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很重要隨筆

  普通話是心靈的橋樑。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在當今這個科技與語言迅速飛躍的時代,普通話早已成為人類文明交流一大風向標,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在社會共處中離不開普通話。

  有人可能要發言:二十一世紀,誰不會講普通話?的確,不會講普通話著實令人咋舌。但是,我們要明白,普通話的起源與普及,並不是有過往今來都在傳用;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在我們爺爺奶奶那個年代,更甚至於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對於講普通話,可能一無所知!我講的,絲毫不為誇張。他們生活在一個資訊並不發達的時代,沒有接觸普通話,那麼如今,我們應當讓我們上一輩人學會講普通話,也讓我們自己進一步瞭解普通話,融入到時代進步與社會文化當中。

  我的祖母已經年逾古稀,滿布銀絲,除了聽覺不算靈敏外,倒沒什麼阻礙,可幸的是祖母咬字清晰,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她對普通話抱著一顆求知、積極的心態。平時看電視,祖母對裡面的所講的普通話也是半聽半懂,有的聽不懂就只能看字幕,光是這就是一麻煩事兒!再看到我們這些年輕人把普通話講得這樣流暢自如,更是百般羨慕!所以,在這一個暑假當中,我想對祖母進行了“普通話培訓”。知道了我的計劃,祖母也熱情高漲。

  首先還是要從最基本的學起——拼音。在蒐集製造了拼音的拼讀卡片後,我每天晨暮兩個時段教給祖母拼讀,其餘時段就進行拼寫,充分利用時間來培訓。可祖母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奇形怪狀的字母讓祖母亂了套!且不說拼寫,單單是讀音這一方面,“a”和“o”分不清,“u”和“v”也是混淆視聽,至於韻母、聲母這些就是欠就了。我的決心頓時消耗了一大半,耐心也僅剩了了。

  母親找我談心;告訴我學會普通話,乃至講好普通話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琢磨,得用心。我也明白這就是普通話的不普通之處,不易之處;母親更我一起探討了許多學好普通話的速成法,延伸到了普通話對我們的種種影響,我心間的愁緒也漸漸煙消雲散。隔天我回到家中,碰巧望見祖母帶著她的老花鏡,在太陽底下,對著一堆拼音,含糊的拼讀著,儘管拼讀的不流暢,不分明,但卻認真專注。我咯之一笑,心裡有些觸動,被祖母的這份投入所觸動。祖母再看見了我,連拉著我叫他拼讀,我的信心又被點燃,鼓足飛勁,一定要教好祖母講普通話!我堅信,皇天不負有心人。

  祖母學習普通話的主動性提高了,不僅早晚堅持拼讀,隔三差五還會要求給他進行一場小測試。果不其然,不出三個星期,祖母的拼音已經能夠熟練的掌握了!更為可喜的是,我也在普通話的理解心得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對此,我為祖母買了一本《漢語詞典》,這對祖母學好普通話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當祖母拿到詞典時,滿心歡喜,愛不釋手,我看得出祖母熱愛普通話。

  我們加快了培訓程序。下一步該朗誦文章,古詩,祖母年輕時讀過幾年書,後來家裡供不起他讀書,也就荒廢了學業,祖母的“大學夢”就此破滅,那份對學習,對知識赤城的渴望也就破碎了。我也曾聽祖母提起過:她熱愛知識,想學習更多,瞭解更多——講好普通話就是這個新的起點。我摘抄了許多短篇文章及著名古詩,一字一句的交給祖母朗誦;哪裡需要停頓、感情色彩是怎樣,語氣的轉換,多音字,我都幫祖母一一標註起來。

  起初,一篇文章,祖母朗誦還是會有些吃力,主要是易讀錯字,我也在努力幫她糾正。慢慢的,祖母朗誦時錯別字逐漸減少,普通話的讀音也更加標準,古詩文除了停頓時有差錯,基本上沒有什麼什麼大問題。

  祖母告訴我,她不會單單自己講好普通話,還會帶領更多人一起去學習,去進步;她要讓我們明白,在二十一世紀,除了年輕人,她們老年人一樣能把普通話講上世界,講的自豪,他們一樣能領略牛華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了九月下旬,我們驗收了成果,祖母的普通話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連我自己都有些驚訝!如今,我的祖母可以流暢的用普通話朗誦一篇《人民日報》咧!祖母還做起了講好普通話“宣傳使”,現在街裡四坊都跟著祖母一起學普通話活動進行得如火如佘。姑姑回來那天,祖母用普通話更她交流,姑姑是又驚又喜,全家人都在祖母的帶領下,走在了普通話盛行的語言文明道路上。

  此次教授普通話的過程中,祖母那種積極上進地好學精神和對推廣普通話的認識,讓我覺得普通話的意義並不普通,更讓我意識到在推廣普通話的路途中,我們不僅自己要講好普通話,更要讓我們的上一輩,周圍的人講好普通話,讓普通話的推廣為國家的騰飛增添絢麗的色彩,為新時代、新經濟的發展鑄造新的輝煌!

  篇二

  語言也是一門關於溝通的學問,一項精彩的藝術,一幅五彩斑斕豐富多彩的畫卷。

  ——題記

  上下五千年,中國屹立在世界的強國之林中。如今,我國各項技術均在國際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促使這一切發展迅速、讓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容易快捷的便是我們一直牢記在心中的普通話。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離不開普通話。

  普通話是我國各族人民溝通的橋樑,它抑揚頓挫,婉轉悠揚,悅耳動聽,是當今21世紀最優美的語言。今天我們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實現了歷史上空前的團結和統一,全國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之下團結一致,為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目標而奮鬥,普通話更是促進了現在的局面,它讓人民群眾能夠溝通交流使生活更加便利通暢。

  小時候回老家農村過春節,常常不知道大人們在談論些什麼,當地的方言讓我腦子裡一片空白,他們笑的開心的時候我就隨及跟著不知所措的笑一笑,自己想要做的事也不能很方便的與村裡的人溝通交流,所以當大人們聚在一起說話的時候我只能尷尬的坐在椅子上默默低頭玩著手機,本來想象中的春節是一家子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談論這一年的好事與煩心事,在飯桌上說說笑笑、其樂融融,如今因為方言的阻礙,春節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熱鬧。

  而到了今天,老家的牆上抬頭就能看到一行醒目的大字“大力推廣普通話、齊心協力奔小康”,村子裡的爺爺奶奶都開始學習標準的普通話,他們互相交流著那不熟練卻讓我秒懂的語言突然感受到一種莫名其妙的親切感。從此我再也不懼怕春節,我總是在餐桌上與大人們交談著一年的喜怒哀樂,聽他們講述村子裡的奇聞趣事。即使是春節已經過去了,我扔樂意再次去到那個淳樸乾淨的村莊,與同齡人甚至長輩交談著我們都共同熟悉的普通話。

  普通話是心靈的橋樑,是雄鷹飛上藍天的翅膀,是小草茁壯成長的雨露,是我們成長道路中的營養品。它讓我們能夠毫不費力的隨時分享我們的快樂與憂愁

  普通話是一種文明的象徵,有了它,我們的校園會更加文明,世間會多一份愛與關懷。俗話說得好“四海同音,萬眾一心”,普通話也是一門藝術,唯有繼續傳承這門藝術,中國才能更加富強,社會才能更加進步,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方便。

  傳承中華文明,講標準普通話。

  篇三

  普通話是我國通用的語言,是一種很重要的語言。有人認為會不會說普通話無所謂,那就大錯特錯了。要是不會說普通話,就有可能語言不通,又怎麼能同別人進行無障礙的交流呢?

  我就見過這樣的事情:一個爺爺迷路了,可是不會說普通話,連找幾個人問路,別人都不知道他講什麼,連講帶比劃,急得滿頭大汗、不知所措。不會說普通話,就連最簡單的問路都不能,所以,學會說普通話很重要。

  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這種類似的事。記得我剛從農村來到長沙上一年級的時候,還不會說普通話,不敢跟同學們說話,也就沒有人和我交朋友,我心裡很難過。後來經過學習,我慢慢地學會了說普通話,也願意與同學們講話了,交了很多朋友,人也變得開朗了。可能還有人和以前的我一樣,有著這樣的困擾。如果不會說普通話,跟別人交流就會不方便,就像一個農村人到城裡找工作,不會說普通話,就不能跟老闆正常交流,如同“雞同鴨講”,怎麼能找到好工作呢?所以,學會說普通話很重要。

  怎樣才能說好普通話呢?首先,要學好漢語拼音,打好基礎,把每個字的發音都讀標準,然後說句子。其次,繞口令是一個學說普通話的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多練習說繞口令。最後,要讓更多的人學會說普通話,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不僅要在學校說,還要在家裡說,做到人人說、時時說、處處說。

  我國有56個民族,各種語種、方言很多,如果沒有一種通用的語言,各民族間、不同方言間就不能有效交流,國家也將會是一盤散沙,民族不能興旺。所以,推廣普通話有利於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國家興旺,大家應該都來學說普通話、推廣普及普通話。

  篇四

  現在各國流行中國漢語熱,外國以普通話為豪,而我們卻不以為然。

  普通話就在我們身邊,它無時無地的陪伴著你。當你做報告時,使用的是普通話;當你讀書時,使用的是普通話;當你向別人打招呼的時候,你使用的還是普通話。

  我們向別人請教、交流的時侯,都必須說普通話,不然別人會聽不懂。幾天前聽說這樣一個笑話:一個農民去北京看自己的女兒,忘記了女兒的住址。忙向路邊的行人查問。可他說的是地方方言,別人都聽不懂,而別人使用普通話他又覺得很彆扭,最後他向行人打啞語,人們鬨堂大笑,他才不好意思的走了。這故事說明,不會說普通話是有很尷尬的。

  在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必需使用書面語言,不然,作文就失去了應有的光彩,還會成為同學們的笑料。

  經常講普通話,會讓你提高語言水平,讓你在應徵工作的時候多一些機會,會讓領導覺得你是一個文明的人,值得信賴。講普通話有很多好處,讓你受益匪淺。有些人使用方言,可能有的字同別的字同音,但意義不同,這樣就可能讓對方敏感,以為你在罵他。如果你用普通話,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尷尬。

  同學們,講普通話代表著一個人的素質,可能會讓你有一個機會,和外國朋友對話,讓你有一個更好的機會,讓你離成功更進一步!同學們,快使用普通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