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敦煌觀後感

  舞劇《大夢敦煌》以敦煌為題材,以古代敦煌為時空背景,演繹出青年畫家莫高與大將軍之女月牙感人肺腑的愛情悲劇,情節跌宕起伏。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觀看完大夢敦煌之後真覺的這是一部像夢一般的舞劇,非常的精彩,令人印象深刻。這部舞劇以千年的敦煌文化為背景,用月牙河莫高的悽美愛情貫穿全劇。大氣磅礴的舞臺背景、華麗的服裝和動人心絃的音樂,充分的展現了大漠敦煌的神祕之美、古老之美、愛情之美。 首先從舞劇的背景音樂和舞蹈方面談談我對此劇的感觸,背景音樂是這部舞劇的一大亮點它有觸動人心引導觀眾進入情境的作用。可以用 “音樂美”三字來形容它,著名作曲家《青藏高原》的作者張千一用古樸典雅的西部音樂風格,貫穿作品始終。曲作者巧用靜場手法情節陡轉間,鼓樂激昂,一如“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產生強烈的衝擊力與震撼力。在舞蹈方面用“舞蹈美”來形容,舞劇陣容強大,實力雄厚。舞蹈編排也頗有獨到之處,群舞表現則體現出更鮮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常常與男女主人公的獨舞、雙人舞形成鮮明的對照,構成強烈的戲劇衝突,從而給人以舞蹈美與戲劇美的雙重享受。絢麗多姿的莫高窟壁畫,栩栩如生的飛天壁畫,大氣磅礴的千佛壁畫,頂天立地的佛頭巨塑,都被設計者巧妙地納入舞臺的佈景及天幕之中,其構圖之精巧,佈局之美妙,燈光設計的別具匠心、服裝道具的獨特新穎,與全劇形成渾然一體的和諧之美。

  《大夢敦煌》中青年畫家莫高為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前往敦煌。在穿越大漠的艱難中生命垂危,被偶然路過的女子月牙所救。不久,他們再次在敦煌相逢,萌生愛情。卻遭月牙之父大將軍反對,逼迫月牙在王公巨賈中招親。為了愛,月牙星夜出逃,與莫高在洞窟相會;大將軍率軍包圍。在血與火的面前,月牙再次拯救了莫高,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就如同敦煌在大漠中屹立不倒,堅強的展現他的大漠之美。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將軍的月牙的父愛,大將軍一出場都是氣勢昂揚、生氣逼人當得知女兒喜歡上了窮酸畫家之後非常的生氣給月牙安排了相親月牙不同意父親想打月牙但又非常的捨不得,我們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想自己的女兒過的好過的幸福。在最後一幕中大將軍誤殺了自己的女兒後他的神態頹廢、身體一下就佝僂了女兒的死對他形成巨大沖擊這時的音樂燈光呈現出暗淡悽慘悲涼的景象。

  舞劇看完後一方面沉浸在月牙的和莫高的悲劇愛情故事中暗暗的為他們的結局揪心,另一方面當月牙死後莫高忍著巨大的悲痛完成了敦煌壁畫的輝巨集鉅作時為他的堅強和大漠敦煌中的文化得以流感測到欣慰。大夢敦煌正如這舞劇的名字一樣很想去這個神祕充滿著傳奇色彩的地方看看。這正是這舞劇的魅力所在。在欣賞課上學到很多的舞蹈課外的更多的舞蹈知識。也擴充了我們的舞蹈視野,學習舞蹈不僅僅是在舞蹈動作方面更多的是學會舞蹈的感覺和韻味。很多的舞蹈視訊發現真正的舞蹈表演者他們是用生命在跳舞用他們的舞蹈去詮釋故事,她們是熱愛的。對我們的舞蹈學習幫助挺大的,由此也很尊敬和欽佩那些愛好舞蹈從事舞蹈這一行的人。

  篇二

  敦煌是一個令我心之神往的古城,它充滿著神祕和蒼涼;飛天舞一直是我的心頭所愛。我之前看過由張繼剛導演編排的千手觀音和春節晚會上的飛天舞,那華美的服飾婀娜的身姿令我陶醉。神祕的古文化,瑰麗的民族舞,《大夢敦煌》將兩者融合在了一起,得知它即將上演的訊息,我心中十分期待。毫不猶豫地訂了票。

  實際看演出的那天發現這和自己以前看的敦煌舞有很大的不同,這個舞劇說通俗點就是大雜燴,它融合了古典、民間、現代、芭蕾、中東舞蹈等。多種舞種呈現在一臺舞劇裡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其中我最欣賞的有這幾處:1、蒙古舞中騎馬的動作,當一群士兵穿著盔甲拿著盾牌配合著音響十分有氣勢,而月牙女扮男裝“騎馬”出來,這動作也乾脆利落。2、月牙的獨舞,月牙穿著特製的馬靴十分神氣,一抬腿腳繃的非常直,腳背很漂亮。還有那幾個旋轉的動作都做的很到位看的觀眾們連連鼓掌。3、第三幕將軍替月牙招親,西域的舞蹈都呈現了出來,頭頂著陶罐的女人們讓我印象尤為深刻,其身姿十分婀娜。4、第四幕將近結尾,月牙死後莫高將自己的全部心力與情感投入到了敦煌壁畫的創作中,最終完成了幅巨大的飛天壁畫,飛天舞者冉冉升起,那場景和服飾都十分華美。

  整臺舞劇當然還有很多值得細細回味的地方,正是由於它的華麗和多元衝擊了我的視覺,才會在內心裡記取最精彩的片段。《大夢敦煌》讓我感受了芭蕾舞以外的舞蹈魅力,也讓我對敦煌有了新的認識。也是我舞蹈鑑賞能力的一次提升,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跳舞。

  篇三

  我是一個甘肅蘭州人,看到自己本土的文化瑰寶《大夢敦煌》,心中激動萬分。

  敦煌,對於全人類來說,她都是一個嚮往。如果不身臨其境,即使我們有無窮無盡的想象力,也無法去描摹她的意境。讀書的時候曾看過餘秋雨先生的《莫高窟》,“為什麼甘肅藝術家只是在這裡擷取了一個舞姿,就能引起全國性的狂熱?為什麼張大千舉著油燈從這裡帶走一些線條,就能風靡世界畫壇?”是的,敦煌給了人們無限的遐想,也給了藝術家們無限的靈感。正因為這樣,我們這些俗人才能夠近距離的通過《大夢敦煌》去感受敦煌所包含的藝術。

  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我就屬於後者,因為對舞蹈的瞭解極其有限,要寫《大夢敦煌》的觀後感,只能從感性的方面,談談一些個人體會。《大夢敦煌》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震撼、華麗、多元。

  震撼首先來自於忠貞不渝,純潔真摯的愛情,衝破世俗的藩籬,為爭取愛情自由,人性平等而抗爭的精神,為藝術而痴狂的強烈精神狀態。二是來自音樂,時而歡快時而緊張,時而內斂時而奔放,音樂與舞蹈溶為一體,大漠中的駝鈴聲,沙場上的兵器聲,大漠風沙的呼嘯聲,有著濃郁的西部民族風格,還加入了一些中國古典音樂,整體氛圍烘托的滄桑古樸典雅大氣。三是氣勢巨集大,不管從舞臺佈景的設計上,還是從演出人員的整容上,都很有巨集大。廣袤的沙漠,威嚴的軍隊,高懸的飛天壁畫,巨大的佛祖頭像,錯落有致的群舞,場面氣勢磅礴。

  華麗來自服裝,來自舞臺色彩的搭配,各式各樣風格迥異的服裝,既代表人物不同的身份,也反映著他們迥異的個性特徵和心境,色彩搭配絢麗多姿,服裝美輪美奐,很像一個古代時裝展示臺。就單單一個飛天形象就有黑、綠、藍、金等四五個顏色,她們憑藉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千姿百態,散發著輕柔、飄逸、灑脫、優美的動感,浸透著敦煌壁畫《飛天》的神韻。特別最後一幕將近結束,把整個色調明快輕盈,賞心悅目。

  多元主要是來自舞蹈,它不僅有芭蕾舞、現代舞還它融合了很多的西域文化,甚至莫高為壁畫冥思苦想的那段獨舞,我感覺有點太極的元素,呵呵。特別是三幕,比武招親,像各民族舞蹈的集體亮相,你方跳罷,我登場,好不熱鬧。據說融入了党項、突厥、龜茲、波斯等多民族的舞蹈,這是別人講的,我不認識,只感覺到有著強烈的異域氣息。其實,個人認為這一段雖然營造出了比武招親的激烈或者是熱鬧,嘈雜,但有些繚亂,也許太多舞蹈,太多色彩,已經讓我應接不暇了。唯一有點遺憾的是,一直期待的敦煌舞似乎少了一點,呵呵。 原來常常想如果沒有字幕提示,我可能很難看懂一臺舞劇在講什麼,因為我一直以為只有語言才能將思想感受表達的最清晰,只有受過特別教育的人,才能相對的理解舞蹈語言。但是通過這兩次觀看演出,我發現並不是這樣,舞蹈與音樂的完美結合,加上演員們精彩的演繹,豐富的感情投入,我也可以清楚的瞭解舞蹈所要表達的故事,所要表現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