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師評職論文

  音樂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才能在課堂上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思維,顯現出音樂教師的魅力。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小學音樂節奏教學

  摘 要: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當今的小學音樂節奏教學中,許多學生對音樂中的節奏只是一種數字、數學式的機械反應,感受不到節奏的流動感,更無法感受和體現音樂的美感。為此,筆者通過有節奏地說、拍手、行走、想想做做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學習音值、節奏型、節拍、速度、力度等節奏要素,在節奏教學中強調音樂與身體運動相結合,以動為主,運用“感知―運動”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使學生通過節奏運動學習獲得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 提高節奏能力。

  關鍵詞:感知 運動 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是音樂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筆者把節奏訓練放在首要位置,根據小學生好動、喜聽、愛玩的特點,在節奏訓練中把視、聽、唱、觸等多種感官,用“感知――運動”的方法使之具體化、自我化、遊戲化,在遊戲中感知節奏、再現節奏。

  學生節奏學習主要是拍子、重音、節拍、時值和節奏型的學習。這些概念的教學主要通過動作、傾聽音樂和表演活動進行。和學習語言一樣,聽和說應在看之前,所以,聽覺感受是音樂節奏學習的基礎,也是理解音樂發展的必要條件。

  一、節奏要素之一: 時值和節奏型的學習

  1、有節奏地說

  在教學中,筆者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開始安排有節奏的語言朗誦練習。音樂節奏的主要來源之一是人類的語言,人類的語言本身已含有生動、豐富而微妙的節奏。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從語言出發來掌握節奏,不僅容易,而且富有生命力。

  為了使節奏練習不斷深化,筆者為學生準備了一套節奏圖片,圖片上標有節奏,讓學生看著圖片說相應的詞,這樣念幾遍,注意節奏,再聽老師念,注意強弱變化,接著讓學生輕聲念,同時有節奏地拍手,最後讓學生在腦子裡默想這些詞,但雙手仍有節奏地拍。等學生熟練掌握後,可以找出兩張節奏不同的卡片,讓學生根據看到的節奏圖片念出詞語,兩組同時邊拍邊念,就出現了二聲部的效果。還可以逐漸提高或降低聲音,加快或減慢速度。通過遊戲,初步感知音樂中的漸強、漸弱、漸快、漸慢等節奏手段。

  2、想和做

  當學生能熟練掌握一些基本節奏型後,讓學生進行想和做,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如:***1***按樂曲樂句順序排列節奏型。教師將學生熟悉的歌曲的節奏型以一個樂句為單位寫在卡片上,聽歌時,讓學生將卡片的順序按歌曲的樂句順序排列。***2***聽鼓聲傳球。學生圍成一個圓圈,膝蓋相接,聽著教師的鼓聲傳球,鼓聲快時,球傳得快;鼓聲慢時,球傳得慢;鼓聲停止,傳球也停止;教師連擊兩聲鼓時,反方向傳球。通過活動,學生充分感受了 x、 x 、x -三種音符的時值,也體驗到了音樂的流動性、連續性。***3***節奏回聲***卡農練習***。通過卡農式的模仿練習,學習各種節奏要素,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記憶、反應能力及協調的身體運動的能力。

  二、節奏要素之二:節拍的學習

  識別和表達音樂中拍子的能力***跟拍的能力***,構成了學生對音樂中節奏要素理解的基礎,包括速度、節奏型中音符的持續關係、重音拍子等。

  1、感受重拍音的活動。感知重拍音是學習節拍的基礎,也是對聽覺的訓練。能夠準確把握住迴圈出現的重拍音,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穩定的律動感和富有韻律的音樂感。***1***非移動位置上感受重音。教師在鼓上敲擊,以四拍為一個單位,每個四拍中都由一個不同的重拍音,在重拍音上拍手,教師相隔一段時間變換重拍位置,鍛鍊學生的聽覺、跟隨音樂變化的能力。***2***進一步做移動位置活動。教師仍然在鼓上敲擊有不同重拍位置的節奏段落, 要求學生跟著鼓聲走,在重拍上用動作表示出來,同時在活動中結合速度的變化進行。

  2、感受、體驗節拍的活動。當學生基本掌握一些音值、節奏型和重拍音後,讓學生玩“拍皮球”這一遊戲,通過不同的拍皮球動作,比較、感受、體驗2/4、3/4、4/4等拍子。

  三、節奏要素之三:情感表現要素的學習

  情感要素是指在音樂表現中與情感聯絡較密切的速度、力度及其變化、重音、藝術處理和各種型別的發音等。在教學中讓學生隨音樂所顯示的力度、速度、重音等的不斷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及情緒變化。

  1、基本訓練

  基本訓練是指標對某一種或幾種情感表現要素的專門訓練。這種練習集中於某種或某些情感表現要素的學習,而不是動作中的節奏和拍子等。如***1***速度的學習。速度是音樂表現中極為重要的因素。它與人的情緒及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絡,特別是在身體運動,不同的速度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通過不同速度的練習,使學生獲得全面的速度概念和均勻的速度感,能體會到不同速度在情感表現方面的差異。在練習中教師注意將各種速度貫穿於其他節奏要素中,將速度與音樂的表情結合起來。走和跑的速度及慢走的速度在音值的學習時,學生已充分感受,這裡著重講講漸快和漸慢的學習:漸快的動作可用慢 走***跨步***―行走―跑步來表現,用相反的動作表現漸慢,或者通過整個手臂和肩膀的運動―小臂的動作―手腕的動作來表現速度來表現漸快與漸慢 。***2***力度 的學習。力度是人的肌肉的緊張程度和身體重量的結合。音樂中各種力度的對比會產生相應的情緒變化,通過學習使學生既能放鬆自如地運用身體各部位的重量,又能有控制地運用力量,同時不要失去對節奏的控制,失去平衡。

  2、不同音樂形象或情緒的對比。教師選擇幾首短小的音樂形象特點或情緒方面有較明顯區別的樂曲***或主題***,連續播放、演奏***各樂曲交替進行***,學生跟隨樂曲自由做動作,表現出各樂曲的音樂形象和情緒特點。如聽到《小小的船》***3/4拍***做輕柔、優美的動作;聽到《紅星歌》***2/4拍***時,精神抖擻地、矯健的行進;聽到《搖籃曲》***4/4***,全身放鬆佯裝睡覺;聽到《秧歌舞曲》***2/4***做跳躍動作。

  3、綜合練習

  小學生喜歡和火車有關的活動,教師先提問:“火車的笛聲是怎樣的?火車開始出發時的聲音是怎樣的?”等等,然後讓學生在原位上用手拍擊體驗火車出發時那種由慢到快,最後變成一個穩定的速度的過程。***速度穩定時用雙臂向前平身的動作伴隨*** 再練習火車進站時由快到慢的漸慢的過程。等學生能熟練掌握做後,火車移動的遊戲,學生排成一列,一人當火車頭,其餘每人用一隻手撫著前一個人的肩膀,另一隻手模仿車輪的移動,教師用鋼琴演奏《火車開啦》,讓學生聽琴聲律動,把內心感到的速度的漸快與漸慢及情緒表現在運動上。

  參考文獻:

  [1]《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外國兒童音樂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3]《音樂的啟蒙》華夏出版社出版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