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古箏的定弦與調式音階的創新

     摘要:在古箏曲的創作中,定弦與調式音階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以具有創新的定弦與調式音階為基礎所創作的作品能帶來全新的音樂風格與特色。本文以古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為例,淺談古箏的定弦與調式音階的創新。
  關鍵詞:定弦;調式音階;創新
  
  《阿拉木·古麗巴拉》是青年古箏表演藝術家高雁根據作曲家顧冠仁先生的彈撥樂合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移植改編而成的同名箏曲,該曲的移植初步完成於上世紀90年代,從改曲的名字上可得之這是一首以新疆維吾爾族為地域題材的樂曲,表達了勤勞的小夥子對心上人深情的思念和讚美之情,也描繪了美麗的少女在手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的熱鬧場景。
  該曲的主題運用了“活音”的手法。“活音”指的是將調式音階的某一級音微升或微降,從而形成“活音”。“活音”與相鄰音級間並不構成平均律中的半音或全音的關係,而是遊移於它們之間如1/2或1/4不定。該曲的主題就在原調基礎上微升了第Ⅲ級。
  這種微升的音級可以說是主題音調的靈魂。這種新型的調式音階中“活音”的演奏恰好是古箏的強項,就猶如二胡演奏滑音、鋼琴演奏柱式和絃等。對於古箏這種樂器,只需通過左手的按、滑即可準確地演奏出大三度以內任何音高的“活音”,所以說這種帶有“活音”的調式音階能使古箏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別有韻味。
  中國音樂的調式音階被稱為“世界四大調式體系***中國、印度、古希臘、中世紀***之一”。古箏如何定弦從而構成怎樣的調式音階對樂曲的風格、韻味及技巧的發揮、表現力的擴充套件,尤其對樂曲創作手法的運用有著很深刻的影響。可以認為,調式音階是音樂的“骨架”,也是音樂思維的基礎。
  中國傳統箏樂的定弦法,採用五度相生律,定弦為“宮、商、角、徵、羽”即“1 2 3 5 6”的五聲音階定弦。可派生出四種變化的調式,即以每個音為主音的商調式“re、mi、sol、la、do”角調式“mi、sol、1a、do、re”微調式“sol、1a、do、re、mi”和羽調式“la、do、re、mi、s01”。箏樂這種常用的定弦法形成的調式音階,為“箏樂第一定弦調式音階”,中國各大流派的傳統箏曲,基本上都是採用這種定弦的調式音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古箏演奏技法的日益豐富,人們的欣賞品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傳統定弦調式音階已經大大制約了創作作品風格的大突破。
  作曲家們開始感受到傳統的五聲音階定弦已不能滿足當代箏曲的創作,紛紛探尋箏樂的創新之路。所以出現了一批具有新穎特色,採用人工調式定弦的新箏曲,人工調式是西方現代作曲大師梅西安創作設計的一種作曲技法。作曲家們在學習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時,試圖將這些現代技法應用在中國的民族音樂創作中。因此,在當代箏曲的創作過程中,作曲家們嘗試運用人工調式定弦,為箏曲的創作提供了新的調式基礎,成為當代箏曲創新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當代箏曲創作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人工調式定弦改變了傳統的古箏定弦模式,對弦序進行了重新設計,這種對弦序的重新設計對樂曲的風格、韻味及技巧的發揮、表現力的擴充套件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阿拉木·古麗巴拉》正是打破了傳統的調式音階定弦法,而採用了六聲音階、非八度週期、人工調式定弦的方式,其定弦為:
  由以上定弦可發現,每六個音形成一個八度迴圈,這樣方便了八度音與和絃音的彈奏,有助於渲染音樂的氣氛。用這種方法定弦,既可以在融入一定的創新因素基礎上,形成豐富的色彩變化,也同時保留了傳統箏樂的重要特色形成濃郁的民族韻味。還可發現這種定弦法包含了“7”,且排列方法打破了箏樂的八度重複規律,可想而知,這種定弦法的表現力很強,調式音階更富特色。
  通過對《阿拉木·古麗巴拉》定弦及調式音階的分析可以看出經過作曲家精心設計出的人工調式定弦,增強了古箏的表現力,在題材表現和樂曲調式調性上也更加多樣化。傳統的五聲定弦,在離調或轉調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限制。而創新的人工調式定弦,突破了傳統的單一調性定弦局面,使樂曲變得更加有趣、更加豐富多彩。 
  古箏現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它之所以能成為一件經歷了歲月而不失色彩的民族樂器,獲得恆久生命力的祕訣就是作品和技術的創新。
  通過對《阿拉木·古麗巴拉》定弦以及調式音階的分析可以看出創新是可貴的,它突破了傳統的五聲調式音階,為今後的箏曲創作提供了一個範例,同時也認識到當代箏曲定弦及調式音階的創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