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寓言的成語故事

  如果說童話是孩子對外在環境的幻想的話,那麼寓言就是生活所要傳達給孩子們的智慧。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臨江駝鹿

  主人抱著小駝鹿剛一走進家門,家裡養的一群狗就一邊搖著尾巴一邊流著涎水跑過來,以為小駝鹿是主人帶給它們的食物,不顧小駝鹿還在主人懷裡,躍躍欲試地伸出爪子去碰它。主人很生氣,大聲地呵斥它們:“畜牲,還不***開!”又踢了狗幾腳,它們這才悻悻地躲遠了。

  這群狗如此對小駝鹿垂涎三尺,主人不禁很擔心小駝鹿會遭它們的毒手,於是就天天抱著小駝鹿到狗跟前去,讓狗慢慢熟悉它、親近它,讓它們之間建立起感情,到後來又把它們放在一塊兒玩耍,教狗要愛護小駝鹿,不準去驚動它、騷擾它。

  這群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是要保護小駝鹿的安全,也就都按照主人的心意去做,聽從主人的安排,和小駝鹿很是親熱,也不再嚇唬它。小駝鹿慢慢地長大了,因為和狗處得久了,竟然忘記了狗是鹿的敵人,反而確信狗是自己的好朋友,成天和狗一塊兒互相舔舐,翻滾嬉戲,碰撞追逐,玩得十分開心,和狗也一天比一天親熱。而這群狗因為想討好主人,又怕主人的責罰,也就一直遷就小駝鹿,陪著它玩耍,但還是改不了它們的本性,常常暗地裡瞧著小駝鹿,垂涎三尺。

  過了幾年,小駝鹿長成了大駝鹿。有一次它出門去,碰到別人家的一群狗,可高興了,以為遇到了好朋友,趕快跑過去和它們嬉戲。

  這群狗見這隻駝鹿竟如此大膽,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來又撕又咬,一會兒工夫就把駝鹿吃了個精光,血淋淋的屍骨就這樣被棄置在道路上。只可惜駝鹿到死也不明白一向和氣的狗為什麼要吃它。

  篇二:濮水垂釣

  莊子在河南濮水悠閒地垂釣。楚威王聞訊後,認為莊子到了自己的國境內,真是機會難得,於是速派兩位官員趕赴濮水。來者向莊子傳達了楚威王的旨意,邀請莊子進宮,願將楚國的治理大業拜託給莊子。

  莊子手持釣竿聽畢楚王的意圖後,頭也不回,他眼望著水面沉思片刻,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有三千年。楚王將它的骨甲裝在竹箱裡,蒙上罩中,珍藏在太廟的明堂之上供奉。請問:對這隻神龜來講,它是願意死去遺下骨甲以顯示珍貴呢,還是寧願活著,哪怕是在泥塘裡拖著尾巴爬行呢?”

  兩位來使聽完莊子的一番發問,不加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選擇活著,寧願在泥塘生存。”

  莊子見他們回答肯定,回過頭悠然地告訴兩位官員:“有勞兩位大夫,請回稟楚王吧,我選擇活著!”

  篇三:鷸蚌相爭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它常常仗著它的優勢去侵略別的弱國。弱國之間,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趙國聲稱要攻打燕國。當時,著名的遊說之士蘇秦,有個弟弟叫蘇代,也很善於遊說。蘇代受燕王的委託,到趙國去勸阻趙王出兵。

  到了邯鄲,蘇代見到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知道蘇代是為燕國當說客來了,但明知故問:“喂,蘇代,你從燕國到我們趙國做什麼來了?”

  “尊敬的大王,我給你講故事來了。”

  講故事?他要講什麼故事呢?趙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來,蘇代講開了他要講的故事。

  他說這次到趙國來,經過易水的時候,看見一隻蚌,正張開雙殼,在河邊晒太陽。忽然飛來一隻水鳥,伸出長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攏它的殼,把水鳥的嘴夾住了。這時候,水鳥對蚌說:“不要緊,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氣,它回敬水鳥說:“不要緊,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也會活不成的。咱誰吃誰的肉,還說不定呢!”

  它倆爭吵不休,誰也不肯相讓。正在它倆爭吵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人走了過來。那打漁的人毫不費力地伸手把它倆一起提拿去了。

  蘇代講完了上邊的故事,然後嚴肅地對趙惠文王說:“尊敬的大王,聽說貴國要發兵攻打燕國。如果真的發兵,那麼,兩國相爭的結果,恐怕要讓秦國做漁人了。”

  篇四: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僱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伕,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皁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

  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

  那人滿不在乎地說: “沒關係,我的馬快著呢!”

  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

  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要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

  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

  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的車伕趕車的本領高著呢!”

  路人無奈,只好鬆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伕好等優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麼,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篇五: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的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相國田文,號孟嘗君,門下養了三千賓客,其中有一個門客叫馮諼***xuān***,是個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沒有受到孟嘗君的重視。一天,孟嘗君召集賓客,問道:“我在薛地放了不少債,誰能為我去收取本利?”別人還沒開口,馮諼搶著說:“我願意去。”孟嘗君點頭同意。馮諼又問道:“我收完了債,要給您買些什麼回來?”孟嘗君隨口說:“先生看我家中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諼帶著債券來到薛地,他召集老百姓,把債券核對後,放火燒了。他對老百姓說:“孟嘗君體諒大家的苦處,命令我將所有的債券一概免除!”借債的百姓無不感激涕零。

  馮諼見到孟嘗君後,訴說了一切,孟嘗君很不高興。一年後,齊王罷免了孟嘗君,三千賓客都跑了。馮諼勸他去薛地居住,孟嘗君的車子走到離薛地還有一百里的地方,薛地的老百姓就前來迎接。孟嘗君嘆了口氣說:“先生為我買了‘義’,我今天才算真正見到了。”

  馮諼說:“狡兔三窟,方能免除一死,如今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而臥,讓我再為您鑿兩個窟吧。”

  馮諼來到魏國遊說,魏王派出使者帶著馬車一百輛和黃金千金,去薛地聘請孟嘗君。馮諼又勸孟嘗君拒絕他們的聘請。這樣,魏國的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就是不肯到魏國去做相國。

  齊王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恐怕孟嘗君為別國賣力,連忙派大臣帶上千斤黃金和一柄有白玉佩帶的寶劍,到薛地去向孟嘗君謝罪,並恢復了他相國的職務。這就是馮諼為孟嘗君鑿成的第二窟。

  隨後,馮諼又要孟嘗君向齊王請賜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廟,供奉起來。宗廟建成後,派人去報告孟嘗君說:“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