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體質養生

  體質養生體質是指人體秉承先天指父母遺傳、受後天多種因素影響,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中醫體質養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體質養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氣鬱體質養生的方法

  氣鬱體質

  一般來說,氣鬱和人本身的性格有關,有的人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激動,有的人經常鬱鬱寡歡,疑神疑鬼。這幾種性格的形成,可能是先天遺傳,也有可能是生活中受到精神刺激、突然驚嚇、恐懼。有些人由於個人慾望得不到實現,長期憂愁、鬱悶、焦慮等,有了心事也不願意講出來,自己也不能化解,時間一長,堵在心裡的怨氣越來越多,就覺得心煩胸悶,引起氣機執行不暢。中醫認為,人體“氣”的執行主要靠肝的調節,氣鬱主要表現在肝經所經過的部位氣機不暢,所以又叫做“肝氣鬱結”。

  人體之氣是人的生命運動的根本和動力。生命活動的維持,必須依靠氣。人體的氣,除與先天稟賦、後天環境以及飲食營養相關以外,且與腎、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所以機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實質上都是氣在人體內運動的具體體現。當氣不能外達而結聚於內時,便形成"氣鬱"。中醫認為,氣鬱多由憂鬱煩悶、心情不舒暢所致。長期氣鬱會導致血迴圈不暢,嚴重影響健康。

  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

  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鬱寡歡,胸悶不舒;

  舌淡紅,苔白,脈弦;

  一旦生病則胸肋脹痛或竄痛;

  有時乳房及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

  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頸項癭瘤;

  胃脘脹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氣;

  腹痛腸鳴,大便洩利不爽;

  體內之氣逆行,頭痛眩暈。

  養生方法

  氣鬱在先、鬱滯為本,故疏通氣機為氣鬱體質者的養生原則。

  精神調養

  憂思鬱怒、精神苦悶是導致氣血鬱結的原因所在。氣鬱體質者性格多內向,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情志不達時精神便處於抑鬱狀態。所以,氣鬱體質者的養生法重在心理衛生和精神調養。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精神調攝。

  多參加社會活動、集體文娛活動;常看喜劇、滑稽劇以及富有鼓勵和激勵意義的電影、電視,勿看悲劇、苦劇;

  多聽輕快、明朗、激越的音樂,以提高情志;

  多讀積極的、鼓勵的、富有樂趣的、展現美好生活前景的書籍,以培養開朗、豁達的性格;

  在名利上不計較得失,胸襟開闊,不患得患失,知足常樂。

  環境調攝

  肝氣鬱結者居室應保持安靜,禁止喧譁,光線宜暗,避免強烈光線刺激。心腎陰虛者居室宜清靜,室內溫度宜適中。

  注意勞逸結合,早睡早起,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飲食調養

  氣鬱氣質著具有氣機鬱結而不舒暢的潛在傾向,應選用具有理氣解鬱、調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大麥、蕎麥、高粱、刀豆、蘑菇、豆豉、苦瓜、蘿蔔、洋蔥、菊花、玫瑰等。氣鬱體質者應少食收斂酸澀之物,如烏梅。南瓜、泡菜、石榴、青梅、楊梅、草莓、楊桃、酸棗、李子、檸檬等,一面阻滯氣機,氣滯則血凝。亦不可多食冰冷食品,如雪糕、冰激凌、冰凍飲料等。

  疏肝理氣,少量飲酒

  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最好喝葡萄酒,因葡萄酒有降血脂和美容的作用。

  多食行氣的食物:佛手、橙子、柑皮、韭菜、茉莉花、玫瑰花、蕎麥、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櫞等。

  藥物養生

  氣鬱體質者可常用以香附、烏藥、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鬱金等疏肝理氣解鬱的藥為主組成的方劑。

  肝氣鬱結,應疏肝理氣解鬱,宜用柴胡疏肝飲。

  氣滯痰鬱,應化痰理氣解鬱,宜用半夏厚朴湯。此藥方中紫蘇、厚朴均含有揮發油,煎煮時以清水浸泡半小時,而後煎15 分鐘即可,不宜過長。

  心神失養,應養心安神,宜用甘麥大棗湯。

  心腎陰虛,應滋養心腎,宜用補心丹合六味地黃丸。

  若氣鬱引起血淤,應配活血化淤藥。

  長痘的溼熱體質養生

  調養法則

  清化溼熱,分消走洩。

  體內產生過多的熱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這種熱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反而煎熬著體內的水液,使之變得更加黏稠,滯留在身體各部,阻塞氣血的迴圈,妨礙臟腑的工作。

  所謂“清化”就是指把多餘的、不和諧的熱量去除,靠脾把體內留滯的溼分成有用的和沒用的分別處置。由此可見,脾的功能還是不能忽視,調養仍需以健脾為基礎。

  精神調養

  溼熱體質者均是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常常心煩易怒。這都是體內內熱作怪。熱邪傷陰,會進一步加劇過多火邪的產生,成為惡性迴圈。

  五志過極,皆可化火,情緒過激耗血傷陰,或助火生熱,從而會加重溼熱體質中熱邪的偏頗,故應注意心理的自我調適。

  出現不良情緒時,根據情況分別採用節制、疏洩、轉移等不同的方法,使不良情緒得到化解或釋放,達到心理平衡,提升心理素質。

  起居調養

  溼熱體質的人以體內蘊熱,容易上火為特徵,起居上應注意養陰除溼,通瀉蘊熱之氣。長期熬夜或疲勞緊張傷陰最甚,容易加重溼熱狀態,進而向陰虛火旺的狀態發展。因此,溼熱體質應當規律作息,早睡早起,早晚睡前靜心調神,居住室內清爽通風,勤換衣被、勤洗澡。

  運動調養

  溼熱體質陽氣充足,內有蘊熱,適合做強度較大、運動量較大的體育專案,如對抗性較強的球類比賽、游泳、爬山、拳擊等。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可以消耗體內過多熱量和脂肪,幫助溼熱之邪瀉出體外。運動時適於在保證飲水供給的條件下大量出汗,可以在運動飲水中新增少量鹽,以嘗不出鹹味為度,以免造成電解質的過度流失。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宜結合。有氧運動包括各種耐力的訓練,如中長跑、游泳等;無氧運動包括各種力量與爆發力的訓練,如舉重、短跑等。運動時間宜在飯後1小時以後進行。

  飲食調養

  溼熱體質的人要想改變溼熱內蘊的體質狀態,宜食用清涼瀉火、化溼利水的食品,如薏苡仁、帶心蓮子、紅小豆、蠶豆、綠豆、綠豆芽、鯽魚、鯉魚、海帶、紫菜、瘦豬肉等。忌食辛辣油膩、溫燥滋補、肥甘厚味的食物。辣椒、大蒜、荔枝、芒果等溫熱果蔬應當少吃,白酒、奶油、動物內臟、牛肉、羊肉均應忌食。

  易得疾病

  溼熱體質多是由於先天遺傳、後天飲食不當、過食肥甘厚味、久居溼地,或勞倦過度而導致的體內火熱內蘊、痰溼停滯臟腑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溼熱留於脾胃,可有口臭、體味重、肥胖、牙齦出血、嗜食冷飲、善飢易飽、口脣周圍起痤瘡、粉刺等症狀,易得痤瘡、酒渣鼻、毛囊炎、溼疹、體癬、牙疳、牙齦炎等疾病。溼熱留於肝膽,則有口苦、易怒、兩脅脹痛等症狀,易得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膽石症、黃疸等疾病。

  下焦溼熱燻蒸大腸、膀胱等,可有大便黏膩臭穢、便祕便幹、熱結旁流、小便灼痛,男子陰囊潮溼,女子帶下色黃、量多、味穢等症狀,易得便祕、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等疾病。

  藥物保健

  溼熱體質的藥物調養以清化溼熱、分消走洩中藥為主,如黃連、黃芩、黃柏、龍膽等。這些中藥選擇幾味平時沖泡代茶飲用,可以起到清熱利溼的效果。但上述中藥多苦寒,如服用時有胃腸不舒服或者洩瀉時,應暫停服用或遵醫囑。

  急躁易怒、口苦脅脹可用柴胡6克、黃連3克、玄蔘6克沸水沖泡,代茶飲用;如有口臭、牙齦出血、牙疳、口脣生瘡、口脣周圍痤瘡粉刺、大便黏膩臭穢可用黃連6克、茵陳6克、野菊花3克沸水沖泡,代茶飲用;若男子陰囊潮溼、女子帶下色黃量多可用黃柏6克、苦蔘3克、蒼朮6克沸水沖泡,代茶飲用;若單純性肥胖屬溼熱體質者,可以用蘆薈、番瀉葉、玄蔘各6克沸水沖泡,每日代茶飲用,可消脂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