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畢業論文發表

  保險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效益分析與制度重塑

  從本質上講,養老保險這一制度屬於非均衡制度的一種,呈現典型的雙側結構特徵:佔據我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只享受初級的養老保險水平,而占人口總數較少的城鎮居民享受了絕大多數的保險,在城鎮覆蓋面積較大,提供的水平和質量也較高。因此,養老保險制度被認為是一種非均衡制度,這也就凸顯出了農村養老保險當中存在的制度問題,對於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負面作用,對於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阻礙作用,影響我國社會整體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性。本文擬從經濟效益方面入手,分析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進行研究,進而對其進行制度的重塑。

  一、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相關主體經濟效益分析

  由於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從經濟上講具有非排他性的經濟特徵,具有能夠滿足公共需要的特徵,一旦在市場上被提供出,就存在發生“搭便車”行為的風險,由於市場本身具有的特徵,因此,政府需要對這一部分的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由此可見,農村養老保險主要涉及到政府、企業和個體三者之間的關係,充分體現社會發展的公平性。

  ***一***政府角度經濟效益分析

  政府作為社會制度的執行與管理主體,自然也是養老保險相關制度的制定主題,其對於政府資金的運作和組織起著主導作用,政府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實現社會供給效率的最大化,阻礙其實現的主要條件就是財政的支出水平。[1]農村地區應當根據法律法規的具體要求,對於自身責任進行履行,從政府角度保障農村養老保險平穩發展。

  ***二***企業角度經濟效益分析

  從企業的角度看,養老保險屬於公共產品的一種,其盈利以及長遠發展的能力主要受到資金週轉程度、資訊發展暢通度、偏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影響因素主要是財政資金的發展情況,企業提供的資訊難以得到準確性的保障,對於其實施的可行性起到了負面影響,同時這一問題還涉及到城鎮經濟,對於農村社會發展的公平程度有所影響,導致養老保險制度成為兩元化發展趨勢。通過企業調整價格剪刀差形式,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戰略選擇,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農民角度經濟效益分析

  農民角度的經濟效益分析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養老保險制度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養老保險財政的提供者,主要影響其經濟效益的因素在於農民本身的收入水準和支出水平。作為農民這一主體,應當人倒是養老保險的重要意義,協調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利益衝突以及協調。

  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重塑策略構想

  制度對於一個組織的主要意義在於通過規範來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保障其運轉的效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養老保險制度制定策略重塑的主要理念應當是“覆蓋更廣、保障更全、協調統籌”,平衡公平和效率的關係,為農村居民提供生活品質的保障提升其生活質量。

  ***一***重視農村稅收的管理

  對於農民群眾而言,農產品一旦進入到流通領域,農產品消費者所承擔的稅後就必須轉嫁到農民本身身上,這就達不到科學稅收的目的。因此稅收方面,應當設計專屬農村居民的農村養老稅收制度,設定這一制度的優點在於其能夠直接對於城鎮居民進行徵收,減少農民群眾的相關負擔,可靠性比較高;另一方面,其徵收的範疇比較廣,對於農村養老基金的積累比較有利,對於國家的財政有所貢獻,最後,其還能夠保障減小重複徵稅的可能性,國民經濟的結構穩定性得到保障,能夠充分體現出國家發展的責任,也是國家財政穩定的重要保障。

  ***二***協調企業進行養老保險制度重塑

  對於我國農村地區,協調企業進行養老保險制度重塑至關重要,應當協調各個經濟單位體進行勞動力資源的發展稅收,根據比例的不同進行區域統籌協調發展,保障其能夠充分進行不同內部個體之間的統籌兼顧。要求將各個企業之間的保險制度進行統一協調,建立與身份證相對應的的保險賬號,進行國家統一跨區域調配管理。目前,我國多數企業都能夠為職工進行養老保險的繳納,但是對於部分農民工的保障仍然有限,尤其對於用工制度比較寬鬆靈活的企業,由於職工的離職率較高,因此保險的賬戶可能存在不夠穩定,丟失風險比較大的問題。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的發展導致操作的渠道更加廣泛,令企業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提升農民職工的企業認同感。

  ***三***著力進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首先應當認識到我國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夠平衡的問題,因地制宜,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的不同制定不同比例的社會保險比例,保障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符合當地發展的要求。由於我國部分南方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快,但是北方和邊疆地區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差,農村收入的水平有限,因此影響著力進行區域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

  ***四***組織農村集體保障養老保險制度

  對於農村集體養老保險制度,也應當增強管理水平,提升集體供款的可能性,其供款渠道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各個村鎮集體應當認識到特色農業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推進農產品的商業化經營,通過經濟發展推動我國農村整體發展,在集體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財務管理,進行原始的資本累計和發展,對於農民養老保險的基金進行保障性發展。政府應當進行政策的制定,對於各個農村集體進行單位職責協調,防止出現管理的漏洞。鄉鎮當中的企業作為農村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應當能夠充分體現出我國養老保險資金的完整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長遠看來,處理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問題的主要切入點在於其經濟效益的分析,推進農村城鎮化發展也有利於推動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應當根據發展情況制定農村養老保險的一系列政策,推動其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發展服務。

  篇2

  試談大病保險對經濟執行的傳導機制

  由於我國人民十分注重節省,所以多數資金都被儲存起來,再加上我國人口基數大,我國也就成為世界儲蓄最多的國家。儘管高儲蓄證明了我國擁有較為雄厚的資金儲備,但從另一角度講也說明了我國消費水平差,並不流於內需增長,通過研究得知,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失大病保險,使得很多人不敢隨意消費,因此,有必要研究大病保險對經濟執行所帶來的影響。

  一、缺失大病保險對經濟執行的傳導

  ***一***第一次傳導

  對於我國人民來說,很多人都將支出落在治病上,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錢可以不買房、終止教育,但生病不馬上治療就會失去生命。常見病如感冒所花費用人民完全可以自行承擔,然而如果患上需要支付十幾萬、幾十萬醫療費用的重病、大病,80%的人都承擔不起,特別是生活在農村或經濟發展程度較差地區的人,患上此類疾病基本面臨死亡。為防範大病對自身的影響,很多人都將儲蓄資金作為基礎,並將政府設立的大病保險基金作為最重要的依靠,儘管有政府所提供的大病保險基金,但並不是完全支付所有費用,超出規定限額的費用依然需要患者承擔,很多人根本無法承擔起這部分費用,所以人們依然會選擇儲蓄資金,以備不時之需,通常將這種方式稱為第一次傳導。

  ***二***第二次傳導

  在第一次傳導以後,預防性儲蓄動機也就出現,它能夠影響到人們的經濟活動,活動越強,就意味著儲蓄行為越強烈。一般來講,當人們的經濟收入達到一定程度以後,人們的消費和儲蓄就會呈現負相關,也就是儲蓄逐漸增多,消費卻越來越少,這樣的關係嚴重影響到內需增長,進而威脅到國家經濟增長。但如果從投資角度來看,儲蓄增多又是一件好事,其原因在於儲蓄和投資是成正比例的,隨著居民儲蓄額的增多,投資額也會隨之上升,國家生產能力也會因此得以增強,這就是第二次傳導。

  ***三***第三次傳導

  任何經濟活動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缺失大病保險雖然能夠可以為投資奠定基礎,但卻會影響消費。國人過度儲蓄造成了消費不足,進而制約到了內需增長。因此,就要連線導致消費過少的因素:首先,國人收入少,我國國民人均收入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如2013年我國國民人均年收入2950美元,而美國國民人均年收入則高達46000美元,可見,消費不足也就成為必然。其次,預防性風險增加,這與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有很大關係。最後,收入差距過大,在我國屬於高收入的人僅為總人口的3%,而他們的存款卻要比80%的普通人口都要高。從以上幾點不難看出為何我國內需嚴重不足。

  由於我國產品以經濟適用為主,所以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相對較強,因此,淨出口就成為了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這也就是所謂的第三次傳導。

  二、優化大病保險缺失的措施

  ***一***組建大病保險基金

  組建大病保險基金的主要目的是為減輕國民的經濟負擔,刺激消費,增加內需。在組建大病保險基金的過程中,應由政府投保,且構建賬戶,然後成立專業部門管理,國民並不需要繳納費用。在人生病以後,所花費用超出了醫療保險最高限額的部分由大病保險基金承擔,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人民的顧慮,放心消費。為發揮大病保險基金作用,讓更多人使用該基金,還要確定好大病保險範圍,明確病種,如重大器官移植可以作為大病病種之一,同時計算好人均費用等,以此保證基金支出處於合理範圍內。此外,組建大病保險基金是由雄厚的政府財力做支撐的,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政府財力也處於逐步上升發展階段,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要遠高於給大病保險基金的投入。

  ***二***對大病保險基金建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由於缺失大病保險使得資金儲蓄不斷增多,人們為防止患上大病無力救治,只能一味儲存資金,減少開支,而在大病保險基金組建以後,這種風險就會降低,如果不幸患上了此類疾病,人們也可以支付起醫療費用,這也是刺激人們消費的有效方式。如果沒有組建大病保險基金,所有的醫療費用都要個人承擔,個人消費必然降低,然而,即便人們儲存了資金,也不一定會患病,在這種情況下,消費也不會增加,其原因在於如果將該部分自己花掉,一旦患上大病就會出現無力救治的情況,人們也不敢輕易使用。而隨著大病保險基金的建立,人們也不必過於擔心此類問題,更會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由此可見,大病保險基金的建立十分有必要。此外,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會再次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進一步增強,構建大病保險基金可謂是一舉多得,由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依然處於不斷上升發展中。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由於大病保險的缺失使得我國經濟執行受到嚴重限制,並不利於國家經濟進一步增長,還讓人們患得患失,不敢輕易消費,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聯絡實際情況,組建大病保險基金,由政府負責與出資,這樣一來,人們的生活也就有利保障,即便家人或自己患上大病也有足夠的資金救治,不用將資金全部儲存起來不消費,隨著人們消費的增多,內需不足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