府透支行為和中央銀行向政府的貸款。拉美的超級通貨膨脹就與扭曲的公共財政問題之間存在系統相關性。

  7、新增基礎設施融資可能不會導致長期財政狀況惡化。這是因為:第一,額外的基礎設施建設可能會拉高GDP增長率;第二,公共基礎設施是資產,未來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出售。

  8、為何評價政府財務報告比較困難?第一,按照市場價格還是歷史價格評估,並不確定;第二,政府很多資產是無形資產,且難以評估;第三,政府可以通過修改法律來模糊政府負債的概念***改革現收現付制養老金體系往往等價於對過去隱性負債的合法違約***。

  9、公共支出水平的長期上升趨勢主要是由於社保支出的增加以及債務利息負擔的加重。

  10、里根與撒切爾的新邏輯:首先是減稅,其次迫使決策者和公眾在高赤字與削減支出中進行抉擇。

  11、法國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18世紀後期瀕臨破產狀態的公共財政,以及由於既得利益集團控制公共支出同時擴大稅基所帶來的雙重挑戰。

  12、日本經濟復甦的主要障礙在於私人部門曠日持久的去槓桿化程序與銀行業的問題資產,這兩者均限制了銀行的放貸能力,進而阻礙了貨幣政策的傳導與私人支出的增加。

  13、在財政政策方面,歐元區通常奉行順週期政策,而美國的逆週期特徵更加明顯。

  14、古典模型主要著眼於財政償付能力或者負債存量,而凱恩斯的研究側重於財政收入與支出流量對於整個巨集觀經濟均衡的作用。

  15、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Accommodative monetary policy***將阻止財政擴張帶來的利率上升,從而使乘數效應最大化。***這是目前餘永定老師建議的政策組合: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16、典型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研究的是在資本充分流動以及要素非充分就業的假設下,小國巨集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17、新古典經濟學對財政乘數的批判:1、完全的財政政策擠出效應***不過,國際資本流動大大降低了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因為一國利率很難獨立大幅上升***;2、供給粘性;3、李嘉圖等價原理。

  18、李嘉圖等價原理的假定是很強的,且李嘉圖本人也並不相信其適應性:1、理性預期;2、公共支出是非生產性的;3、運作完善的信貸市場;4、無限壽命的個體或完全利他主義的個體。

  19、標準的凱恩斯主義理論認為,以擴大公共消費或投資為目標的積極財政政策要比減稅或增加個人轉移支付更為有效。但如果考慮到供給面影響***減稅增加潛在產出、進而促進短期消費***,上述結論可能被推翻。

  20、關於財政政策效果的幾點經驗:第一,政府投資乘數不會顯著大於政府消費乘數;第二,在中期,稅收乘數不一定小於支出乘數或投資乘數;第三,不同國家之間乘數相差很大***在大於4小於10的範圍內波動***,但較大國家一般有較大乘數;第四,自動穩定器越強大,特定財政政策的乘數也越大。

  21、眾多歷史事件證明,如果人民不願意再削減自己的收入來補償那些政府的債權人,政府就會出現破產。

  22、政府與私人借款者的一大不同之處在於,政府債務是沒有抵押品的。

  23、如果擁有資源但缺乏流動性***例如危機時無法出售的國有企業***,或者資源只能維持較短時間,那麼即使一國有償付債務的能力,該國依然可能爆發流動性危機。

  24、債務減免的協商一般發生在巴黎俱樂部***官方債權人***、倫敦俱樂部***銀行債權人***或專門論壇***非銀行私人債權人***等平臺上。

  25、評估債務可持續性的四種方法:

  比較粗略的方式是觀察債務對GDP的比率,將實際的基礎財政餘額與能夠保持債務比率不變的基礎財政餘額水平進行對比,而後者取決於債務比率以及GDP增長率與利率的差異;

  方法二建立在政府長期預算約束的基礎上。如果未來所有財政收入的現值至少等於未來的財政支出加上未償付債務的現值,那麼公共財政就是可以持續的;

  方法三是回溯法,主要是在觀測過去資料的基礎上,分析赤字與債務的動態變化,以評估各種違背橫截條件***隨著時間t趨於無窮,t時期的債務現值趨向於0***的不同情景出現的可能性。

  方法四主要從代際角度分析財政政策。所謂的代際核算方法是指將當前世代人們的稅收減去轉移支付的現值與新出生的世代進行比較。可持續的標準是指,保證未來世代支付的淨稅收現值,等於當前債務加上所有政府支出的現值總和,減去當前世代支付的淨稅收現值之差。

  26、財政政策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它可以在短期內帶來收益,卻會壓縮未來政府的決策空間,甚至會對未來的居民產生影響,因為後者可能面臨債臺高築的境地。Tabellini***1991***的債務政治學模型表明,只有財富分配在既不是過度集中也不是過度平均的前提下,通過債務實現財富在代際之間的再分配,在政治上才是可行的。

  27、在經濟增長低迷時,新古典經濟學家與凱恩斯主義者都贊成減稅。然而,對新古典經濟學家而言,減稅通過刺激供給來提振經濟;而凱恩斯主義者減稅主要通過提高可支配收入水平來拉動本國需求。

  28、近年來湧現出一些新的模型。在這些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凱恩斯效應***財政乘數為正***、非凱恩斯效應***財政乘數為零***與反凱恩斯效應***財政乘數為負***都能得到解釋。第一類模型是考慮了合成效應的新古典模型***增加稅收將通過供給效應減少產出;正常時期內政府將稅收作為主要政策工具,但在財政困難時期會通過永久性減少公共支出來對供給產生積極影響***;第二類模型是考慮了闞值的凱恩斯主義模型***債務在合理範圍內,經濟主體願意負債;一旦債務超過闞值,李嘉圖等價成立***;第三類模型是引入代際稅負配置的不確定性***如果債務負擔較輕,就可以輕易轉嫁給後代,舉債;如果債務負擔由自己承擔的概率增加,李嘉圖等價成立***。

  29、本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何應該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第一,全球產出缺口為負,通縮風險加劇,全球總供給曲線可視為水平的;第二,全球長期利率處於低位,政策利率接近0,不會存在擠出效應;第三,銀行惜貸,受到信用約束的家庭與企業比重上升,貨幣政策傳導效應下降;第四,全球各國均實施刺激性財政政策,這會提高財政政策的國內效果。

  30、理想的財政準則:一是概念明確;二是公共賬戶透明化;三是簡潔性;四是靈活性***在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方面***;五是政策與目標保持一致性;六是具備制裁違規行為的能力;七是與其他政策目標和公共政策準則具有一致性;八是得到其他政策的有效配合。

  31、公共財政的黃金法則***golden rule***:政府的當期支出必須通過政府的當期收入來覆蓋。修正後的黃金法則:公共債務的增長不能超過公共部門的固定資本形成。英國的公共財政黃金法則:只有政府的會計賬戶上存在對應的淨公共投資,才允許出現等額的結構性公共赤字。

  32、黃金法則的問題:第一,從長期來看,限制了政府平滑消費的能力;第二,可能導致公共投資過度或者扭曲公共支出的選擇。

  33、財政政策出現不可持續性,是由於不同社會集團對公共債務負擔的分配存在分歧,沒人願意承擔,但財政調整又勢在必行,在財政消耗戰下,各個社會集團都傾向於一拖再拖,從而將債務負擔轉嫁給其他群體,結構就是財政調整措施遲遲不能實施。

  34、當預算決策權過於分散時,對公共財政的多樣性需求將導致政府赤字高企。相反,經驗研究表明,當且僅當一個權力機構制定預算、政府有權駁回議會提交的增加赤字預算修訂案、財政部負責預算實施時,赤字規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35、對歐元區穩定與增長公約的批評:一是調控重點在於財政赤字而非政府債務,結果導致過於專注短期問題,而對長期問題重視不足;二是不對稱性與順週期偏誤,也即要求成員國在不景氣時減少赤字,但對經濟景氣時的財政行為沒有規定;三是缺乏經濟理論的支援;四是一刀切,對各國規定一致,缺乏彈性;五是執行力不足,制裁缺乏公信力。

  36、對歐元區而言,比較合理的政策選擇是:一是通過共同的貨幣政策來應對整個區域面臨的對稱性衝擊;二是通過國別財政政策來應對本國或部分國家面臨的非對稱性衝擊。

  37、Feldstein***2002***總結了相機抉擇性財政政策在美國受到抵制的原因:一是凱恩斯主義假定的存在較高的財政乘數受到理論研究與經驗分析的挑戰;二是在某些情況下,財政政策會產生反凱恩斯效應;三是由於存在政策時滯,以及市場對財政狀況變化的反應存在不確定性,導致善意的財政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38、Corsetti等***2009***指出,在政府實施積極的財政刺激時,需要配合制定穩健的中期財政框架以及實施旨在促進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改革。這是因為,當家庭不存在財政預算永久惡化的預期時,他們會隨著公共支出的暫時性增加而提高自己的消費水平。

  篇二

  財政政策工具的內容

  ***1***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 稅收是國家憑藉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權威性等特點。稅收促進財政目標實現的方式即是靈活運用各種稅制要素。1***適當設定稅種和稅目,形成合理的稅收體系,從而確定稅收調節的範圍和層次,使各種稅種相互配合。2***確定稅率,明確稅收調節的數量界限,這是稅收作為政策手段發揮導向作用的核心。3***規定必要的稅收減免和加成。

  因此,稅收可以通過調整稅率和增減稅種來調節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通過累進的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來調節個人收入和財富,實現公平分配。

  ***2***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是政府為滿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稱經常專案支出***。它包括購買性和轉移性支出,這兩類支出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有不同之處。 購買性支出從最終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國防支出、文教科衛等財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會公益性事業的開支,政府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方向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轉移性支出是政府進行巨集觀調控和管理,特別是調節社會總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在現代社會裡發揮著“安全閥”和“潤滑劑”的作用,在經濟蕭條失業增加時,政府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增加社會購買力,有助於恢復供求平衡;反之,則減少相應這兩種支出,以免需求過旺。

  ***3***國債 國債是國家按照信用有償的原則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實現巨集觀調控和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債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主要體現在三種效應上:

  一是排擠效應。即通過國債的發行,使民間部門的投資或消費資金減少,從而起到調節消費和投資的作用。

  二是貨幣效應。這是指國債發行所引起的貨幣供求變動。它一方面可能使“潛在貨幣”變為現實流通貨幣,另一方面可能將存於民間的貨幣轉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銀行購買國債而增加貨幣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應。這是指通過國債利率水平的調整以及對資本市場的供求變化來影響市場利率水平,從而對經濟產生擴張或緊縮效應。

  在現代信用條件下,國債的市場操作是溝通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它們的藕合點。因此,國債作為財政政策工具實施時,除了與其它財政政策手段協調外,還特別要與貨幣政策相協調。

  ***4***政府投資 政府投資是指財政用於資本專案的建設性支出,它最終將形成各種型別的固定資產。政府的投資專案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壟斷特徵、外部效應大、產業關聯度高,具有示範和誘導作用的基礎性產業、公共設施,以及新興的高科技主導產業。這種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而且具有乘數作用。所謂投資的乘數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資所引起的收入增長的倍數。

  財政政策工具的型別

  ①財政措施:主要指稅收、財政支出。 稅收作為一種經濟槓桿能夠及時、穩定、可靠地籌集財政資金;調節收入,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穩定地發展。

  政府可以通過對財政支出規模的調整,實現對社會總需求的調節。當社會總需求水平低於總供給水平,政府可以通過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相對減少財政收入,刺激總需求的增加,這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在社會總需求過剩的情況下,

  政府則採取減少財政支出,相對增加財政收入,從而抑制社會總需求的增加,這就是緊縮性財政政策。

  政府還通過對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影響和改變社會資源配置的狀態,實現政府的財政目標。

  ②財政信用措施。 財政信用措施指政府運用信用原則所採取的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籌集資金,調節社會經濟的手段。主要有公債、財政貸款***週轉金***。 公債是財政籌集資金、調節經濟、實現預定的財政目標的手段。

  財政貸款***週轉金***是財政按照信用原則分配財政資金的主要手段。形式上看,財政貸款屬於信用範疇,內容上看,財政貸款不同於一般的銀行貸款。 ③自動穩定器。 自動穩定器也稱內在的穩定器,指在經濟中能夠自動地趨向於抵消總需求變化的政策工具與活動。其特徵是對總需求的調節是自動的,不需要人們預先作出判斷和採取措施,它可以自行發揮作用,減輕需求水平的波動,進而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

  自動穩定器主要包括累進的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及有明確條件規定的對個人的轉移支付。

  ④相機抉擇的穩定器。 相機抉擇的穩定器是指為了使經濟達到預定的總需求水平和就業水平,政府根據不同情況所採取的財政措施。其特徵是不能自動地發揮作用,而是靠人們對客觀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判斷,然後再相機決定所要採取的相應財政措施。相機抉擇的穩定器主要包括調整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水平;調整稅率;調整稅收起徵點和減免稅規定;調整轉移支付條件;調整加速折舊政策規定等。

  財政政策工具特性

  財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稅收。支出政策工具分為購買性支出政策和轉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購買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費性支出政策之別。

  1.稅收政策 稅收政策是通過增稅和減稅兩個方面來發揮對經濟週期的調節作用的,具有如下特點:***1***需要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式,決策時滯較長。一國政府的稅收增減都是通過調整稅法來實現的,而稅法是需要經過一定的政治程式才能通過、付諸實施的。***2***對於政府來說減稅容易增稅難,增稅易遭到納稅人的反對。***3***稅收直接影響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而且是無償的永久性的影響。當政府以增加稅收的辦法來彌補財政赤字時,實質是將資金從個人或企業手中轉移到政府手中,如果政府所擴大的支出效率不高或無效益時,對需求的抑制作用將是雙重的。***4***政府的減稅政策是通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實現的,而這又依賴於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對於政府來說是不確定因素。

  2.公共工程支出政策。 政府人為地擴大公共工程支出,更多地承擔民間不願意或在蕭條年份不願意投資的工程,可以擴大總需求,有助於經濟復甦。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具有如下特點:***1***積累性強。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的結果往往是形成若干公共投資專案,可供居民長時期消費,具有積累性質,容易受到注重財政生產性的國家的青睞。***2***效率低下的可能性大。由於投資於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刺激經濟解決就業問題,決策往往比較倉促,公共工程本身是否必要就成了問題。

  ***3***時滯長。一個工程的建設期間少則一兩年,多則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往往是用在勞動力和原材料上的開支還沒有花出去之前,經濟的形勢就有可能變化了,使財政政策由逆調節變成順調節,加大了經濟波動的不穩定。***4***公共工程政策是中央政府動用地方性政策工具來調節經濟,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均衡,形成地區間新的不平衡。公共工程是一種地方性公共品,本應由地方政府投資。中央政府為調節經濟刺激需求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建設某些公共工程,實質是用全國的資金為某些地方供給公共品,負擔了本該由該地方政府支出的建設專案,結果是各地方爭專案、爭投資,增大了投資的風險,並會出現新的苦樂不均現象。因此,公共工程政策工具一定要與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協調配合。

  3.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 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是指政府直接購買勞務和消費品並用於當期,如增加政府僱員,提高僱員工資,擴大辦公裝置的購買,等等。這一政策手段具有如下特點:***1***與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相比,其時滯短。***2***與轉移支出政策相比,其公平性差。如增加政府僱員工資與增加失業人員的救濟金相比,前者會擴大就業者與無業者之間的收入差距;如果同時同比例提高二者的收入,對需求的影響就取決於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就單個消費者來說,其邊際消費傾向與他的個人偏好相關;就消費者群體來說,我們則要從其年齡、職業、社會環境等方面入手分析。與一國的其他同等素質的勞動者比較,如果政府僱員的實際收入***業餘收入、灰色收入甚至是黑色收入均應包括在內***並不低,則這種支出對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是極其有限的。***3***這一政策的效率取決於政府工作的效率。如政府是否有必要設定那麼多的機構,僱用那麼多的人員,政府僱員的工資是否已經足夠的高,辦公設施是否已經足夠的好,等等。正如艾莎所言,發展中國家政府機構本身有膨脹的傾向,這是由於私人大公司並不像工業化國家那樣重要,低工資的政府僱員身份本已讓人羨慕不已,普遍地不分功績貢獻地提高工資對機構膨脹傾向有刺激作用。***4***政府僱員工資變動對勞動力市場有重要的影響。一是因為“熟練技術人員***醫生、工程師等***較之高階行政人員和管理人員更有可能移民,因為前者享有廣泛得多的海外市場。”二是任何部門勞動者工資的提高都會不同程度地提高整個社會的平均工資水平,特別是政府僱員工資的提高對社會有著強烈的示範作用,也相當於提高了最低工資水平線,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理性的企業寧可減少僱傭工人的數量,對擴大就業有一定的負面影響。***5***消耗性支出特別是政府僱員提高工資的資金來源應該是稅收,避免用政府舉債收入,這是由政府活動本身是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特性決定的。

  4.轉移支付政策 轉移支付政策是通過政府為企業、個人或下級政府提供無償資金援助,以調節社會分配和生產的政策。如對居民的補助,對企業的投資補助、限價補助、進出口補助等,都會直接促進企業生產發展或保證企業利潤的提高。這一政策具有如下特點:***1***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功能較強。轉移支出本身具有直接影響國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政府增加對低收入者的支出,可縮小貧富之間的差距。***2***轉移支付政策對需求的擴張作用更大。低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要比高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大,增加對低收入者的財政補貼支出,對社會總需要的刺激作用更大。***3***積累性差。轉移支付資金轉化為積累資金的可能性要比上述兩項支出政策要小,其用於消費的部分將更大。***4***對需求的影響與受益者的層次關係重大。如從年齡結構看,通常年輕人的邊際消費傾向最大,中年人其次,老年人的邊際消費傾向最低。

  財政支出政策還以倍數擴張的乘數效應對經濟產生影響,政府應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組合的支出政策。同時也需要與稅收政策等密切配合,發揮出較好的政策效果。

  5.公債政策。 公債發行是財政部門的重要事項,但發行公債要對金融狀況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是重大的衝擊。在公債的如何發行、何時發行、發行條件等問題上,需要注意如下因素:首先是社會資金供求狀況,特別是社會閒置資金對公債的需求;其次是金融狀況,如信貸規模、利率、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等;再次是政府的應債能力,特別是在社會對國債需求空間較大的情況下,更要避免出現政府債務負擔過重的局面。公債本身是一種直接信用,可以避免間接信用過度所導致的金融風險。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它也會變成一種間接的融資渠道,如商業銀行選擇公債為資金的主要“貸放”物件時,間接融資所固有的問題便有可能在此產生。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條規定,中國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為“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的增長。”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和再貼現;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貸款規模控制、特種存款、對金融企業視窗指導等。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多屬於間接調控工具,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多屬於直接調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取消了貸款規模控制,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視窗指導等。

  一、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

  或稱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準備金制度

  ②再貼現政策

  ③公開市場業務,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時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二、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銀行鍼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活動為物件,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補充,常見的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費者信用控制;

  ②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③不動產信用控制;

  ④優惠利率;

  ⑤預繳進口保證金;

  ⑥其它政策工具。

  三、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②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藉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視窗指導、道義勸告。

  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十三條【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

  ***一***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準備金;

  ***二***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三***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

  ***四***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五***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六***國務院確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運用前款所列貨幣政策工具時,可以規定具體的條件和程式。

  【釋義】本條是關於中國人民銀行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的規定。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根據本法

  第三條的規定,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為“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中央銀行要控制一般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從而控制貨幣供應,進而影響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為了調節金融,穩定貨幣,中央銀行要運用經濟手段,同時輔之以行政手段,控制和調節市場的信貸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