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教育哲學的相關論文

  教育哲學的意義就在於它通過心靈的啟發而達到受教育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應然願望,培養個體成為有獨立人格並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時代精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韓愈的教育哲學觀》

  【摘要】韓愈的教育哲學思想內涵豐富,其核心主張包括道統論、人性論和師道論。這些思想在我國教育哲學思想史上舉足輕重,奠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同時為宋明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韓愈 教育 哲學

  韓愈***公元768―公元824***,唐代文學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稱“韓昌黎”,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冠三軍之帥。”他在教育事業上貢獻巨大,主張“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並以“性情三品”說為其教育理論基礎。[1]

  一、“性情三品”說與教育物件

  對人性的研究,是中國自古以來眾多有識之士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自先秦以來,傳統儒者對人性的看法不一致,其中許多觀點影響深遠,如孟子的性善論、荀子的性惡論以及揚雄的善惡混論等等。韓愈的人性說可謂是承秦漢之前,啟兩宋之後,濫觴於孔、孟,直接繼承了董仲舒的人性說,是其中的關節點。[2]263

  把人性分為三等,在孔子的論說裡已初見端倪,孔子有云“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從本質上分析,韓愈“性三品”說與孔子人性說如出一轍,並無太大差異;唯一不同的是韓愈由“性三品”說派生出了“情三品”說,從這一點看韓愈是在孔子和諸家人性說的基礎上作了積極的推進。同時,韓愈把“性”、“情”合而為一,放在一起分析,強調了二者的聯絡和區別,並指出“情”接於物生,充分體現出了典型的唯物主義的思想觀。[2]264-268

  韓愈將人性劃分為上、中、下三品,強調個體的先天差異性,同時又說明了後天環境對人性的重大作用。因此,韓愈指出人性是能夠通過教育而發生改變的。正所謂“上之性,就學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3]123相比之下,韓愈的這一主張擴大了教育的物件,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儘管韓愈認為教育對於不同的人會發揮不同的作用,但是他終究承認了教育是能夠對所有人產生影響的,從這一點看來,該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二、道統論與教育目的、內容

  自漢代以來,雖然董仲舒提倡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很大程度上鞏固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但是佛教、道教思想也都以各自的方式悄然存在,並在隋唐時期得以蓬勃發展,形成了儒、佛、道三足鼎立的競爭局面,三者之間鬥爭形勢非常險峻。然而,鑑於唐朝一統天下的形勢,對思想的統一更顯迫切,以此鞏固政權的穩定,因此,儒家思想再次被予以高度重視。韓愈基於統治階級的立場,極力主張“崇儒學,反佛道”,拉開了重振儒學的序幕,他以闢佛抑老為己任,以建立道統、傳道以治國為旨歸。[2]274然而韓愈所傳之道究竟是什麼呢?他在《原道》裡提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同時,他所提倡的儒學道統思想又包括哪些內容呢?韓愈在《原道》裡雲:“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於外之為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4]2662由此可知,韓愈所傳之道是仁義之道,仁即博愛,義即行宜,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教人以禮樂刑政。

  韓愈非常重視教育的作用,並主張通過教育來實現儒道的普及,同時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傳授儒道,並用其教化人民,使人民之行為合於孔子之道,以便統治者更好地管理國家。然而,“道”是一個非常抽象化的概念,人們到底應該學習什麼內容呢?韓愈認為應該學習“仁”、“義”、“道”、“德”,即儒家思想的核心成分。[5]

  三、師道論與教師責任、資格

  韓愈倡導了以“道”為中心的師道論,構成其教育哲學思想中的重要成分,並闡明瞭教師在儒道的推廣和繼承過程中的核心作用。他的師道觀點在我國教育哲學史上無疑是一個積極的貢獻。[6]78

  基於師道論的觀點,韓愈較為細緻地論述了教師的責任和資格問題。首先,他向教師指明瞭三大責任,即“傳道”、“授業”、“解惑”。其次,在論及教師資格時,韓愈認為其合格的條件只有一個,即“聞道”:“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毫無疑問,這在當時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同時還大大地削弱的了師道的封建性,把師生關係社會化,打破了師法和家法的壁壘。[2]324

  四、教育主張和人才觀

  在韓愈的文集中,論及教育主張和人才觀的篇幅可謂是相當豐富。

  韓愈提出了許多經典的教育主張。***一***主張教人以知識。在《師說》裡他就給教師下了明確的定義:“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也。”***二***主張興辦學校。韓愈首先是倡導整頓太學;其次是興辦鄉學,韓愈被貶潮州期間,積極開辦鄉學,並聘請德高望重的名師執教。***三***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韓愈的這一見解是對孔子教育經驗的繼承和發揚。他在《進學解》裡全面系統地講述了學習和教育方法,通過對木材的形象比喻,指出教人時必須因材施教才能培養出學有所長的人才。在論及人才方面,韓愈也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並在各種實踐中積極培育人才。***一***重視人才。韓愈對人才非常看重,並指明瞭發現人才的兩條捷徑:一是博採而後精鑑;二是要有如飢似渴的求賢熱情和慧眼識才的伯樂精神。***二***開啟後學,導引後進。[2]339韓愈既是“千里馬”型別的賢才,也是慧眼識才、勤於育才、敢於用才的伯樂。

  五、總結

  綜上所述,韓愈的教育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在於重振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在古代思想發展過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他的教育哲學思想內涵豐富,對後世影響深遠,對當今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仍具有寶貴的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天鳳.中國教育家簡介[M].北京: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1

  [2]卞孝萱,張清華,閻琦.韓愈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韓愈.韓愈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屈守原,常思春.韓愈全集校注[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

  [5]於瀟.韓愈教育哲學思想引論[J].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9***5***.

  [6]張瑞.中國教育哲學史:第二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