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創新創業專案推薦

  目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新的消費觀念尚未形成,購買力不強,但這也恰恰說明了農村市場的巨大潛量。以家電為例,1997年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彩電27.3臺,電冰箱8.5臺,洗衣機21.9臺,基本相當於城鎮居民1986年的水平。如果這一擁有率達到1997年的城市水平,2.3億戶農民則需要彩電1.68億臺,洗衣機1.7億臺,電冰箱1.8億臺,分別相當於1996年我國產量的10倍、16倍和14倍。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調查預測,全國農村每年建材消費達1000億元以上;農機市場中,僅水稻和玉米收割機,今後幾年將增長8到10倍;一些耐用消費品如大螢幕彩電、電話、空調、高檔摩托車等商品,已進入農村家庭。同時,隨著農村產業化程序的加快,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農業生產資料將逐步成為一些地區的消費重點。

  幫人打農藥

  眼下農村從事第三產業和外出務工的勞力很多,但又割捨不下家裡的田地,於是花錢請人耕種、管理、治蟲的現象越來越多。某縣一位下崗職工,看準這一商機,專門購買了幾臺機動彌霧噴霧器,另外又聘請三位懂治蟲技術的勞力,每年在農作物病蟲發生期為種田大戶和勞力外出戶治蟲打藥,每畝收費5~8元,一年下來收入也挺可觀。

  別人賣果他賣箱

  每年夏天,水果大量上市,無論滯銷暢銷總離不開存放水果的箱子。廣東省合浦縣星島湖鄉一位果農發現了這個商機,將自己的龍眼園轉包出去,做起水果包裝箱的生意。每年夏天荔枝、龍眼外銷時,他把自做的或販來的成批的水果包裝箱賣給附近果農,有的外地果農還專程上門預訂,他因此大賺了一把。

  碗盤換酒瓶

  正常商店賣碗盤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鄉下人家裡不缺或農忙期間不會去買。有位姓吳的青年人卻另闢蹊徑,他每年在喝啤酒的高峰時節,用三輪車拖著碗盤跑鄉串村叫賣,並用碗盤換啤酒瓶及廢舊物品。他還讓一些村民先用碗盤,以後再給自己啤酒瓶。一般情況下,一個碗盤換幾個甚至10個啤酒瓶,贏利可達原來的數倍。

  果樹授粉服務上門

  前幾年,農村許多地方都栽銀杏,但銀杏不授粉是很難結果的。農民老王利用從報刊上學到的銀杏授粉技術,每年春季上門為農民搞銀杏授粉,還兼搞野杏綠枝嫁接。經他嫁接、授粉的銀杏,杏苗成活率高,銀杏坐果多。因此,老王每年都有一筆不小的銀杏技術服務費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