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班主任教育隨筆

  初二班主任教育應該細微之處見真情,讓學生有好的精神狀態去開展學習工作。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可見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作風的形成,需要班主任系統的、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和塑造。小學生天真而單純,模仿性極強,但是缺乏辨別是非能力。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必須高度重視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通過言傳身教,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滲透到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當中。

  一、善於發現問題

  俗話說“細微之處見真情。”作為班主任,除了教學之外,每天還須認真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深入學生當中和學生廣泛地進行交流,瞭解學生在校內、校外的學習、生活狀況。在與學生的交流、反饋中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特徵、情感價值趨向。如果碰到學生有思想問題,要透過表象看本質,仔細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加以引導,不要一味的盲目責罵,簡單粗暴對待。班主任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差異、年齡差異、性別差異、思想意識差異等,採用相應的方法,選擇恰當的時機,及時找其談心,用商量的口氣分析問題,取得學生的認同,逐步轉變其思想觀念,糾正不良行為。

  二、班主任的愛心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班主任的愛心是做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是動力。教師應像園丁愛花卉,父母愛子女那樣愛護自己的學生。愛生,要面對全體學生要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對於個性強、脾氣犟或道德意識較差的學生,要採取諒解和寬容的態度,循循善誘,以情感人,以理導行。要從培養德才兼備的各種型別、各個層次人才的需要出發,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對學生進行全面而嚴格的要求。要一視同仁,既要關心愛護優等生促其前進,更要關心愛護後進生助其改過奮發。學生有了困難,班主任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及時有效地為學生解決。學生有病,要主動關心照顧。學生有疑惑,要主動幫其疏導。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即使平時再怎麼調皮,搗蛋的學生也會被你的愛心所感染,逐步轉變其思想行為。

  三、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班主任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應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當中,班主任應緊緊抓住課文中的模範人物、先進事蹟,現實生活當中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對比,讓學生找出自身差距,樹立榜樣,迎頭趕上。

  教師的言傳能使學生信服,教師的身教能使學生佩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教師身教的重要性。教師平時要為人師表,言行一致,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工作實事求是,做事嚴肅認真,用良好的個性品質教育學生,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為學生樹立“立身做人”的榜樣。不要要求學生講文明有禮貌,而老師又常常說粗話;要求學生誠實守信,而老師又常常言而無信;要求學生守時,而自己卻經常遲到。無論做什麼事,班主任都應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講究工作方法

  學生有缺點,批評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不誇大、不諷刺、不挖苦,誠心誠意幫助學生改正缺點。對學生提出問題或要求,不光要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更重要的是真心實意為他著想。要和學生平等相處,以誠相見,打成一片,做到如師如友。不要高高在上擺班主任的架子,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做個熱心人,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要積極主動,熱心解決。對班主任來說,表揚聰明的、守紀律的、成績好的學生機會較多,智力低、成績差、調皮好動的後進生,表揚的機會相對較少。所以,班主任要把工作做得更細,注意及時捕捉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以激發學生注意發揚長處,克服短處,不斷進步。

  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不容易的,一個班幾十個學生,思想問題很多,有時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來了;學生的某些缺點或不良習慣,這段時間剛剛改正,由於自我約束力差,過一段時間又犯了;有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可能聽不進老師的批評教育,一意孤行,破罐子破摔,有的甚至敢當場跟老師頂撞。碰到這種情況,班主任應不急不躁,不以勢壓人,堅持用疏導的方法,耐心細緻地進行說服教育。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不要一次把話說死說絕,要留有餘地。如此反覆抓,抓反覆,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總之,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辛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培養,必須依賴於班主任的責任心、愛心、耐心和工作方法、技巧。因此,做班主任的應時時處處以自己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感化學生,誘導學生,教育學生,鼓舞學生,使學生明是非,辨事理,愛憎分明;讓學生懂得立身處世,接人待物;幫助學生明確讀書的目的,樹立遠大理想,自覺地尊師重道。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品德,做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二

  父母是孩於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援。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如何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援呢?下面我就結合半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作為班主任應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電話訪問***。

  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開學初班主任就要開展這—項工作。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與配合,也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學生的一個好機會,更是班主任與家長相互瞭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於增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這學期開學初我對班內40個同學進行了家訪或電訪。在家訪或電訪過戲中,著重在學生面前樹立家長的威信,力求在家長心目中產生“若沒有家長的配合,對子女的教育將會更困難”的感受。從而讓家長有一種被重視的心理反應,鍛長自覺地配合班主任開展工作。同時,在家長面前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在工作中,這40個同學若發生紀律問題,卻能很好地取得家長的配合,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也較明顯。而沒有進行過家訪或電訪的學生,若產生紀律問題,想取得家長的配合,卻要另花一番功夫。

  當然,對學生進行家訪亦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在這學期的家訪中,其中有十多個家長在我一踏入其家門就問我“是否其子女在學校犯了什麼錯誤”。長期以來,班主任的家訪工作有所失誤——要不就是不進行家訪,要不就是等學生犯錯誤時才匆匆忙忙向家長“彙報”。這樣在家長心目中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小孩犯了錯誤時才來家訪。我認為,家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貫徹在每個學期的教育過程中。在家訪時宜採取閒聊的方式進行,在日常交談中取得應有的效果。不宜過於嚴肅,更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

  2、班主任宜個人進行家訪,不宜多人集體家訪。班主任在家訪時,目的就為了瞭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和取得家長的支援,若班主任個人單獨去進行家訪的話更能取得家長的信任,若集體家訪會給家長一定的心理壓力,並且會給家長不良的感覺——這只不過是學校工作的一種形式。因此,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通過班主任單獨的家訪,能夠與家長建立私人感情,從而取得家長的支援和理解。

  3、家訪時宜樹立家長對孩子的信心。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而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

  二、認真籌備好家長會,充分發揮家長會的教育作用。

  一般來說,每學期將會召開一次家長會。好好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可以大面積地爭取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援。

  家長會是一次集中學生家長到校進行的一次會議,利用得好,可使家長在短時間內瞭解學校的各種教育意圖和家長應配合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可對學生進行一次較全面的教育。 當然,若組織不好,會提供讓家長們集體發牢騷的機會。所以,在組織召開家長會時,班主任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l、作為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之前一定要準備好發言稿,最好將其當作一節“公開課”積極備課,嚴格確定主題內容。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事先思考了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選取了“家長應如何教育於女”的主題,同家長們共同探討了有關教育子女的方法、經驗,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2、班主任應該在家長會進行當中,控制好整個會議程序,不要讓家長過多去發洩平時的不滿,從而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對班主任工作產生不良的效應。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議程中,多舉些與主題有關的正面事例來引起家長的思考、講座從而讓家長達成必須想辦法教育子女的共識。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針對本班某些家長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紹,使家長們有圈套的收穫。

  3、有必要的話,應該讓學生與家長同時出席家長會。

  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通過家庭與學校相互協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當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還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取得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援。

  篇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於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傾吐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方法,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去聽,與學生交談,從中瞭解學生的某些動向,可不少教師總認為學生是小孩子,不樂於傾聽他們的談話,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更是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任憑自己對學生大加訓斥,這樣很不利於教育好學生,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陷。學校強調學生不準遲到,我平時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但有的學生就是犯xxx病,有一次,預備鈴都響過了,班裡的孫x還沒來,我焦急的站在樓上往下看,也沒看到人影兒,同學們都在專心的讀課文,“報告”,同學們聽到聲音都停止了朗讀,看到他,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他經常遲到,我昨天找他談話時,他保證說再也不遲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師,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幾點了。”我沒等他說完,便接過他的話頭訓斥了他一頓,然後就讓他站在門口,再也不理會他了,課後才瞭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給奶奶拿藥,所以才來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後,我後悔自己沒有聽完他說的話,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並向他道了歉,他很誠懇地說:“老師,這沒什麼,誰讓我以前老愛遲到呢。”反思一下:作為教師,有時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對待學生實在不應該,工作再忙,也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認真傾聽他們的說話。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機會聽聽學生們的心聲,聽聽他們的想法,注意他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顯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看過的人還:

1.八年級班主任教育隨筆3篇

2.八年級班主任工作隨筆3篇

3.八年級數學教育教學隨筆3篇

4.班主任班級工作隨筆

5.八年級數學教學隨筆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