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網路技術論文

  網路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網際網路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網路技術與網路藝術整合教學的研究與探索

  摘要 網路藝術是以計算機為載體、以網路技術為基礎的具有強烈科學技術特色的數字藝術,是科學、技術與藝術互動的開放式藝術形式。以“中國古代服裝史”網上教學系統中服式搭配部分內容為例,介紹面向第三代網際網路的網路多媒體軟體的教學設計與製作技術,從網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方面,探尋網路藝術教學的規律,為網路藝術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提供理論和指導依據。

  關鍵詞 網路技術;網路藝術;網路教學;服裝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09***04-0099-02

  Study of Using Network Technology Resolve Fashion Arts Teaching//He Jin, Ma Shichang

  Abstract Net-arts based on the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t is digital information. It combine th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rt. The article using fashion model matching,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ashion”, a sample of a teaching system on net, to introduce to design multi-medium educational software, and how to use the network to develop the study effect.

  Key words net technology;net arts;web teaching;fashion

  Author’s address

  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050016

  2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91

  1 引言

  網路藝術是一種建立在新型媒體——網際網路絡上的新的藝術類型,是以計算機為載體,以網路技術為基礎的具有強烈科學技術特色的藝術形式,是科學、技術與藝術互動的開放式藝術形式。網路藝術品是機器生產與人的智慧交融的產物。網路使用者既是藝術品的鑑賞者,也是藝術創作的參與者、製造者。受眾決定作品的發展,作品的結局存在不確定性。網路藝術是一種數字化的虛擬藝術,只存在於電腦空間,在傳播上具有公開性,在著作權上兼具公共性與私人化的特點。這種開放式的傳播方式,使網路藝術沒有固定藝術規則的限制,展現在受眾面前的嶄新創意層出不窮,藝術創作呈現出異常豐富的景觀[1]。

  網路藝術目前正處於探索階段,總體講,其形態可分為3類:1***已經存在的文學藝術作品經過電子掃描技術或人工輸入等方式進入網際網路絡,目前網際網路絡上存在的藝術作品絕大多數屬此類;2***直接在網際網路絡上發表的文學、美術、音樂等藝術作品,作品本身都是傳統方式創作的產物;3***通過有關計算機軟體生成的進入網際網路絡的藝術作品。它們是通過一些特殊軟體,由電腦自動“創作”的藝術作品。後2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路藝術,它們具有技術依賴性、互動性和虛擬性3大特點,科學、技術與藝術3種因素相互交織、水乳相融,使網路藝術成為一門合作的藝術,網路藝術作品的創作成為一個“藝術家的身份轉化為技術人員,科學技術人員同時又成為藝術家”的過程。但更多的是藝術家與各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交流合作,他們共同成為新藝術的創造者[2]。

  2 網路藝術教學軟體的設計思想

  在媒體藝術設計、動畫製作、服飾化妝等課程的教學中,設計網路藝術教學軟體。目前初步完成了“中國古代服裝史”網路藝術教學軟體。

  目前的藝術類教學軟體偏重於從教師的角度開發建設,偏重於對教師教學多媒體課件、教案資源的積累建設,偏重於教學資源數量的擴充建設,忽略了學習的主要方面——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缺乏互動式藝術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學生處於一種比較被動的角度去欣賞藝術作品,不能主動參與,更不能進行互動交流。這主要是由於傳統教學方式以及媒體功能的侷限,傳統媒介傳遞資訊的方式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1***資訊的傳遞為單方向:資訊的釋出者控制著整個傳播過程,起著主導作用;2***雖有反饋,但反饋是環狀的,資訊接收者的反饋到達傳播者所需過程很長;3***接收資訊者處於被動地位。

  而基於網際網路絡媒介的資訊傳遞方式如圖2所示。與圖1不同的是:1***資訊的傳播是雙向的、可逆的、互動的;2***釋出者傳播的內容應取決於接受者的興趣;3***接受者只對自己感興趣的資訊加以選擇;4***媒體的個體化傳播。

  基於以上思想,通過對“中國古代服裝史”的藝術創作、教學設計與實踐,探尋網路藝術的教學規律,為網路藝術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提供理論和指導依據。

  3 “中國古代服裝史”網路藝術教學軟體設計技術

  3.1 使用高壓縮技術,解決了大量視訊檔案的傳輸高壓縮技術使圖形、影象、文字、影像豐富的色彩過渡得以在小容量的基礎上儘可能保留細節。在“中國古代服裝史”的軟體設計中使用mpeg4高壓縮技術,保證了“中國古代服裝史”能夠大量地使用活動影像資料和視訊檔案,增強了教學軟體本身及教學環境的生動感。

  3.2 智慧化配色保證瀏覽者和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審美與興趣調配出自己所希望的色彩專門的智慧化配色軟體使沒有藝術基礎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與興趣調配出具有美感的色彩來。使用智慧化配色軟體可以任由瀏覽者調配服裝顏色,增強互動性。

  3.3 使用高質量音訊處理技術,解決了音訊訊號的高取樣頻率,保證了高質量的聽覺效果利用mpeg4高壓縮技術和音訊製作與處理技術,在保證流暢性的前提下,實現音訊訊號的高取樣頻率、高量化位元數,從而保證了高質量的聽覺效果。在原有素材音樂的基礎上,製作出符合“中國古代服裝史”氣氛的音樂,並可利用音訊處理技術及互動技術,實現作品聲音的音量、音色、音調的處理。

  3.4 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給出一個虛擬實景、待著裝人物和可選服式,學生在選擇了配套服飾後,能身臨其境般感受實時的場景,從不同的角度實時觀察服式搭配效果,並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做出修改。

  4 “中國古代服裝史”網路藝術教學軟體的實現

  虛擬現實是計算機模擬的三維環境,對圖形影象的渲染是實時的,使用者可以走進這一環境,通過滑鼠控制瀏覽的方向,並操作場景中的物件,實現在虛擬場景中的人機互動性。三維建模可以將現實世界在虛擬空間中得以真實再現,使藝術創作由二維轉向虛擬的三維空間,以被視物體為軸心,多角度地或運動地來觀看物件,利用色彩鮮明的三維動畫,達到三維視覺、立體聽覺的最佳組合,為藝術創作提供一種新的平臺。

  利用3DS Max、MAYA等軟體,通過多種造型手段,構造基本物件組合建模、網格建模、放樣建模、面片建模、NURBS建模等。例如在3DMAX中通過多種造型手段,分別做出場景、待著裝人物、服裝等造型,這些造型為該軟體中虛擬世界的基礎。在中國古代服裝史網上教學系統中,服式搭配部分的人物、服裝、場景均採用寫實手法虛擬現實。對於人體模型,在瞭解人體的外觀特徵和對人體肌骨結構及其表現手法之後,選擇Edit Mesh網格編輯的方法,從簡單的BOX物體著手,將其轉為Editablemesh可編輯網格物件,並應用Meshsmooth網格光滑修飾器產生光滑輪廓,反覆使用拉伸、縮放、旋轉等命令對控制線框上的多邊形進行操作,直到達到理想效果。對於著裝人體,為表現衣服的面料質感及區域性衣紋褶皺,Patch面片使得創作更方便、更真實。以一個方形或三角形面片為基礎,視造型需要不斷在其邊緣處延伸出一個又一個面片,利用調整曲線的節點及焊接片與片之間的縫隙,使曲面之間的連線達到所需的光滑程度。

  利用全方位、立體化地虛擬現實技術,觀眾不僅能得到視覺上的享受,還能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受。本課題中用VRML語言程式設計控制,其中包括Background、Inline、CylinderSensor、Anchor、ProxSensor、NavigationInfo、TouchSensor、TimeSensor、Audioclip等節點的使用,通過檔案內聯、造型空間位置控制、空間背景設計、空間視點控制、瀏覽者控制、感測器使用,構建網路多媒體軟體“中國古代服裝史”,更具真實感與互動性。

  5 結語

  製作的“中國古代服裝史”網路藝術教學軟體能實現真正的互動,瀏覽者可以做互動性欣賞,並根據個人的理解與審美,做個性化的人體與服裝搭配,作品永遠處於動態之中,充滿了未知的魅力。這種教學方式充分擴張了學生的創作慾望,在服裝歷史的學習中,不僅僅感覺的是中國古代服飾的魅力,更主要的是學生們學會了把已經成為化石的東西重新建構從而創造出新的服飾藝術來。

  參考文獻

  [1]許行明,杜樺.網路藝術[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80-90

  [2]王強.網路藝術的可能[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35-4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