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職稱論文

  初中生正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試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摘要:思想品德課是初中學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必修課,課程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通過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性,探討了思想品德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

  一、堅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

  教育教學的本質是開發人的潛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教師必須重新反思課堂教學的本質,反思自己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著眼於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不要把學生看成被動的認知體,而要把他看成完整的人,看成是引起、展開、參與和評價各種學習活動的主角。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合作,對學生自主性、創造性的關注和尊重,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想品德課教師的職責主要在於使自己執教的每一節課,都能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儘可能地做到全員參與,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並將其情感引向對真、善、美的追求。現代教育思想所要求的不是要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而是選取學科知識中最基礎、最具有方法論意義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學生的學習活動,使蘊藏在每個學生身上的創造潛能得到發揮。

  二、思想品德教學方法

  2.1 課堂教學要融入師生情感。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交流和融匯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除了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和學習的需要,創設各種教學情景外,還必須深刻領會教材內容蘊含的情感資訊,體驗教材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學需要激情澎湃,課堂需要真情湧動,是因為只有激情才有活力,才能生動,才會創造。成功的課堂,不僅要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培養一種精神,這對學生是受益一生的。讓課堂充滿激情,讓激情孕育思想,讓思想鑄就靈魂,這是思想品德課不懈的價值追求。為此,教師只有深刻感悟生活、課標和教材,善於整合生活、教材和學生等教學資源,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釋放學生的情感和思維,才能讓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充滿激情,真實地參與和投入,使其如沐春風,如臨其境。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平臺,是一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流,分享成長的快樂,用激情和思考點燃生命,放飛夢想的地方。這就是我們思想品德課所追求的境界。

  2.2 讓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教材在編排上特別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教育新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必須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是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家庭、走向社會,要求學生開展采訪、調查、訪問等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思想品德課上的認識。

  2.3 引導學習

  1***“討論採訪”引導學習法。初中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自主意識增強,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有“小大人”的一面,另外也有好奇心強、愛發表不同意見,活潑好動孩子氣的一面。這樣一來,教師如果不瞭解其心理特點,對他們“另類”的表現一味的壓制,可能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為此,教師應巧妙設定話題,引導他們暢所欲言。例如:在學習九年級第三課第一框“感受共和國的鉅變”時,教師講授第一個問題:“感受身邊的變化”,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自己的家鄉***家庭***近幾年發生的變化,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討論,直觀形象地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認識到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巨大優越性,然後,讓一位同學以記者的身份對同學採訪,讓同學們面對全班同學談變化談感受。使學生髮揮了在思品課堂上主體地位,贏得了主動權,也就提高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充滿了掌聲、笑聲,直到下課同學們仍會感覺意猶未盡。這時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渴望課堂教學的延續。

  2***“遊戲活動”引導學習法。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一般都還不強,一味地進行枯燥乏味的理論傳授,不僅徒勞無益,往往時間長了以後,學生會慢慢地失去了對思品課的興趣,導致上課時沒精打采。那麼如何將抽象的理論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學生呢?筆者認為如果在思品課中也能引入一些遊戲活動,那麼一定能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直觀生動的形象。如:在學習“建立新集體需要共同目標―團結一致”這一知識點時,就可以引入拔河遊戲。通過兩個學生從兩個相反方向拔河,再與從同一個方向推一張桌子的對比,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效果。從學生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後得出結論: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這樣方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三、結語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德育性質,表明了它具有不同於其他智育課的特殊性。社會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個學生或者說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是有差異的,因此我們必須在新課程基本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探索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不能千篇一律。教師要常常反思自己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是否有利於學生成長和發展。只要我們以新理念規範教學,以新策略指導教學,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一定會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李詩芳. 讓孩子在快樂中蕩起雙槳――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之快樂教學[J]

  [2]張新麗.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研究[D]

  [3]陶健.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歷史觀教育策略探析[D]

  篇二

  淺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摘 要:在現今社會環境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為重要,中學的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徑。我們要在提高教師素質,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自身能力上多下功夫,以期達到讓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的目的。

  關鍵詞:教師素質 方法 能力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理論性強。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政治原理晦澀空洞、枯燥乏味,法律條文繁瑣冗長。於是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學生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厭學的局面。怎樣才能扭轉這種消極的心理定勢?怎樣才能克服這個不利教學的局面?這就要求教育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把先進的、有生命力的、開放的、動態的現代教育理念引到政治課中,從而改變思想品德課教學這一不容樂觀的現狀。這也是我們為祖國、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的一個重要步驟。

  我認為如要實現思想品德教育的“柳暗花明”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

  一、教師素質

  多數人認為:“老師上課是天經地義的事,就像大家日常吃飯喝水一樣平常。”但是,我認為在這最平常之中,卻最能體現出一個教師的師德和學識。講課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是一個人的人格和知識修養的綜合表現。

  為了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世界各國政府都從不同的角度制定了相應的對策。如:美國針對一項轟動全國的教師數量和素質的調查,面對素質不高的教師隊伍提出要學習中國,搞教師希望工程。伊朗教育部則發出通知,國內各學校的教師和行政人員不得體罰學生,否則將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被開除!世界教師組織聯合會1970年代表大會的主題為“教師素質”,並就其發表決議指出:“相信任何一個國家的素質教育,有賴於教師的素質已經成為制約教育實施的直接障礙,提高教師素質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縱觀我國教育的現狀,不得不承認,不高的教師素質直接制約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教師必須“愛崗敬業”。曾記得古人解釋,“敬業”的意思是“專心致志以其業也”,強調對自己的事業要專注熱愛,矢志以求,也就是在其位,樂其業,盡其職,負其責,竭其力。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更需要敬業精神,應從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這種強烈感情出發,對事業忘我的全身心的投入,辛勤耕耘,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這種立足本職,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對服務於現代學校中不斷面臨新情況,新變化的教師來說,我認為是尤為重要的。

  ***二***要努力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教師,還需要努力接受現代化教育觀念 。***同志曾講過:“教師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該當好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應該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只有教書教得好,育人育的好,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由此我認為,成為一名高素質教師重要的是要實現從過去的所謂“教書的”到現在“育人的優秀啟蒙教育者”的歷史性轉變,努力接受現代教育觀念。

  ***三***要努力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教師還應該轉變自己的位置,從“我是教人的”改為“我是和學生共同學習的”。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可以使自己融入於學生當中,深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更能很好的和學生交流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自己能教的更加完善。

  二、教學方法

  以往的教學,都是以學生學會為目的,只要“知道了”“記住了”就是萬事大吉。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採取“流水賬”“填鴨式”來上課,給學生劃知識點、劃問題,之後就是背、背、背,這樣就會導致老師講課口乾舌燥,學生上課只想睡覺的情況出現,我認為適應現代思想品德教學,我們應該轉變這種不合理的、傳統私塾式的教學模式,應該採取一些更合理的、現代的、開放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和注意力,在授課過程中更應該注意匯入和講課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匯入的方法

  由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提出問題,探究它的內容。設問一般有兩種情況:

  1.是複習舊課引入新課所提出的問題,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並且要和新課內容緊密相連,以達到溫故的目的。

  2.是結合教材重點,把新課中的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用設問的形式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

  設問的最大優點是通過寥寥數語,就能迅速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並且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一種渴求答案的強烈願望,從而產生自覺的、主動的學習要求。

  此外還有漫畫、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無論何種方法匯入,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二***結課的技巧

  懸念式結尾是一種興趣激勵性結尾方式。課堂教學結尾時,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但不做答,以造成懸念,暗示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之產生“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心理,使此課的“尾”成為彼課的“頭”,使舊課和新課的內容連貫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此外,還有練習式結尾、總結式結尾、探索式結尾等多種方式。無論何種結尾方式,只要能活躍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反饋教學資訊,能為後續教學服務這就是成功。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結尾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們都能如此,那麼每節課都是學生喜歡的課,從而更能調動學生的在主動性。

  三、培養能力

  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學,只把教學停留在表面,而現在我們要讓學生“學以致用”,從而達到“理論聯絡實際”的目的,這就需要我們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能力。作為教師,“與其給學生一堆黃金,不如教給學生點石成金的方法”,這就是說教師不能只讓學生“記住”了,更應該讓學生掌握一些技能技巧,讓其自己去探究,能舉一反三,會“學以致用”。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對學生思想品德學科能力的培養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培養思維能力

  通過課堂設問,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講授新課前的設問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帶問題去聽課。教學過程中的設問,圍繞教學重點、難點,設問要抓住關鍵,深入淺出,角度多變,使學生勤于思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設問,能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初中階段培養學生能初步運用思想品德理論結合實際來觀察分析問題,也就提高了學生的認識能力。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培養能力

  開展課外活動,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還可以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課外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通過一些具體事例來加強學生對課本的理解能力,同時組織專題講座、報告會等形式對於啟發學生思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總之,只有在不斷提高教師素質的前提下,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基礎上,提高學生能力的條件下,才能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開設思想品德這一門學科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