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作文加點評評語

  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論據是議論文很重要的基石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之軀。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何謂素心?心地純樸之意。語出南朝宋顏延之《陶徽士誄》:“弱不好弄,長實素心。”如此看來,素心做人,古往今來,格外追崇。

  素心做人,是一種人生品味。“虛心涵泳,切己體察”這是古人推崇的治學為人之道。漢語拼音創始人之一的周有光,這位107歲的世紀老人每日博覽群書,筆耕不輟,特別“潮”的是,他還開設了部落格。他的文字如一股春雨,潤物無聲,另闢了一塊清新之地。2011年,他出版了新書《拾貝集》,這無疑是目前國內最高壽者的最新作品。亞里士多德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人生旅程,無論歡悅悲哀,無論厚重恬淡,無論得失成敗,都應虔誠於生命體驗,求學於人生始終。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品味。

  素心做人,是一種人生歷練。在人間滄桑風雲中,只有經歷坎坷的人,才能深諳其理,處於低谷不頹廢,遇到困難不退縮,得到讚揚不驕矜,取得成績不炫耀。只有經過人生的歷練,才能做到不說張揚之言,不幹張揚之事,不逞張揚之能,永葆內心深處蘊藏著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

  人,存一點素心,你簡單了,世界也就簡單了。擁有一份淡泊心志,寧靜致遠的心境,望窗外花開花落,觀天空雲捲雲束,思大海朝來潮往,品人生起起落落,在生命長河裡活出自己的那份精彩,在喧囂塵世裡活出一份坦然。你的自然、灑脫、從容、淡泊,就會一樣芬芳身心,恬靜自我。

  素心做人,是一種人生境界。人活在世上,無論貧富貴賤,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素心之人,既不為名利勾心鬥角,枉費心機,也不刻意去躲避名利,自命清高。一生周遊列國的“千古聖人”孔夫子,於旅途思索中點燃歷史和傳統的智慧火花,創立儒家學說,探尋真、善、美的仁愛理想社會。

  素心之人,寧靜致遠,能以平常之思、平靜之心對待人生。作為“人居環境之父”的吳良鏞,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人居學會主席……數不清的榮譽、成就,卻沒能讓他停下前進的步伐。然而,這位建築大師支異常謙遜:“我的作品不多,都是大家一起做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其成就斐然永荷創新活力的祕訣所在。

  素心做人,是一種人生智慧。《菜根潭》裡說得好:“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在紛繁變紀的世道中,只有飽經風霜的人,才能看透事物,破譯人性,以成熟、理性的風範處事,以豁達、睿智的風格做事。包龍圖有首詩寫道:“法立奸胥畏,官清憑素心。”這是他的居官心得,才使他清正廉潔,成為千古名臥,至今仍英名遠揚。

  泥土,只有足夠的深厚和踏實,才能滋長綠色的希望;水滴,只有融入到海洋,才能揚起生命絢麗的浪花。大道有大道的寬敞瀟灑,小路也有小路的情調彎彎。小鳥擁抱藍天,魚兒安翔水面。慈悲是做人最好的武器,無私是做人最大的財富。當今世界,五彩繽紛,在紅塵裡行走,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做一個性格開朗的人,做如蘭花船素心品質的人,儘管不得大悅,可細微的滿足,縈繞於心扉,一樣芬芳身心,恬靜自我。

  素心做人,是一種人生哲學。繁華時代,堅守一份簡樸,恬靜淡泊的人生,其實就是精彩人生。擁有一顆素心,猶如品苟飲酒,或苦或甜,亦辛亦澀,脣舌一番仔細玩味,方能感知人生大志大趣。不為官大官小而煩惱,不為利多利少而計較,上坡時低一低頭,多一點謙卑;下坡時昂一昂首,多一點自信。學一學古聖和先賢,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長寂寞;忍得住獨清貧,你才能鍛造出自己脫俗的風骨,你才能擁有博大的胸懷和氣魄。

  “人間正道是滄桑”,長壽當學周有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從來沒有返程車票,但願我們能從周有光老人身上得到一點啟示,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張力,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心寬容天下,精彩注心魂。歷經潮起潮落的冷暖人生後,就會少一份魯莽冒失,多一份理性脫俗;少一份奴顏婢膝,多一份賢貞執著,少一份輕浮狡詐,多一份樸實坦誠;少一份喧囂惡俗,多一份從容淡雅。

  陶潛在《移居》詩中:“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我想,人的一顆素心,就像珍珠項鍊一樣,能讓人獲得淡然之美——那將是多麼溫馨而美好啊!

  【教師評語】文章語言流暢、生動,總分總結構清晰,佈局完整,上下過度的合理,思想有一定的深度,文采較好,並且作者通過幾個事例典型來支撐中心觀點,堪稱一篇佳作。

  二

  那麼什麼才是苦難呢?失敗是一種苦難,挫折也是一種苦難。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方奪得勝利果實,東山再起;貝多芬每日與病魔冷戰,最終在音樂方面留下了光輝與燦爛;還有孫臏雙腿殘廢,裝瘋扮傻,才能逃出龐涓的手掌心,才有後來千古流傳的《孫子兵法》等等。人類歷史上如此例子數不勝數。所以,人需要經歷苦難給予的磨練,才有成功的果實。

  生活在溫暖的家庭固然是好,如果我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一帆風順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他們都缺少苦難,少了與苦難鬥爭的毅力和信心,也就缺乏了這一筆財富。現在社會上不是出現有些尖子生經不起學習一時的失敗而喪失鬥志,甚至輕生嗎?他們就是缺少苦難這筆財富,經不起磨鍊。

  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苦難嚇倒的人,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相反,不畏苦難,迎刃而上,化苦難為動力,可以培養人的堅強意志。正所謂“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經歷苦難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它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是一種財富。

  我們青年一代,是祖國的希望,肩負著祖國未來的建設重擔,更需要苦難這一種財富!

  【教師評語】作者在文章開篇便說出自己對於苦難的理解,接下來列舉了國內外的著名人物越王、貝多芬、孫臏的事例,提出苦難是一種財富的論點,語言流暢,行文思路清晰。

  三

  有人會認為一個人在外闖蕩會很酷,其實不然,當你在遭受莫大的挫折後,你就會了解到夥伴的重要,合作的可貴。

  分,就是分離。當你向朋友提出絕交的時候,你是否考慮過,自己到底還有多少朋友。當你孤獨的時候,你是否想過你有多少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會在你傷心的時候安慰你,會在你失落時鼓勵你,會在你困難時幫助你,會在你迷惘的時候為你指明方向,如此,才可謂“益友”。當父母病重在床是,遊子卻斷然離去,掐斷了父母對生命最後的希冀,這不僅是對生命的大不敬,還反映了人內心的邪惡。當你失敗時,你可曾想過你需要一個人來安慰,分,代表著孤獨與脆弱,離開了群體的大雁是飛不遠的,只有迴歸雁群,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

  合,便是合作。合作是人制勝的法寶之一。人有與生俱來的潛力,這種潛力能是一個人獲得成功,但這種潛力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爆發出它自己的力量。而人的潛力中,最強大,最容易使用的,就是合作。成功的合作可以創造無窮的財富,有物質上的財富,有精神上的財富,還有貢獻給人們的財富。

  一個人離不開朋友,離不開內心的善良,離不開合作,最離不開的就是人之本性。

  【教師評語】這篇文章作者以“分與合”為話題,開門見山,向我們解釋了“分”與“合”的含義,“分”即“分離”,“合”即“合作”,從正反兩方面寫出了“合”的重要性。文章說理層次分明,論述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