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護師職稱論文

  護師身居臨床一線,不僅是各種藥物治療的使用者,而且是用藥前後的監護人。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護師在臨床合理用藥中的監督作用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3-0102-02

  【關鍵詞】護師 合理用藥 監督

  護師身居臨床一線,不僅是各種藥物治療的使用者,而且是用藥前後的監護人。因此,護師在合理用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為配合臨床合理用藥,確保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充分發揮護師在合理用藥中的監督作用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護師必須具備紮實的藥學基礎理論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在執行醫囑前,能做到了解病情,明確醫囑目的,掌握藥理作用和配伍禁忌,熟悉藥品劑量、用法和不良反應及防治。這樣執行醫囑時,才能準確無誤,主動靈活,提高護理質量,同時,護師還擔負著監督和複查用藥醫囑的重任。臨床經驗不足的醫生錯開醫囑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果遇到一位熟悉藥物知識和熟練給藥技術的護師,便能及時發現,並提醒醫生即時糾正,避免不必要的藥療事故發生。反之,錯誤的醫囑如果被護師盲目執行,則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筆者通過臨床實踐與體會,現就有關問題與同道探討分析:

  1 選擇合理的給藥時間

  臨床大多數藥物是在一定時間內,按照規定的間隔時間,給予一定劑量服用或注射,如何正確分配給藥時間是護師合理用藥中重要的一環。藥物吸收率常常受給藥前後進食的影響。通常的給藥方法是,將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於飯後服用。除特殊情況***如睡前服藥,定時服藥***外,一般藥物應在飯前服用,以避免飲食對藥物吸收的影響。有些藥物具有特殊的吸收部位,需在飯後服藥,才能很好的被吸收。如核黃素是經過小腸上的特殊轉運系統吸收的,如果空腹服用,則藥物吸收率很低。如果飯後服用,藥物可隨食物緩慢進入小腸,吸收率大大提高。又如利福平清晨空腹服用,則藥物吸收迅速完成,且能減少“首過效應”的破壞。而進食後服用或與米湯、牛奶等食物同服,則會延緩或減少藥物吸收。再如口服廣譜抗生素多采用qid服藥法,即第6~8h給予1次。而不是單純的日間服藥法,否則夜間不服藥,以致夜間血藥濃度偏低影響療效。故而,護師在執行醫囑時,應根據藥效學理論,選擇適宜的給藥時間,並向患者交待相關事項,如用藥期間的飲食和注意問題。

  2 正確合理的配伍用藥

  在臨床治療中,聯合用藥已成常規。隨之而來的藥物配伍禁忌問題即成為護師合理用藥中尤為重要的一環。通常情況是聯合用的品種越多,發生配伍禁忌的頻率越高。且有些原因系與護師工作密切相關的,如某些藥源性疾病,就是由於個別護師缺乏對藥物理化性質或藥理作用不了解或瞭解不夠致使不合理的使用造成的。心臟病人長期服用地高辛、氫氯噻嗪、氯化鉀,但因氯化鉀溶液味苦澀,部分病人常私自拒服,若護師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未加嚴格服藥監督,結果,就有可能因低血鉀導致強心苷中毒。靜脈輸液藥物的配伍禁忌是護師常遇到的實際問題,且有一部分藥物配合後所發生的變化是“不可見的”,然而效價卻明顯降低或產生毒副反應。如注射用青黴素G鈉在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的降效等。所以,護師不應只習慣於觀察藥物溶解後的變色、渾濁、沉澱作為配伍禁忌的指標,還應熟練掌握常用注射劑的配伍禁忌,不斷深入瞭解藥物相互作用,以提高合理配伍用藥的科學性。

  3 預防輸液反應與合理用藥

  引起輸液反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藥物本身的質量問題,二是輸液過程中的某些問題,包括非合理用藥所造成的,以及與護師給藥技術有關的。故此,預防輸液反應也是合理用藥的主要內容之一。

  3.1 體外因素所致輸液反應 引起輸液反應的體外因素除細菌內毒素致熱原,不溶性異物***如橡膠微粒、隔膜脫落等***,可溶性鋅化物等因素外,與合理用藥亦有相關。

  3.1.1 與輸液中含有蛋白質物質或配伍易致敏的藥物有關 如在輸入白蛋白、血漿或青黴素、細胞色素C、普魯卡因時,應特別警惕發生輸液反應。

  3.1.2 與配製的輸液放置過久有關 如靜滴青黴素應在臨用時配製,放置時間不得超過6~8h,並應在4h內滴完。若配製的青黴素輸液放置過久,不但降低療效,且可使致敏物質***青黴烯酸等***增多,以致過敏反應的可能性增加。

  3.1.3 與輸液量和輸注速度有關 輸液量過大或輸注速度過快,可使迴圈血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臟負擔,易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腫。

  3.1.4 與輸液溫度有關 輸液過程中,當病人的體溫調節缺乏對外來異常溫度進行調節時,也可能造成輸液反應。極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縮,張力增加而出現血壓升高和血管痙攣等症狀;反之,極熱的刺激則可使血管擴張,甚至血壓下降。因此,輸液溫度宜掌握在20~30℃之間。

  3.1.5 與聯合用藥的配伍禁忌有關 聯合用藥的配伍禁忌和體內的相互作用均可引起輸液反應。

  3.1.6 與輸液技術有關 如輸液管內的空氣未排盡,產生空氣栓塞,可以阻塞右心室肺動脈***而導致死亡;輸液器具未嚴格處理,或輸液時消毒異物等。

  3.2 體內因素所致的輸液反應

  3.2.1 與機體興奮有關 當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狀態處於興奮時,如喝熱咖啡後;應用中樞興奮劑後;受興奮刺激後,此時機體對外來刺激的敏感性較高,因而易發生輸液反應。故應在輸液前15min,囑病人臥床休息,避免躁動,以減少或避免輸液反應發生。

  3.2.2 與垂體-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有關 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機能處於低下狀態時,如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者,對各種有害因子敏感,易發生輸液反應。

  3.2.3 與患者初次接受致熱原有關 初次接受致熱原的病人,其血清蛋白與致熱原結合能力較強,易發生輸液反應。當多次接觸致熱原後,由於機體對外來刺激的反應性發生改變,使得血清蛋白與致熱原結合能力降低,以致不易產生“內熱原”,而產生耐受性,不易發生輸液反應。

  3.2.4 與患者營養狀況有關 營養狀態較好者,其抗原的生成和免疫反應相對較強,容易發生輸液反應。而營養狀態較差者,則不易發生輸液反應。

  此外,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及用藥監護也是護師觀察病情的重要內容。發現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主動向病人詢問有關症狀,並作好必要的交待與解釋,對於減少和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都至關重要。因此說,護師在臨床合理用藥中的監督作用舉足輕重。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