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心得交友之道3篇

  《論語》中對交友有明確的標準。孔子云:“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種,壞的朋友也有三種。下面是帶來的論語讀書心得交友之道,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論語讀書心得交友之道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寬容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恆久。所以有一個寬容的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裡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作出選擇。

  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麼人呢?《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闢,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後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牟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現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的態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對映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閒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篇二:論語讀書心得交友之道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於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說實話,看《于丹論語心得》之前,我是懷著走形式應付的心情。沒想到開卷有益,越看越想看,這本書彷彿有一種魔力引人入勝,所以我也就下決心要讀好這本書。於是手捧該書,我都覺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許多,彷彿自己變得有學問了。讀後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這是于丹給我們講述《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後的遺憾,將使你錯過彌補遺憾的最好時機。承認現實的不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感悟之二: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開啟你的整個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可以看到他內心的價值取向。那麼什麼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麼樣的幫助;什麼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是好朋友;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是壞朋友。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朋友的人格可以映照、校驗你的人格,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可以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

其實,寬容大多數時候是一種美德,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和批評,都不如其實,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堪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麼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座標上,只有明確了自己的修養,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誘導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對映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閒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篇三:論語讀書心得交友之道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由此可以看出朋友是多麼重要,看這一個人的朋友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怎麼樣。朋友就像鏡子一樣,從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所以,交什麼樣的朋友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很大的影響。

  《論語》中對交友有明確的標準。孔子云:“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種,壞的朋友也有三種。我們應該善交益友,才能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區分朋友的好壞呢?什麼才叫“益友”呢?在《論語》中,孔子判斷朋友的好壞有明確的標準:“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意思是,好的朋友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要會寬容,還要廣見博識。而性情暴躁的朋友,優柔寡斷的朋友,心懷鬼胎的朋友,則是壞朋友了。是的,如果你的朋友是一個為人正直,坦蕩蕩的,剛正不阿的人,那麼,經常和他呆在一起,你也會變得正直,坦蕩,剛直不阿了。所謂“近朱者赤”。一個好朋友,應該是寬容的,寬容一直是孔夫子所提倡的。如果一個人很寬容,說明他心胸寬廣,目光長遠,心靈勇敢,有君子之氣質。和這種人在一起,自己的心靈也會變得清澈明亮。變得勇敢起來了。

  所以,北師大的于丹教授說:“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恆久。”一個廣見博識的朋友就像詞典一樣,會告訴你許多你所不知道的事情。為你在認識世界上節省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有了這樣的朋友,自己的見識也會變得更加寬廣。

  而相反地,如果你的朋友是一個性情暴躁的人,會給你帶來的煩惱,甚至也會影響你的心情,使自己變得煩躁。如果你有一個優柔寡斷的朋友。當你向他傾訴一件事情時,他的優柔寡斷可能也會影響到你的判斷。甚至可能會使你丟失很多的機會。而一個心懷鬼胎的朋友就更交不得了。這樣的人有可能會利用你,甚至讓你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麼,怎樣才能交到好朋友呢?孔子認為這必須要有兩個前提,即是“仁”和“智”了。“仁”乃孔子論理的核心。即是愛人。這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之一的“意願”了。如果連交好朋友的意願都沒有,那“好朋友”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意願”是交到好朋友的基本前提。而另一前提就是“智”即是知人了。就是說你要知道別人的能力,要知道他是否是“益友”。所以孔子認為,具備了這兩個前提,就能交到“益友”了。

  每個人都想結識益友。所以要想結識益友就要提高自身的修養,使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益友”。孔子認為,人的一生有三個大坎,過了這三個大坎,則一生無大礙,就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益友”了。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人在少年時易衝動,容易在感情上出問題。所以,少年時,應把感情作為大事處理。此為人生第一大坎。壯年時,不要與人爭鬥。有著一顆平常心,就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益友”,但“血氣方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于丹教授說:“與其與他人鬥,不如與自己的能力鬥。”是的,如果把與別人斗的心用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那麼,你的“益友”也會越來越多。到了晚年,得到的東西往往會變成拖累。所謂的“累於得”了。我想,既然已經“血氣既衰”了,那麼,少一點苛責,少一點抱怨,除了會使自己變得坦蕩以外,還會有什麼損失嗎?

  正如於丹教授所說:“自己修身養性是交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就像給自己開啟一個有善的世界,能讓自己擁有光芒的一生。”這也就是《論語》教導我們的交友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