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軟體技術導論論文

  伴隨著新世紀的到來,資訊科技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工作、娛樂的重要工具,通過對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以及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開發能夠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較大的便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軟體技術教學改革

  【摘要】本文以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為例,系統的闡述了專業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的相關知識,旨在進一步促進我國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軟體技術;教學改革

  一、改革教學觀念

  首先,確立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並以此為突破口,帶動整個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的發展。其次,高職院校的教育是具有雙重屬性的,這雙重屬性是指一方面高職院校具有高職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具有職業教育的功能,將這二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實現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的全面發展。再次,創新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高職院校培養優秀的、高質量人才的依靠,正因如此,高職院校的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創新教育制度,實現教育制度的不斷更新,為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指明培養學生的方向。最後,應當轉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從教學的客體逐步向教學的主體轉變,還要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避免一言堂,不要照本宣科的講述書本上的知識,要做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促進教學的全面發展。

  二、改革高職院校軟體技術的教學方法

  首先,要將“教”與“學”有機的聯絡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拓展職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將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述以及學生的學習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操作例項講述給學生,並在此基礎上適當的穿插學生的動手實踐。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製造相應的、教學需要的情景教學模式。充分地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教學方式,是以往教學方式中所不能夠達到的。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通篇的貫穿專案教學,進一步培養軟體團隊的合作開發的技能。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所培養的學生是面向全國IT企業的、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而實用型人才的典型特徵是其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的同時,還具有非常熟練的操作技能。那麼如何才能夠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呢,他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貫穿專案教學法,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畢業後,以零磨合的條件下,迅速的投身到工作崗位當中去,滿足企業和社會對高職院校軟體設計專業學生的需求。在軟體設計專業中,將相關的多門課程劃分為若干個專案,每個專案都是在模擬企業實踐專案,這種方式,有效的實現了“學”與“用”的有機結合,有利於培養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單一的教學模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牢固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將學生視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多多鼓勵教師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教學法、技能模擬訓練法等等,採用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培養優秀的高素質人才。積極鼓勵教師採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眾所周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使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僅如此,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當中,還能夠打破傳統授課模式的時空限制,使學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夠學習到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高職院校軟體設計專業的所有課程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這對於進一步提高該專業的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後,在教學過後,推行“頂崗實習”制度。應當在整個高職院校的學習接近尾聲的時候安排相應的企業實習,有學生和企業雙方簽訂正式的錄用證明,證明該學生正式被企業接受成為頂崗實習的工作人員。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公司應當派專門的、經驗豐富的員工對學生進行指導,進一步加強學生與企業之間的聯絡,能夠讓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深刻的明白行業需求,實習結束後,學生應當撰寫相應的實習報告,記錄自己實習期間的心得體會。實習結束後,企業的工程師應當以學生在企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班主任應當根據實習情況給出實習成績。

  參考文獻:

  [1]王曉姝.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標準建設探索———以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5,01:66-70.

  [2]宋鈺.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建設的路徑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83-85.

  [3]陳丹.軟體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探討[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40-45.

  [4]楊柳.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探究[J].咸寧學院學報,2012,01:145-146.

  範文二:服務軟體開發技術思考

  摘要:當今社會,SOA、Web服務快速發展,軟體開發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Web服務形式被大量的軟體所應用,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廣大使用者。隨著當今網路中的服務類別增加和服務數量上升以及廣大使用者對服務QoS的要求越來越高,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成為了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研究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應用

  鑑於面向服務架構開發的軟體有其固有的屬性和特點,其內身的高內聚、低耦合特性,使面向服務軟體更加穩定高效,再加上面向服務軟體的執行不受平臺的影響,使面向服務軟體在我國企業系統整合和軟體發展中得到廣泛應用,現已成為我國企業運用系統整合和開發新系統的重要措施。

  1當今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的研究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當今時代已經成為了資訊化時代,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網路技術發展迅速。隨著計算機網路的快速發展和不斷進步,資訊服務系統在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伴隨計算機網路的發展,Web服務技術水平也隨之提高,人們通過計算機網路獲取豐富的資訊資源,對於計算機軟體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還是無法完全滿足當今人們對於計算機軟體的需求,在今後的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的研究過程中,還需不斷探索和創新,從而不斷完善和提高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促進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的發展。雖然當今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在不斷完善和進步,但是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軟體複用程度不夠,軟體整合效能得不到提高,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使用者對於服務軟體的使用,也阻礙了我國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的發展。利用SOA開發計算機軟體時,開發工作人員只需關注Web服務和使用者需求,至於二者之間的關係由服務介面所負責,無需開發工作人員單獨的研究。利用SOA架構開發服務軟體,在服務軟體的設計、分配、功能和維護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優點和好處,因此成為了服務軟體開發技術研究的重要關注點。在面向服務軟體開發過程中,軟體系統的重要開發環節就是服務環節,服務也是服務軟體的首要要求。由於服務軟體的功能不全面,服務具有侷限性,導致服務軟體很難發揮完整功能作用,不能切實地真正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在今後的面向服務軟體開發研究過程中,要不斷完善服務軟體的功能,加強服務軟體的效能,研究出功能更加全面的Web服務從而更好地應用於服務軟體。總而言之,在面向服務軟體開發過程中,應用科學合理的服務組合來完善Web服務功能尤為重要。當今我國的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基礎較差,起步較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在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研究工作中,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此,我們有必要對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進行探究,從而提高我國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水平,讓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促進我國資訊化的發展。

  2Web服務軟體開發技術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研究面向服務軟體開發技術,我們有必要對Web服務軟體開發技術的基礎進行了解和探究,從而切實地提高服務軟體開發技術水平,讓服務軟體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1軟體服務

  面向服務軟體技術是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技術,它使計算機軟體與網際網路更好地進行匹配,切實地促進了我國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面向服務軟體的首要目標就是為使用者服務,它依靠功能系統為使用者提供服務,方便使用者利用計算機網路來享受服務軟體的服務功能。所謂服務的概念,就是應用具有業務功能的系統模組,讓使用者通過服務介面進行工作或者開展業務。而服務架構中的服務作用,在工作方面來說就是為企業業務提供服務,就計算機網路來說,就是通過Web服務方式對軟甲進行封裝,發揮其設計功能。服務有著各種各樣的優點和特點,這為其提供使用者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用者在使用服務時,鑑於服務邊界清晰的特點,更加方便的通過介面獲取服務。依據服務的相容性特點,使用者在使用服務過程中,可以很方便的與他人進行資訊交流。同時,各個服務功能之間相互獨立,鬆散耦合,在使用者使用服務功能時,沒有必要了解服務細節,較少了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在進行服務設計時,要遵循相應的服務設計原則。首先,服務的命名要讓使用者容易記住,服務應內聚完整,服務封裝內部細節以及服務無狀態。只有對服務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才能保證增加使用者對於服務的使用,促進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2.2SOA和Web服務技術基礎

  面向服務架構***SOA***是一種應用廣泛的設計架構,它具有鬆散耦合和粒度大的優點,使系統服務利用服務介面很好地進行連線,利用服務介面標準化和各項服務之間統一化來實現通訊過程。普通的SOA架構由服務管理、服務開發工具、服務元件、服務匯流排、基礎服務構成。另外一個服務架構就是雲服務架構,雲服務架構由IaaS、PaaS、和SaaS構成,IaaS是組成雲服務構架的基礎部分,PaaS是雲服務平臺,SaaS的作用是為使用者提供服務。雲服務架構的發展依據於虛擬化技術和分散式計算以及海量儲存技術,虛擬化的發展過程依據於基礎設施,分散式計算和海量儲存技術的發展構建了雲服務平臺,隨著雲服務架構的不斷髮展,雲服務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軟體和平臺以及基礎設施三者之間的 關係會更為緊密。Ucocloud模型主要由web前端、master主控服務以及worker工作機構成。其工作核心是master服務,它負責調整任務和管理worker,worker負責不同的業務,增強其計算能力。master主控服務主要是調整和維護Task和worker的分佈順序,web前端負責獲取master主控服務中的資料資訊,worker工作機主要是對具體的業務進行執行。WebService是Web的一個應用程式,它是獨立的、可進行程式設計的應用程式,它的描述、協調、配置應用程式依靠XML來完成。WebService結構主要由服務提供者和服務代理以及服務使用者構成,其三者發揮各自的功能來實現WebService的服務功能。WSDL是一種描述服務的語言,其是基於XML格式的描述語言。WADL主要由Types、Message、Opeera?tion、PortType、Binding、Port、Service構成,依靠這些元素對服務進行語言描述。WSDL的語言描述具有開放性特點,便於WSDL與其它語言之間進行相互訪問,增加了服務之間的網路傳輸協議種類和訊息格式。SOAP是一種簡單的服務訪問協議,可以方便WebService在網際網路中進行資訊交換,提供了資訊交換平臺。UDDI是一種統一服務描述語言,為使用者提供註冊服務。UDDI主要由UDDI資料模型和UDDIAPI以及UDDICloudService所構成。

  3服務軟體組合技術研究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計算機網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用者可以選擇和使用的服務軟體日益增加,Web服務形式被廣泛地應用到當今的服務軟體之中。隨著Web服務的增加,使得過多的功能產生相似或者重複的現象,還不能完全滿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為此,加緊研究服務軟體組合技術尤為重要。Web服務組合,使相似或者重複的功能合併,在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提煉出更多的功能,使Web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3.1Web服務組合

  Web服務主要由服務提供者、服務請求者和服務代理組成,通過三者的相互合作來完成服務過程。使用者利用UDDI,依靠Web提供的服務釋出和發現以及繫結來完成網路註冊,從而使用服務。現如今,我國大多數的網民都是服務請求者。從過程模型方面來說,Web服務是依靠控制流和資料流完成服務過程的,從構成單元來說,Web服務內部單元可以進行相互合作和協調,完成服務過程。Web服務組合,有著固有的屬性和特點,其動態性和自適應性可以通過UDDI對Web服務進行動態管理。其次層性和可擴充套件性,可以使Web服務產生新的功能,更好地適應使用者的需求。Web服務組合,還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軟體的開發效率,提高組合的自動化程度。

  3.2Web服務組合的方法

  Web服務組合的方法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類,靜態組合和動態組合。靜態組合以往的組合方法是依靠於編碼方式,但是依靠編碼對靜態服務進行組合,使組合方式不夠靈活,效率很低,嚴重影響Web服務的組合過程。因此,當今靜態組合主要依靠於模板對靜態服務進行組合。動態服務組合當今主要有三種組合方式,基於Petri網的服務組合方式、基於BPEL的服務組合方式和基於網路元件的服務組合方式。無論是靜態服務組合還是動態服務組合,目的都是不斷地完善使用者對於網路的服務功能需求,使人們更加受益於當今資訊化時代。

  3.3基於語義的服務組合

  在調查使用者對於服務的滿意程度方面,Web服務質量的演算法是關鍵演算法。當今,五維的Qas模型應用廣泛,依靠其執行時間、執行成本、服務聲譽、可靠性和可用性對Web服務進行衡量。為了切實地提高計算機網路自動選擇Web服務的能力水平,語義Web服務是必不可少的。語義Web服務對服務的各種屬性和特點進行分析和探究,從而更好地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現如今,使用者可以依靠關鍵字便捷地獲取計算機網路資訊,離不開語義Web。

  4服務軟體信任評估研究

  服務軟體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促進了社會資訊化程度的發展。為此,我們有必要對服務軟體的信任評估進行研究。

  4.1服務信任

  服務信任,是使用者對於所使用服務的一種相信,這種相信依靠自身的判斷力和網路經驗。通過使用者對於服務的信任度分析,可以使使用者更加放心地使用服務。服務信任有著固有的性質,主要是主觀性、動態性、可度量性、傳遞性、時間衰減性和非對稱性。對於服務的信任,可以分為身份信任和行為信任,直接信任和間接信任。

  4.2面向服務的信任評估模型

  面向服務的信任評估模型的建立,要依靠服務的屬性和特點來明確劃分服務的服務範圍,並且對QaS的非功能屬性加以分析,從而逐步建立面向服務的信任評估模型。首先,服務提供者要在服務註冊中心進行註冊,然後向信任管理器發出信任資料,申請信任資訊,然後信任管理器對服務進行信任評估,才能完成信任服務評估過程。

  5基於SOA的GPIMS系統開發實踐

  基於SOA的GPIMS系統開發實踐,要對GPIMS系統的結構進行了解,對其建模過程和服務設計過程加以分析。在這過程中,基於.NET平臺的SOA結構起到了關鍵作用。最後,還要依據QoS標準對服務進行信任評估測試,已達到服務軟體的信任要求。

  6總結

  如今,面向服務軟體已經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為此,今後還需不斷地對面向服務軟體技術進行探索和創新,讓面向服務軟體促進我國的計算機網路發展,推動我國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管華,應時,賈向陽等.面向服務軟體異常處理研究綜述[J].電腦科學,201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