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作文加修改評語

  從我國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來看,學生們在議論文寫作上仍舊令人堪憂,無論是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還是對議論文寫作的態度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

  試看歷史長河,成大事者,沒有經歷挫折的少矣;昔日高祖,不過一介小吏,卻開創了漢的四百年的基業;太史令身受宮刑,但其志不催,一曲無韻離騷,足以讓後人歎絕千古;東坡被貶黃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以上皆遭不幸,但哪個不是名垂千古?

  古人尚且如此,那我們能差嗎?達爾文從小被視為異類,但進化論誰又能推翻?誰又能說差?愛迪生小時候被視為笨蛋,但不也成為了大發明家嗎?

  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理想的淪喪!人生要經歷過無數的事,如果為了一件小事的失敗而放棄,那隻能說明你是一介匹夫。還是愛迪生,研製了電燈,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他放棄了嗎?如果他放棄了一次,那麼電燈可能要晚幾百年出現了,那一次失敗算什麼呢?相反的,只要相信光明永遠在我們面前,只要不懈追求,天地也在你腳下。

  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輕舟已過萬從山的豁達;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瀟灑;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鑿壁借光的勤奮;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心態;經歷風雨,我們才能擁有人不知而不慍的人格!

  超然+氣節+豁達+豪邁+勤奮+堅定+心態+人格=一個既成人,又成功的聖人!

  【簡評】這是一篇議論文。全文主題鮮明,立意深遠,論證層次清晰,結構有序。論證材料的選擇上,作者將古今中外的名人軼事、歷史典故信手拈來,足見其深厚的閱讀功底和文化底蘊。尾段更是巧用排句,暗含史實,一氣呵成,極富感染力。

  二

  晚上,寫完課外閱讀筆記,發現有一塊“空地”,“荒”了怪可惜的,於是提筆畫了幾根小草,媽媽看見了,說:“你的老師能寫會畫,在他面前‘班門弄斧‘,豈不讓人家笑話!”聽了媽媽的話,我不禁浮想聯翩。

  “班門弄斧”這個典故是比喻在比自己高明的人面前賣弄本領,自古以來都是貶義的。

  由此,我想到:學生們學習本領,總會遇到各種難題。假如如老師斥道:“學習乃人生大事,休要逞強!”學生也很“謙遜”,不再進取,那科學技術怎麼能發展到今天這樣先進的水平?向老師學習,並非“班門弄斧”。即使弄幾下斧,求教於他人,有什麼不好?因此而多學一些本領,又有什麼不對?如果永遠不敢“班門弄斧”,人類可能還在吃生肉,披樹皮。敢於“班門弄斧”,正是求教的開始。

  它束縛著人們的思想。事物總是發展的,後代總是勝於前代的,有許多人在“班門”前大“弄”其“斧”;

  青年數學家陳景潤,就是在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面前“弄斧”,為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取得優異成績;

  工人作家宗福先,就是在戲劇大師曹禺門前“弄斧”,寫出了話劇《於無聲處》,轟動了全國。

  我們不要怕“班門弄斧”,而要積極的去“班門弄斧”。

  【簡評】小小作者的文筆開頭大有“落花生”的味道***許地山***,從而很自然的引出下文,整篇文章短小精悍,論述透徹,對於“班門弄斧”的解釋,更是彰顯出作者對詞語的靈活運用水平,初一學生能寫出如此的議論文真不一般。

  三

  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瓏芬豔的野花,高與低、綠與紅,點染完美的畫卷;有如雲朵飄飄的風帆,有如赤鱗翔浪的木船,枝與本,動與靜,成就遠航的輕騎。燦爛的陽光下,有“萬類霜天競自由”,也正是魚與鳥、人與獸、雷與電、風與雨,補起乾坤中永珍爭榮的麗景。讓參差咬合,長短互補,在競爭的天地間,讓前進的齒輪運轉!

  上蒼造就鴻蒙之初的太陽與星斗,於是我們有光明的白晝和燦爛的星空。大鵬飛過天際時,小小的雀在簷頭嬉耍,因著小雀,我愛大鵬的凌雲之志,因著大鵬,我愛小雀的溫順可人。競爭中沒有永遠的勝負,只是這充滿意義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長長短短。時間為你記下,回首時,是緊緊咬合的齒輪。推進長與短的互補,閃爍著雙贏的智慧。

  時鐘一下一下走過,每一步都有齒輪的轉動,每一步都寫下長與短的補合。愛因斯坦這科學之壇的巨匠,在太長的生命路途中,寫下波爾的名字。也許是面紅耳赤的脣槍舌戰,也許是互不相讓的據理力爭。競爭中,兩位科學家的長長短短補出了偉大的友誼,補出了人類世界的科學,補出了永遠閃爍明光的智慧。雙贏是合作的雙手種下的果實,這果實屬於雙方,這果實又豈限於雙方?牛頓與伽利略,開普勒與第谷,一對對智慧的星辰在相互映照下,照徹了整個的人類原本矇昧、無知的夜。前進的齒輪,一次次長與短的咬合,推進著文明的腳步。

  【簡評】競爭中的雙贏是和諧的表徵。春花與秋月共同詮釋的是古典文化的馨香;詩詞與歌賦共同點綴了華夏青銅般的滄桑藝韻。鼓角與絲竹,各自有著不同音韻,然而各異的聲響,不只為著其自身存在的價值,還應有合奏鳳鳴凰吟般悠遠樂曲的意義。競爭中的雙贏,為著造一片共同的藍天和一盤有力的齒輪。

  有青松翠柏的高大挺拔,才有無名花草的別有馨香;有如雲飛飄的風帆,於是更顯似赤鱗翔浪的輕舟;喜翼可蔽空的大鵬,更愛簷頭私語的麻雀;慕步行萬里的風,更羨瀟灑的雨。長短咬合,有一輪推進文明的齒輪!

  “齒輪”的前進表現了雙贏的智慧,正如愛因斯坦與波爾、牛頓與伽利略、開普勒與第谷,一次次長與短的咬合,推進著文明的腳步。 本文說理透徹,富有文采,感人一氣呵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