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專案要小心侵權

  加盟就是該企業組織,將該服務標章授權給加盟主,讓加盟主可以用加盟總部的形象、品牌、聲譽等,在商業的消費市場上,招攬消費者前往消費。但是。

  加盟由於相對省心,是不少投資者首選的投資方式之一,其中餐飲類專案又是加盟領域中的熱點之熱點。但是作為投資者,你應知道如果不慎,作為加盟商的你可能會因為侵權而被告上法庭。

  盟主侵權,加盟商吃掛撈

  這是業內最為常見的一種情形,加盟商本身是無辜的,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能錢沒有賺到,就要賠別人錢。

  由於餐飲加盟領域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而且又是熱點領域,所以有一些專門“炒”專案的公司會挑選一些當下市場中比較熱的專案作為樣本,開始重新包裝炒作。由於這些新出爐的專案與無論是品牌包裝,還是專案特點,甚至連食品的包裝袋都與市場中現有的專案十分相似,如果人們不仔細看,可能會認為兩個專案就是一類專案,因此很容易涉及到侵權問題。

  當這些“山寨”專案剛剛起步時,因對正統專案影響不大,所以對方不會追究,當“山寨”專案影響大了,特別是正統專案加盟店的生存時,對方就會尋求法律保護。這時往往吃虧的就是加盟商。因為盟主們都是常年混跡專案江湖,裡面的各種規矩門清,所以在註冊的時候,肯定會規避日後會引起法律糾紛的問題,但是他們在宣傳的時候,則會故意隱瞞這些,讓加盟商們以為自己加盟的就是正統品牌。這就會誤導加盟商們在宣傳時無意侵權,有的加盟商甚至連宣傳資料都是正統專案的。這時,正統專案只要能收集到文字資料,官司肯定能打贏。最後的結果,通常是盟主可能一點法律責任不用承擔,而加盟商則會賠付不少金錢出去。

  所以投資者在選擇專案時,一定要謹慎,最好考證清楚再加盟,避免陷入糾紛迷局。

  不願續約,被告侵權沒商量

  前文已經說過,餐飲專案的技術門檻很低,有些“聰明”的加盟商通過兩三年的琢磨,會將總部提供的配料破解,此時他們就認為繼續加盟總部沒有任何意義,會選擇放棄繼續與總部續約,更改一下招牌就繼續經營,有的投資者甚至連招牌都懶得改就繼續經營。殊不知,投資者已經觸及了法律,侵權了!這時總部一告一準。

  因為,如果投資者選擇不繼續加盟,那麼大到品牌、裝修,小到配料等都不能繼續使用盟主的,只要有一點使用就是侵權。有的投資者說了,我自己配的配料,怎麼就能說我侵權了呢?只要盟主的配料申請了專利,無論投資者是否真是自己研究出來的,都涉及侵權。

  目前市場中已經出現了一批專門以打官司吃賠償的專案公司,他們專門包裝一些配料極為容易“破解”的餐飲專案,然後以低加盟費,甚至是零加盟費吸引投資者,優惠期內的加盟期通常只有半年或一年,進入第二個加盟期加盟費就會猛漲。一般而言,加盟商多半會選擇不再續約,然後專案公司就與加盟商打官司,基本上一打就贏,加盟商要賠付遠遠高於加盟費的費用。

  臥底“潛伏”學技術,侵權被告機率高

  有一些聰明的投資者,不願意受總部的約束,所以他們選擇的投資方式是自營。至於技術方面,他們通常會選擇臥底到總部,通過“潛伏”幾個月學到技術或者配方。

  表面上看,投資者並沒有什麼不對的,但是事後一旦被專案方發現,後果會更加嚴重,除了會被專案方以侵權訴訟,還有可能會以商業間諜的身份被起訴。前者只是民事糾紛,後者則是刑事案件,性質更加嚴重。

  當然,這種創業方式並不是全盤否定,核心關鍵還是在於專案方的技術或者配方等是否申請專利保護。只要申請了,只要不是專案方主動告訴投資者,並且有文字做備案,即使專案方的配方持有人親口告訴投資者配方如何製作,一旦他反悔,這個官司投資者就是吃定了,而且幾乎沒有贏的可能。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般做得不好的品牌或者特別火的品牌,特別關注這樣的事情。因為,前者需要打官司提升知名度,以及多賺取一些補償金;後者則怕投資者毀了他們精心建立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