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環保國旗下講話稿精選

 低碳是指在倡導一種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減少有害氣體排放。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低碳環保國旗下講話稿,歡迎大家閱讀。

  低碳環保國旗下講話稿一:

  “走路還是開車?”“爬樓梯還是坐電梯?”“室溫28度還是27度?”……這些選擇題,逐漸成了時下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真考慮的問題。這批以實際行動減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援中國政府剛剛提出的碳減排目標的人,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共同的雅號——“低碳族”。

  在南京一家大銀行工作的劉小姐告訴記者,自己會願意嘗試“低碳”生活並非突發奇想。一個月前的一天,她偶然在網上發現有種“碳排量計算器”,出於好玩她決定計算一下自己的碳排量。

  點開“碳排量計算器”的頁面,會冒出一堆問題,比如,你家裡是否使用節能燈泡?你每年搭乘長途飛機的總次數是多少?……只要耐心回答完問題,計算器即會算出一定時期內你製造的二氧化碳數量。“真是隻是覺得好奇,才給自己算一下的,結果,我一年竟然要製造4噸二氧化碳,比我們中國人每年2.7噸的平均水平高出了不少。”劉小姐坦言,這個實在有點超標的結果,讓她蒙了,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生活中的確存在很多浪費行為,“我的一些生活習慣必須改變,比如提前淘米並浸泡10分鐘,然後再用電飯鍋煮,可減少4.5度電,算下就能減少4.4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呢。這些都是舉手之勞,如果不做就成了浪費之源。”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在我們身邊的低碳達人。

  某知名大學學生戴小建四年沒買新t恤減少了185.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他說:“我夏天穿的衣服都是環保文化衫,不是為了省錢,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節省***千克二氧化碳排放,我要用行動呼籲大家‘低碳生活’。”

  位於河西泰山路的帝斯曼***中國***公司在“低碳”問題上,更加直接了。他們認養了自家門前7株香樟,以此抵消員工的碳排放量。

  公司老闆唐江生是個地道的英國人,他說,在歐洲很多大企業都會做“碳抵消計劃”,就是計算每位員工日常活動中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後付相應費用給專門機構,通過植樹、購買環保器材等途徑,來抵消公司員工的“碳排量”。

  “在工作中,儘量少用印表機;平時多走路上下班,這些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南京理工大學畢業的張衡同樣也是個“低碳生活”先行者。

  節電節能的理念充斥著他的生活。“我儘量不用印表機,而是用***傳達,這樣可以‘無紙’辦公。相機裡的照片我不會全部打印出來,都是備份到電腦裡。”

  對於電腦的使用,張衡也嚴格按照節電方式操作。比如將電腦顯示器進入睡眠模式的時間設定在1分鐘;此外,如果外出有事,他也會在電腦上設定自動關機時間,以防當天忘記關閉電腦。將這些小細節都使用上,張衡每天可以減少約2公斤碳的消耗量。

  “我家的家電幾乎都是節能電器,空調只有在極端天氣下才會開。”張衡說,“低碳生活”充斥著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用拖地的水沖廁所,或者澆花;用淘米水洗菜。”每一個節約的想法,都可以為減碳作出貢獻。

  關掉不必要的電燈難道不是舉手之勞嗎?事實上我們往往忘記了這一點。白天少開或關掉電燈,夜晚家裡人儘量在同一個房間裡活動,進出家門時隨手關燈……低碳”是種境界核心就是節電和節能。想加入“低碳生活”一族麼,趕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