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逆襲的勵志作文

  逆襲形容本應該是失敗的行為,卻最終獲得了成功的結果。逆襲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充滿正能量的精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篇一:漫談逆襲

  東西兩方從膚色到眸色、從服飾到飲食、從語言到信仰都可以說天差地別。但有一點倒是不約而同地相似。那就是西方有仙度瑞拉,從一個一貧如洗、受盡欺凌的小姑娘逆襲成為穿著水晶鞋的公主,從此過上幸福的、有人罩的生活。東方則更甚: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草根直接逆襲為富一代,而當代社會更是直接叫嚷:“恨爹不成鋼。”

  也暗自想過,像我這種沒傘的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又該將如何自處、如何自救、如何生存。在網上儲存了些許逆襲的故事:什麼差生100天逆襲高考211,什麼你憑什麼上北大等等給自己打雞血。彷彿每天刷些逆襲的故事就能沾染些靈氣自己就可以自此扭轉頹勢,一騎絕塵。但雞血涼了之後才發現:你不過去,山不會過來。所謂逆襲,只不過是努力的另外一個名字。

  緣何大家那麼喜歡聽“鹹魚一朝得勢盡翻身矣”的故事呢?大概是對於自己不努力又不成功的一個心理補償:“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你看看那比爾蓋茨、高琨、柳青不都是翻身逆襲成了全球首富、諾獎得主、滴滴總裁?”其實真相挺讓人涼心的,就是我們起跑線已經輸了,而那些搶跑的人還該死地極其拼命。可笑的是,我們這些後面方陣的普通人,卻兀自做著逆襲是王道、風水輪流轉的美夢。

  比爾蓋茨是輟學生沒錯。但同時他父親是當地的著名律師, 母親是華盛頓大學董事,他的外祖父曾任國家銀行行長。這還不算,別人家的輟學是從世界頂級名校哈佛大學出脫的,蓋茨在SAT標準化測試中滿分1600,得分1590。優越的家庭條件不是他成功的全部根由,他還夠努力!

  高琨發明了石英玻璃,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導纖維沒錯。但他父親是國際法庭的法官,祖父高吹萬是晚清著名詩人,革命家,南社的重要成員。他出生於上海陸家嘴,住過英租界,移民過臺灣,考取過香港大學。由於當時港大沒有電機工程系,他遠赴英國東倫敦就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去過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及日本、德國取經玻璃的製法,優越的家庭條件不是他成功的全部根由,他還夠執著!

  篇二:逆襲

  驚豔我們的不是成功, 而是向上的姿態。——題記

  朋友知道我喜歡樑鳳儀。

  她是華人世界最富有的才女,一支筆打造出幾億資產——成功創業、才華橫溢、嫁入豪門,女人所有的夢想,她幾乎都實現了。

  她選擇愛的人結婚,丈夫黃宜弘是香港商界翹楚。

  樑鳳儀的第一本小說名叫《盡在不言中》,出版時她已經39歲,那時,她的第一次婚姻結束。

  朋友問我,如果樑鳳儀沒有後來“逆襲”的成功,沒有嫁入豪門,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中年婦女,你還會佩服她嗎?

  我也很認真地說,即便她是一個平凡女性,我知道她的經歷依舊會打心眼裡佩服——僅僅憑她敢於39歲辭職挑戰新領域,並且一生不肯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合作,就已經讓我刮目。

  甚至我深信,從來沒有什麼所謂的“逆襲”,那些柳暗花明的轉折,都倚著背後“盡在不言中”的執著。

  可是,那些走過黑暗的人,往往不是憑著“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的天真,而是做好了“或許永遠都不會好起來”的決絕,所以,他們才能夠保持耐力、精力和體力與黯淡的生活長久共處。

  難得的是,即便如此,她和前夫何文匯也沒有形同陌路,他讓她洞悉了自己的弱點和錯誤,他們把對舊伴侶的感念轉變為親情,樑鳳儀小說封面上的書名,大多由何文匯題字,由她的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很多主題曲由何文匯填詞。

  多年後,樑鳳儀談到這段前情,說了六個字:情已遠,恩尚在。

  懂得反省和感恩的女子,做什麼都不會太差。

  而她和黃宜弘的婚姻,卻是被一場災難加速。

  獨居的樑鳳儀回家後遭遇兩個蒙面綁匪的侵襲,周旋近八個小時終於被釋放,之後,綁匪打電話***,她不斷拖延時間,讓警方追蹤到隱匿位置將其抓獲。

  她全程沒有掉過一滴淚。

  相反,從美國出差回來的黃宜弘聞訊後,卻落了淚:“男人愛女人,就應該有能力保護她。我沒有做到,所以我不配說愛你。”綁匪被公審時,黃宜弘堅決不讓樑鳳儀去法庭,不願意她記住壞人的相貌成為終生陰影,他說:“我去盯著他們,看清楚他們的模樣,保證以後絕不讓他們接近你。”

  他說到做到,放下手頭工作,每次開庭都坐在前面盯著綁匪,連續兩週,直到審判結束。

  她後來說:“感情需要經過能表現品格和深刻地愛護對方的難忘事件孕育出來,才值得生死相許。”

  這場磨難,加深了兩人的依戀,相戀數年之後終成夫妻。

  感情上的良性迴圈激發了她的創作才情,她開始創造另一個奇蹟:每天寫15000字的小說,每個月出兩本書。

  在很多人每天閱讀量都達不到15000字的時候,她居然能夠每天創作15000字。

  所以,看看那些逆勢而上鹹魚翻身的人吧,他們其實都特別善於把命運踢過來的冷板凳坐熱。

  他們把痛苦像糖一樣吃掉,在最艱難的時候還能對著世界微笑,這樣的人即便達不到通俗意義上的“成功”,也足以令人尊敬,那種就算“墩個地洗個碗”也比百分之九十的人優秀的認真和堅持,最終讓他們釋放出光彩——優質普通人溫婉的光芒,或者明星們耀眼的燦爛。

  所以,這根本不是“逆襲”,而是他們順理成章應該有的收穫,那些“逆襲”的人,驚豔我們的並不是他們的成功,而是他們始終保持的向上的姿態。

  篇三:只需要去奮鬥——獻給即將高考的同學們

  我從山村裡走出,已經很艱難地衝殺出中招這道坎。我不能中途倒下。所以我很早就進入高考狀態。買不起參考資料,我在高二一直在不停地看課本甚至背誦。到高三的時候,我喜歡的化學書中任何一個數字我都能說出。高三時候學校會免費發放試卷,那些成堆的卷子對於我而言不僅不是負擔,反而讓我欣喜:終於可以在這麼多試題中大顯身手了。

  於是我每天都規定自己起碼做完兩套試卷,一年時間幾乎未間斷。雖然很多人都反對題海戰術,但是我想這也因人而異,起碼對於我,題海戰術很奏效,尤其對我的英語而言。我高二時英語一直穩定地保持在可憐的六十分左右***滿分150分***。到了高三,我通過大量的試題練習,然後進行歸納總結,錯誤修正等,短短半年已躍居班級前十並保持到高考。

  現在每當看到QQ上的昔日同窗,我就想起那時候的我:每天早上我會六點準時到教室,十點半準時離開,中間除了吃飯你會發現我一直都在那個排滿了桌子、堆滿了書籍的教室內。我會一天不和任何人說活,即使吃飯也等大家都吃完了我再進食堂,這樣我就不用排隊,省下了學習時間。我的休息時間甚至也是以文言文和詩歌自娛。

  長期的勞累讓身體付出了代價,那個高三的冬天就如同夢魘一樣,我脆弱的身體已經無法抵擋教室的寒冷,於是我開始嚴重咳嗽,整天身體都在低燒,頭昏昏沉沉的***現在看來應該是嚴重的支氣管炎***,這樣的症狀持續了一個冬天。父母在外,我也不不懂照顧自己,竟然在沒去醫院的情況下,我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挺過去了。在這一年裡,我就像一個狙擊手一樣,瞄準著高考,分分秒秒都緊扣扳機;我又像窮19年光陰在監獄挖出逃跑隧道的安迪***參見《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時刻都銘記自己的目的。我並不聰明,但是我願意去努力。不管這個努力別人是否會恥笑,我願意為我自己的目標付出每一滴汗水。這年高考,我在全縣一千多人的考生中位居第八,夢想離手邊咫尺。然而命運並沒有厚待我,我的第一志願落榜了,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第二志願——一所師範類大學。

  在大一的上半年,我無時無刻不處於一種可以侵入全身的黑暗中,我看不到任何一點光亮,專業課的學習對於我而言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我意識到,我不能這樣繼續下去,我不甘心!在辦理退學手續時,學校很不理解,也對我萬分質疑和反對,從而造成了辦手續的過程極其複雜。但十七歲的我決心已定,不理會任何譏諷。兩週的時間裡我為此坐了七趟火車***每次7小時,臨時出行,都是站著***。

  在火車上,那種對未來的恐懼浸透了十七歲的血液,以至於現在我還時常從這種恐懼的夢境中驚醒,大汗淋漓。再回到原來的高中,看著熟悉的景物,我知道自己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了。這兩個月時間我不僅要重新撿起塵封近一年的課本,而且要面對新的考綱,很艱難,但我最終還是在最後一次模擬考中拿到了第一名。而考驗還沒有結束。這次高考,揹負太多的我異常緊張。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我前面的考生邊做題邊低聲哼歌***幾次提醒都無效***,給我帶來極大的困擾。

  第一天的考試非常糟糕,尤其平時很少低於140分的數學,在緊張與擾動中半小時沒有做出一題,最後兩道大題沒有做***最終分數只有110分***。考完回去,我躺在宿舍,一直試圖穩定自己的心神,直到睡著。第二天考試我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將精力集中於試題,發揮正常;這一天的英語與大綜合以三門來算的話,平均分近140分。最終結果未過於失常。這得益於我的一個性格特點,即使出現了最壞的情況,也不會輕易放棄,而是努力將損失降低到最小。正是在這關鍵的臨門一擊,我接受住了考驗,努力才沒有付諸流水。填報志願時我非常謹慎,估出的分數和實際分數只相差兩分。在拿到哈工大通知書後,我去河邊坐了一下午。

  總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從最艱難的黑暗中走出。如果你正在黑暗之中,共勉之:吾之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