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理論課結課論文

  軍事理論課的講授,能促使大學生掌握一定的軍事知識,在培養和提高人才素質、身心素質以及軍事素質等方面,軍事理論課程有著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高校國防教育機制的創新》

  [摘要]文章就如何提高高校國防教育實效性問題入手,對國防教育機制予以理論上的界定,分析了國防教育弱化的原因,然後著力探討高校國防教育機制創新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國防教育;機制創新;途徑

  高校國防教育,是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有組織、有領導地在大學生中進行灌輸國防知識,培養國防觀念,提高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各種素質的活動。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加強國防教育、樹立公民國防觀念,是關係到國家強弱和民族興衰的大事。國防教育在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競爭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為提高國防教育教學的實效,創新國防教育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防教育機制的含義

  機制一詞最早源於希臘文,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動作原理。任何一本漢語詞典,大體上都這樣註解: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和相互關係;某些自然現象的物理、化學規律;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等等。

  教育機制是教育現象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執行方式,包括教育的層次機制、教育的形式機制和教育的功能機制三種基本型別。三類機制以及每類機制中的三種機制各自有著不同的內涵,又有著必然的聯絡。教育的層次機制主要包括巨集觀教育機制、中觀教育機制和微觀教育機制;教育的形式機制主要包括行政一計劃式機制、指導一服務式機制和監督一服務式機制;教育的功能機制主要包括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和制約機制。探討教育機制理論,有助於釐清教育機制改革和創新的思路。

  高校國防教育機制是一種客觀存在於高校國防教育系統內的執行機制,是由許多要素構成的複雜系統,這些要素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聯絡、相互制約以調節高校國防教育執行狀況的關係。國防教育機制是指國防教育執行過程中各構成要素按一定的組合方式而形成的機理和執行方式。其主要含義是:第一,它是國防教育各構成要素的總和;第二,它的功能就在於模式一旦確立,就能對大學生形成持續的習慣養成,培養持久的國防意志和觀念。國防教育機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目標性,這一目標不僅指示了國防教育各項工作的方向,也規定了國防教育應達到的結果,它確定了國防教育機制的執行方向和目標;二是規律性,國防教育不以人的主觀意志決定的,而是由其產生和賴以存在的客觀條件所決定的;三是整合性,國防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無論是對系統內部與外部的聯絡,都必須統一協調,才能使其處於良性執行狀態,保證目標的實現;四是能動性,這充分體現了國防教育系統具有自我約束、調整和完善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建立、完善國防教育機制是一個隨著客觀情況以及人們認識的變化而不斷深化和完善的過程。因此,要增強國防教育的實效性,必須立足於國防教育機制的創新。

  二、國防教育實效性弱化的機制原因凸顯

  綜觀我國的國防教育史,自新中國成立,我國便十分注重在普通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設成果,已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國防教育的組織機構,培養和鍛鍊了一批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骨幹力量,軍事教師隊伍已初步形成,綜合素質逐步提高;制訂了統一的教學大綱,編寫了軍事課教材,初步規範了高校軍事教學內容,並將軍事技能課、軍事理論課作為必修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不得學分不予畢業;成立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以指導全國各普通高校的軍事課建設等等。總之,國防教育的成效已在高校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中得以初步顯現。

  然而在普通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教育效果不盡人意,國防教育實效性弱化的原因主要在教育機制上還存在著一些弊端。表現為包括部分國民***領導層面的、教育者層面、大學生層面***國防觀念淡薄,愛國熱情不高,對國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國防教育機制不夠健全,機構設定不盡合理,經費難以保障,特別是在師資隊伍和課程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難以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在這樣政策還不完全到位和環境還不盡完善的大背景下,我國普通高校的國防教育發展仍將面臨許多困難。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國防教育機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高校內部各職能部門在國防教育工作中的職責不夠清晰、協調不夠有力;國防教育工作隊伍還沒有完全進入專業化、職業化軌道;國防教育的社會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由此可見,制約高校國防教育機制發展的是機制建設仍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三、高校國防教育機制的創新

  通過對高校國防教育機制的探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國防教育機制的創新對提高國防教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性。因此,創新國防教育機制是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軍事教師當前必須破解的一個難題。

  ***一***思想觀念的創新

  思想觀念的創新,集中體現在高校國防教育管理者要切實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建立健全的國防教育教學運作機制,提升對國防教育的認識。國家八部委檔案明確規定:“高等學校設立直屬軍事教研室,與校人民武裝部合署辦公,為一個機構兩個名稱。”經過十多年的實踐,高校武裝部、軍事教研室在高校國防教育工作中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來一些高校把武裝部、軍事教研室掛靠到保衛處、學生處、體育部或撤銷,這都不利於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發展。因為國防教育在高校是獨立的學科體系,是高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其目標是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後備兵員及培養預備役軍官打好基礎的必要的課程。這一目標決定了國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學科和行政部門的工作都無法替代的,應該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從事這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由此建議教育部應對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再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切實轉變觀念,健全高校國防教育體制。對於未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軍事訓練大綱》等法律及檔案精神規定設立專門機構的院校,限時進行整改,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真正進入規範化管理的發展軌道。

  ***二***保障機制的創新

  新形勢下,如何保證國防教育各項工作有效地實施,這就需要一定的保障機制。高校要不斷制定和完善新的國防教育規範、制度、法律、政策,建立一個新的能夠實現良性互動的國防教育體制和執行機制。國防教育的有效實施不僅需要一支強有力的領導隊伍,還需要一支具體執行各項工作的軍事教師隊伍。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採取多種措

  施吸引人才,培養課程帶頭人特別是中青年學術骨幹隊伍師資隊伍的水平,是衡量國防教育教學水平重要標誌,沒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要增強國防教育的實效性只是一句空話。要採取有效措施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藉助軍隊院校教師和學術資源優勢,走軍地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教師隊伍建設模式和教學模式;二是嚴把軍事理論課教師人選關,軍事教師的選配,要符合普通高等學校的教師標準,有良好的政治素質,熱愛國防教育事業,有較高的國防專業水平,且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能夠積極承擔教學任務的優秀人才擔任軍事教師;三是應該把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制訂出中、長期軍事教師培養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省市、高等學校三級教師培訓制度,有計劃、有目的地培訓中青年教師;四是儘快設立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程職稱評定系列,使軍事教師職稱能按自己的專業對口發展,從政策上、職稱上、資金上給予扶持,創造一個良好、寬鬆的學術環境,吸引教師將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學術修養、提升教學水平上,引導教師隊伍和學術研究健康發展。高校要為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裝置,優化和改善國防教育工作的物質條件,不斷改善條件優化手段,國防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三***滲透機制的創新

  滲透機制是指在國防教育實施過程中,教育者將教育的意向、目的隱藏到受教育者周圍的生活環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動中,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地接受國防教育的內容。傳統的國防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實踐教學形式;理論教學片面強調內容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嚴密性,缺乏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實踐證明,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網路四位一體的國防教育環境模式,可以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國防教育。在校內建設國防教育滲透機制,營造寓國防教育於校園文化之中,利用校園廣播、校電視臺、校報、宣傳櫥窗等各種媒介進行滲透式宣傳,推進國防教育進社團、進班組、進公寓。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在注重人文素質培養的同時,應當切合高校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中接受國防教育。在校外建設國防教育滲透機制,整合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資源,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統一的國防教育合力;利用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等社會公共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家危機意識為主要內容的國防教育。利用網路載體建設國防教育滲透機制,建立諮詢網站、學習網頁,開闢國防與軍事理論知識學習網站,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國防與軍事理論知識上遇到的難題。

  ***四***評估機制的創新

  國防教育評估機制要求上級國防教育管理部門定期對高校國防教育工作進行評估檢查,運用綜合評估方法,對國防教育的實際效果進行綜合性評估。為全面提高國防教育效果,保證國防教育系統的有效管理和正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國防教育評估應遵守以下原則:一是要堅持綜合評估的原則,對高校國防教育工作作出全面的評價和考察,看高校是否具備足夠的師資隊伍,能否開設一定數量的軍事理論必修課、選修課或講座,是否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國防教育教學環節是否完善和規範;二是要堅持靜態評估與動態評估相結合的原則,由於國防教育效果具有滯後性的特點,不能僅憑一次靜態評估活動就對國防教育的效果下定論,只有經常性、動態性地進行國防教育效果評估,才能獲得全面而真實的評價;三是要堅持整體和重點相結合的評估原則,國防教育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在評估與檢查中,要在整體中抓住重點,評估的重點放在國防教育教學督導上,通過對教學質量進行監督、評估並及時進行資訊反饋,促進教學改革;四是要建立軍事理論教師考核制度,對軍事教師政治思想、教學質量、教師工作、科研成果等進行全面考核,從而有效地保證軍事理論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五***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教學內容改革是整個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國防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高校國防教育應下大力氣抓好教學內容的改革,建立適應新世紀高校國防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必須做到:一是要體現國防專業特色,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只能以軍事學科體系為基礎,按軍事人員必備素質,選擇反映軍事學科本質的軍事理論、知識與技能方面內容進行建設,充分體現國防教育專業的特色;二是要體現大學的特色,高校國防教育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應具有較高的層次,儘量避免與高中學過的內容簡單重複,若因整體結構或某種需要不能刪去的,應儘量從簡,如高校軍事理論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就有很多內容是相近或相似的,教學中應儘量從簡;三是要符合教學規律,在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中,應採用遞進的方法,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按照“基礎”和“預備役軍官”的培養目標,堅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使國防教育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完成由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向以直接經驗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以及由培養經驗型人才向培養創造型人才的轉變。

  在教學方式上,要積極引進和採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運用多媒體、網路等現代工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建立教學模型庫和實物展示室,讓學生直觀瞭解武器裝備的外觀、效能,組織學生到部隊、軍事院校進行參觀和交流,增加對部隊和國防發展成就的瞭解,聘請相關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講座,開闊視野,豐富教學內容。只要是符合國防教育規律和育人目標要求、有利於大學生素質教育、符合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大膽進行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陸樹程,方文,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新論[J],思想理論教 育導刊,2010,***3***

  [2]李健,餘紹江,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研究[J],文學與藝術雜誌,2010,***5***.

  [3]韓東雲,文建成,淺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問題[J],山東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4***.

  [4]鮑宇科,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構建[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8,***12***.

  [5]陳平財,高校國防教育機制含義淺析[J],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