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容為話題的作文例文

  包容一句語言,興許會消除矛盾;包容一個動作,興許會化解誤會,包容一種流言,興許會消睨爭執。而此看來,包容中總會拉進人與人間的感情,讓陌生不在永遠。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欣賞關於“包容”的話題作文。

  1:包容

  自然可以包容天地與川流,音樂可以包容愛與恨,人心可以包容幸福與痛苦--這是千百年來留傳下來的。不變的真理。然而你是否想到,世間除以廣博包容微小之外,微小也能包容廣博?商店裡,貨架上有一種名為“話梅糖”的小小物品,也許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我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才慢慢有所感悟的。買糖果的時候,看貨架上五彩繽紛的“花花公子”在用他們美麗的外表招攬每一位過客,“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詩句湧上心頭,都把我的心也埋沒在其中了,正當我猶豫不決選擇哪一種時,陡然,一個被擠在角落裡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深棕色的樸素外衣上分明畫著一對簡筆青梅圖,旁邊僅僅寫著三個素靜的字“話梅糖”,好熟悉的身影!我想:曾記得很小的時候就常用攢了幾個月的零用錢卻換幾塊樸素的糖來滿足貪饞的小嘴。而十年過去了,如今,當我與話梅糖重逢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它的包裝競絲毫沒有改變,讓我在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認出了老朋友,而我想起小時候那些其他的糖果都早已搖射變得認不出了,心中不免有些感動:這個世界從我兒時的簡單樸素物資缺乏,到今天的複雜豐富,創造了多少新事物,卻也毀去了多少原有的美麗?一顆小小小的話梅糖競能以它的不變,從容應對世間萬變,以自己的樸素包容世界的紛繁。

  小時候吃糖只是為了打發時光,而如今我已是一名成年人,再次品嚐時,本來也應該有所思考吧,如今的話梅特有的滋味也毫無改變:在一陣梅香清溢的時刻,酸伴著甜,甜裹著酸,二者總像一對戀人一樣,你不多我不少,守護著一份適中的,保持溫度的愛情。而它的口味既清淡又凝重,說清淡,是因為它不同於別類的糖果的強烈的甜;說凝重,是因為它的味道豐厚。而這又恰使我想到了中國南北方的特點。北方的氣候較之南方更加“硬”,風霜雨雪的洗禮使北方人更加大氣、豪爽;而南方則更加溫柔,和風細雨使他們具有細膩柔美之性格。如果說中國是一棵大樹,北方人是粗大的樹幹樹枝,而南方人則是枝上簇簇綠葉繁花。

  二者的完美結合,使大樹生機勃勃。而眼前的話梅糖則是包容二者的最佳境界,帶給我——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一份特殊的韻味。

  不論你是否喜愛,瞭解話梅糖,它都會以一種平靜的心態等待著你去品嚐和玩味。它包容了人們對它的各種態度。

  有時想想,由從前到現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包容。現代人整天疲於奔命,難得坐下來有所思悟,不如抽點時間,品嚐一塊小小的話梅糖,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包容生活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黛爾卡內基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只有一個,即發揮對方的長處。”

  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說過這樣一句啟人心智的話:“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

  法國的雨果曾經這樣感嘆:“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古老的東方,人們也世代傳承著一句淺白的俗語:“宰相肚裡能撐船。”法國人的浪漫和中國人的實在碰撞在一起,人們發現了:包容,超越了國家、語言、種族和文明的界線。

  比天還要寬廣的胸懷,能夠撐船的大肚子裡,還有什麼不能包容的呢?陰謀、苦難、醜惡、骯髒、汙穢……一切都可以承受,一切都可以包容。幾聲低聲的議論,不小心的碰撞,就足以爆發一場“戰爭”,每當此時,我們都會怒視著對方,互不相讓,以為大敵當前。別人犯了錯,我們為此大發雷霆,那犯錯的應該是我們自己。憎惡對方,恨不得讓對方在這世界上永遠消失,結果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交瘁。憎惡對手的最佳方法並不是吞蝕對手,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轉化為自己的鈣質……

  許多人都不瞭解包容。有人認為,包容是懦弱,膽怯。有人認為,包容是一種素質,一種情操,是一種美德。對包容者來說,包容是一種美德;對被包容者來說,包容是一種無形的懲戒。當你把包容你的人當作是懦怯時,那你這時,將是世界上頂級可惡的罪人。因為,你沒有感謝包容你的人,反而還誤會他。如果說,父母、老師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那包容者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包容不等於忍耐。“忍”是勉強承受,抑制心情,它總有爆發的一天。而包容是紳士般地讓步,是大度地不計較……

  包容是生活的一縷陽光。如果沒有了包容,那這世界將會變得黑暗。它比立春的早晨的陽光更加明媚,更加溫暖,它普照著大地,改變著人們的性情。當有一天,你真正學會了包容。你已經達到了品質的頂端。因為,你要包容別人的排擠、辱罵甚至誣陷,你知道,真正的力量是使敵人恐慌。你知道,風涼話可以使你“熱敷”的腦袋冷卻下來,惡劣的環境可以使沙漠裡的玫瑰開得更美……

  這縷陽光,很微弱,很渺小,一不小心就會被烏雲消滅。但,總有人為它揮去頭頂的烏雲,讓它常青……

  3:海納百川

  大海之所以浩瀚無邊,是因為它沒有拒絕任何一條似乎毫無作用的溪水;山峰之所以巍峨萬丈,是因為她沒有擯棄任何一塊不顯眼的小石塊;天空之所以廣闊無邊,是因為它沒有排斥任何一片或美或臭的雲彩。大海的浩瀚、山峰巍峨、天空廣闊,緣於他們共同的品質——包容。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包容成就了大海,山峰,天空,成就了世間萬物,理所當然也成就了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

  縱觀歷史長河,包容之故事滾滾而來。

  包容使唐太宗留下了魏徵,使他吸取了逆耳的忠言,成就了唐王朝的“太平盛世”。當他一統天下,集大權於一身,但是需要招賢納士,共謀江山永固,這使他包容了曾出謀獻策害死自己的魏徵,沒有因為前嫌而誅殺,而是留下來,並委以重任,視魏徵為自己的一面鏡子。正是這面明鏡,正是這份寬容,成就了唐太宗一代名君的稱號,也成就了“貞觀之治”的千古偉業。

  同樣是打天下。李世民選擇了包容,而三國曹操卻擯棄了包容。曹操的頭痛症日趨嚴重。請來醫術高超華佗,華佗要把曹操的頭剖開治病。曹操佩服華佗,但更多的是猜疑,懷疑華佗要害死他,於是,他把華佗殺死了,失去了一個能救他和許多傷兵的名醫。同時,從曹操的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話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不容他人的人,這樣的人又怎會成就他的霸業呢?

  包容使一代君王流芳後世,猜疑又使一代英雄沒落。歷史讓我們明白,一定要擁有一個包容的心。縱然沒有唐太宗的偉業,也需要用包容的心去待人接物,用一顆顆寬容的去理解別人,用一種博大的度量去容納一些雞毛蒜皮。

  還記的魯迅逝世時,上海灘雲集了大批的學生、工人,還有從各地趕來的文人學者。這些中國知識分子很多都受過魯迅文章的批評,然而他們無不表示了巨大的悲痛。其間尤數郭沫若最為突出,他一連寫出幾篇文章,說道:“我與周先生吵了一輩子架,然而我們是一輩子的朋友。”

  是的,心胸開闊,能包容別人是一種思想境界,它深過海洋,大過群山,寬過天空。這種快樂猶如心靈的翅膀一般,輕輕振動使之飛向成熟的殿堂。

  著名作家雨果說過:“世界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放飛我們心中那雙天使般的包容的翅膀,飛向天空的更廣闊地方。

  4:包容

  包容是一種雅量,亦是一種風度,就算一錯再錯,也可能被包容。

  我覺得做人要包容。包容是一種深厚的涵養,它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你心裡的寧靜和恬淡,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與社會的聯絡,也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慰籍與昇華。包容是一種情操,還是一種美德。包容不是懦弱,膽怯,而是海納百川的大度與包容,是笑看風雲的開懷與爽朗。

  學會包容可以化解矛盾,可以讓人的胸懷變得開闊,人與人之間也能和諧相處。包容一句語言,興許會消除矛盾;包容一個動作,興許會化解誤會,包容一種流言,興許會消除爭執。在電梯裡的一句問候,使我們在不到兩平米的狹小空間裡不再互不理睬,變得那麼尷尬。所以,包容總會拉進人與人間的感情,讓陌生不再永遠。

  同時,包容也發生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例如,在公交車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下、同學不小心把你的筆弄丟了、有人誤會了你……你應該以一顆寬大的心去包容別人。寬巨集大量是思想高尚的表現,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所以,我從現在開始讓寬厚成為我的格言。

  做人要做包容的人,利己利人利社會。這是我對北京精神的理解。身為北京的一名小學生,我要以一顆包容的心來面對同學、面對周圍的人和事。天天在一起,同學之間免不了發生誤會與矛盾,但如果我們用一個寬容且平和的心態去看待,誤會將被消融,矛盾會被化解……包容是我們生活中絕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友誼的橋樑,是建築的地基,是堅冰的熔點,是理想裡的一朵白雲,是心中的一泓清泉,是大海中的一葉風帆。它要伴隨我們走過這一生,有了包容,我們的心可以像地球一樣的寬,像大海一樣的廣!

  生活的天地如此寬闊,我們沒有必要在彼此摩擦中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天空很大,比天空還大的是人心!每一個人包容一點,大度一點,我們的生活就會更精彩、和諧而美好。

  即使冬天過了,也不再被需要,想留也留不住你,就算你一錯再錯都會被包容。

  5:包容

  ――祭奠我的四合院

  幼時的記憶再也不能重現了。這是當我得知故宅――四合院即將被拆遷後,心裡冒出的唯一想法。 一、在四方的天空下

  在我心裡,天空一直是四四方方的。只因小時候坐在院子裡數星星,所能看到的不過是這庭院大小的一片天。再往外望,一片片高聳的樓群,照明燈霓虹燈探照燈湮沒了城市的星辰。

  只有在這裡,我的心才會寧靜如夜,我的臉上才會有天真的笑容。多美好啊,這古老的院子包容著我年輕不羈的心,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將我緊緊擁在懷裡。即使在繁華與喧囂中迷失了自我,即使摩天大廈將陰影籠罩在我的世界裡,這四合院依然會靜靜的容納我,容納我心中那塊純淨的土地,也容納我歷經滌盪逐漸成長的靈魂。

  在這片四方的天空下,我可以安穩地睡去。

  二、在粗壯的棗樹上

  院子裡最古老的不是堂屋裡的太師椅,而是南牆下那棵棗樹。

  棗樹又高又粗,枝葉茂密。每到結棗的季節,大人們便督著我們這群嘴饞手懶的孩子上樹打棗,也算是一種勞動。

  於是我見到紅棗噼裡啪啦地下落,亦看到被打斷的樹枝硬生生的落地。

  我為這粗暴而震驚,隨即感到心疼,忍不住喊:“別打了,棗樹都快要死了!”

  然而大人們笑著說不會的,這棗樹是越打越旺,枝斷得愈多,來年棗結得愈好。

  我半信半疑:誰會有這麼大度量?被打了卻還要結更好的棗給我們吃?

  轉眼到了第二年,我驚訝的發現,樹上的棗竟真的比去年更多更大更紅。難道它忘記了去年所遭受的摧殘?還是它根本不曾記恨於我們的貪婪?

  那年夏天,我坐在四方的天空下望著棗樹發了一天的呆。

  三、在年輕的我的心裡

  看著眼前的一切,我幾乎停止了呼吸。

  廢墟,我的家成了廢墟。記憶中的天堂已成人間地獄,斷壁殘垣,真就是這般景象。

  我不敢相信。直到我看到那棵棗樹,靜靜的立在曾經的南牆下,沉默著守護著我童年的記憶。

  它知道我會來,它知道我不忍離去。

  我無聲地落著淚,輕輕的撫著樹幹,還是那樣熟悉的粗糙。我對棗樹說:我恨,真的有些恨。家沒了,我以後回到哪裡去?

  我抬起頭,突然看到枝頭上又掛滿了棗,還沒熟,泛著青色,在風中微微晃動。

  它……是的,是結棗的時候了,它沒有忘記大自然的規則。它能原諒孩子們對它的身軀的摧殘,自然也原諒了即將剝奪它安身立命之所的人。

  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心胸,才能如此忘懷自我,包容天地?

  靠在樹幹上,我漸漸平靜下來。我想,成長不就是要我學會坦然面對失去麼?四合院雖然已成廢墟,但它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離開前,我又一次爬上棗樹,摘了一顆棗。含在嘴裡,微微有些發澀,但仔細品味,竟也泛出一絲甜意。

  我笑了。這味道和所有關於四合院的記憶將永不會磨滅。因為我會小心地懷抱著它們,哪怕是一時的不快,淡淡的憂傷。

  在我的心裡,始終留有一塊四方的天空包容你。

  ――給我的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