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巨集散文精選讀後感

  在中國當代文學中,趙麗巨集散文的風格卓然獨立,數十年來佳作迭出,筆力不衰,廣受矚目。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時光度量著生命,時光塑造著人生。我們的一切都裝載在時光的容器裡,我們的心靈感受著時光的浩瀚無垠,時光是一個和生命一起展開的謎,時光是一個人類不斷思索與感受的客體。近日,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了 《時間斷想——趙麗巨集散文近作》,該書收錄了作家趙麗巨集在2003年至2007年間創作的散文精品百多篇,他的作品以理性思考的筆觸探索心靈的豐富,洋溢著人性溫暖的抒情筆調體現了趙麗巨集散文的獨特風格,傳遞出他對光陰與生命的獨特感悟。

  在羅馬,他走進有兩千四百年曆史的萬神殿的大廳,抬頭看陽光從鏤空的穹頂上灑下來,輻射在空曠的大殿裡,兩千多年來,陽光每天都以相同的方式照亮幽暗的廳堂,然而在相同的景象中,時光卻一年一年地流逝,他感慨地詠歎著, “我們所能見的一切,都凝集著過去的時間,都是時間的腳印。時間把過去的一切,都鑿刻成了雕塑。時間更像是光,在黑暗中一閃而過。我們可以欣賞時間的雕塑,卻無法和逝去的時間重逢。”

  書中還有 《文學,有一顆年輕的心》、 《鉅鹿路,那個神祕的花園》、 《關於 “四步齋”》等文章,記錄了作者三十餘年行走於文學之路的感動時分和細節記憶。

  《在我的書房懷想上海》、 《詩意的居住》等文章中,趙麗巨集表述了流光溢彩的大都市生活中蘊涵的人文情懷,還有 《崑曲之魅》、《巍峨的托爾斯泰》、 《用百萬年歷史回答一個簡單問題》等評介性散文則引領讀者進入斑斕多姿的藝術世界……其優美、清麗的文字是喧囂年代中一位遊吟者的詠頌,沉靜而綿長。

  篇二

  一口氣讀完趙麗巨集的兒童長篇小說《童年河》,很想說點什麼。這是一本可讀性很強很吸引我的小說。放下書,我問自己,為什麼吸引我沉浸其中,一口氣讀完呢?這部小說故事性其實不強,並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大起大落的人物命運,扣人心絃的懸念,只是在緩緩敘述7歲男孩雪弟的成長故事,一個天真單純男孩眼中看到的外部世界,他的心理和行為體現出的童心童趣。但為什麼一讀就放不下呢?是趙麗巨集筆底流出的真實和真誠感動了我,生活的真實,經作家長年累月的沉澱、遐想、構思、剪裁後,已融化為藝術的真實。確切地說,是小說字裡行間流淌著的藝術化了的真善美,打動了我。

  趙麗巨集在《後記》中說:“寫這篇小說時,感覺時光彷彿隨著文字倒流半個世紀,使我又回到少年時代,回到早已過去的那個遙遠年代。小說是虛構的,但虛構的故事和人物中,有我童年生活的影子。寫作過程中,記憶中很多場景,很多人物,很多甜蜜的或者苦澀的往事,不斷地浮現在眼前,讓我感動,心顫,甚至流淚。”這是打動讀者的第一個要素——真實,真誠。巴金有一句名言:把心交給讀者。作家交給讀者的,不是技巧,不是編故事的才能,而是不虛假不偽飾的心。不要低估了讀者,讀者有著很高的辨別能力,他們能辨別出編造的生活和真實的生活之區別。作家寫這部小說寫到流淚,他首先感動了自己。而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讀者。我是趙麗巨集的同輩人,雪弟所經歷過的年代,我也經歷過,像家境貧寒的牛嘎糖,家庭富裕的小蜜蜂,命運悲慘的唐彩彩,社會底層的陳大鴨子陳小鴨子,這些雪弟的小夥伴們的形象是鮮活的,甚至喚醒了我的兒時記憶,他們似乎也在我的眼前活動著。這就是藝術真實——藝術地反映了生活真實的迷人魅力。趙麗巨集依著心靈的指引,將真實和虛構融為一體,這就比生活更典型更真實,與只憑主觀願望裝腔作勢編造的故事相比,藝術效果完全是不同的。

  《童年河》眾多細節中流露出的善也很有感染力。雪弟怕螞蟻被悶死凍死,將保暖的稻草剪碎裝在火柴盒裡,在火柴殼上扎些小洞眼透氣,這些幼稚的行為表現出雪弟的善心。雪弟的阿爹為牛嘎糖代付學費,帶雪弟玩大世界時帶上牛嘎糖,阿爹講述1937年發生在大世界門口的抗日故事。大世界裡少年雜技演員摔了兩次碗碟不放棄,再演第三次終於成功,雪弟拼命拍手,一直拍得手掌發紅發痛。親婆很疼愛雪弟,但雪弟用西瓜皮砸“瘋老太”,親婆帶著雪弟向“瘋老太”道歉。眾學童掉進蘇州河,雪弟和陳大鴨子兄弟跳進河裡救人。校長同意雪弟央求,收“野孩子”陳大鴨子兄弟入校讀書。這些表現善的細節,在小說中自然地發生發展,不生硬,不說教,不外加,不突兀,而是讓讀者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生命力,就體現在這些自古以來在民間代代相傳的善良和堅韌中。

  《童年河》從頭到尾都體現出美的要素。文字美,意境美,人物美,情節美,詩意美。趙麗巨集寫雪弟眼中月光照耀下蛋格路的美:“深藍色的夜空中,飄動著一片片白雲,白雲的間隙中,掛著一輪金黃色的月亮,月光照在蛋格路上,使路上的每塊石頭,都變成了一個小月亮。雪弟覺得,這一條由無數小月亮鋪成的道路,像是一條銀河,比天上的月亮更神奇。”詩意美油然而生。

  在天真單純的童心童趣裡融合著藝術化了的真善美,應該是兒童文學的高境界。

  篇三

  上海,這座在幾十年前就早已以繁華享譽全國的大都市擁有著一種光怪陸離的神祕氣息,在這裡的人,都被一種名喚做“慾望”的力量所驅使著,極力地追求著名與利。也正因為它這種紙醉金迷的朦朧美,才孕育出了張愛玲這樣一位下筆濃墨重彩的作家,這裡五光十色霓虹燈下的生活就是她創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在這座高樓林立的城市裡,卻有這樣一位作家用他靈動優美的文字奏響了一曲鬧市之中的天籟。他,就是趙麗巨集。

  他確實是在上海長大的,這一點不容否認,而他的文字卻像一泓深山中的清泉,平淡而雋永。他極力追求美的感受卻不矯揉造作,與張愛玲的濃墨重彩相比又是另一種平淡的美。

  童年時期的趙麗巨集經常在家門外的一條河流中鳧水嬉戲。每當他從水中探出頭來時就會望見對面城樓上所雕刻的石像。灰濛濛的石像給了幼小的他一種心靈上的震撼,連他自己也說不出來那是怎樣的一種觸動,只覺得那稜角分明線條流暢的石像所帶給他的一種莫名的威嚴的感受便是所謂的“藝術”了。藝術的種子也在這時播種在了這個幼小孩子的心田裡,日後竟出人意料地長成了一棵參天巨樹。童年時期的趙麗巨集其實與我們並無兩樣,他亦和我們一樣喜歡幻想。他總是喜歡在夜闌人靜之時望著頭上的天花板,將上面紅紅綠綠千奇百怪的菌落想象成各種稀奇古怪的形象,這或許也是他日後能寫出許多有趣的童話和小說的原因之一吧。

  身居上海就免不了一出門便被林立的高樓遮住了頭頂的天空,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喧嚷的人流與川流不息的車流不停地交織成一幅幅令人眼花繚亂的圖畫,使人心煩意亂……這樣嘈雜的環境對於寫作而言可謂是徒有害而無一益。趙麗巨集卻能在這水泥鋼筋築起來的冰山裡找到一處幽僻所在——一所被爬山虎的綠葉所覆蓋起來的公寓。在他的作品中他也提起過這所“爬山虎公寓”,對於它的喜愛更是溢於言表。但後來小區物業為了粉刷這公寓的外牆,竟是將這些爬山虎連根剷除得乾乾淨淨!沒有了爬山虎的公寓露出它原本破敗不堪的容貌。就算後來亡羊補牢種上了些紫藤花也是無濟於事,公寓往日的生機是再也回不來了……

  我何嘗不明白趙老師寫這篇短文的用意?當今社會不就是有許多諸如像什麼拆除千年古城新蓋高樓,砍伐森林用以耕種,填湖造陸修葺樓臺等等該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的荒謬行為嗎?趙麗巨集先生痛的不止是他的愛寓,還是那已傷得千瘡百孔的自然……

  也許是厭倦了上海的繁華與喧囂,趙麗巨集之後便開始四處旅行,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遊覽了無數的醉人美景,也寫下了許多清新脫俗的文字。跟隨著他的文字,我賞閱了黃山在風景區之外的動人美景,也為他與那隻本要殺掉做成晚餐的小狗的故事而泫然……我仍是不敢相信這些追求自然與本真的作品竟是出自一位上海人之手。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沒有任何做作的雕飾,文章渾然天成,如行雲流水一般。

  趙麗巨集的散文就如那一曲城中的天籟,喚醒了人內心深處對於自然的歸屬感,讓人在滾滾紅塵的最深處,尋得那份彌足珍貴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