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創業扶持政策相關問題解答

  近年來,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為緩解就業緊張形勢陸續出臺了鼓勵大學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下面小編就上海創業扶持政策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科技創新券是啥?怎樣申請?

  該券為給中小企業、初創團隊共享使用公共科研資源所用,可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有需求的企業可登陸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

  如何扶持大學生創業?

  主要有3方面:①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創業可享免費的政策培訓、無償貸款擔保及部分稅費減免;②2006年成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支援創業種子儘快破土;③為創業專案免費提供創業導師服務、風險評估和指導。

  創新創業大賽今年還有嗎?能否參與?

  去年上海創新創業大賽有3000多家企業和團隊、近640家投資機構參與。大賽鼓勵初創型的小微企業和未註冊企業的創業團隊參加;大賽更關注經過投資人為主的導師幫助和培訓後,參賽者是否有收穫。

  眾創空間將被賦予更多功能?

  眾創空間是在傳統孵化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再單獨強調物理空間,而賦予更多功能,如網路空間、社群社交、資源共享等,創業者可以得到更好協同。目前上海眾創空間已達450餘家,上海蘇河匯、莘澤孵化器在國內同行中率先登陸新三板。

  科技成果如何更好地轉化?

  整個成果轉化的新政策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對科技成果權益與激勵問題進行規定。②完善多元主體,促進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的發展。③完善財政的支援方式。④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的培養。⑤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合法權益的保護。

  “啟明星計劃”、“揚帆計劃”資助金額將提高多少?

  將繼續做好“啟明星計劃”***每年資助一批35週歲以下青年科學家***、“揚帆計劃”***每年資助一批32週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單個專案資助強度分別由10萬、20萬提到20萬、40萬元。自然基金單項資助強度由10萬提到20萬元,鼓勵跨界、交叉研究。

  高校、科研院所是否可與社會上的眾創空間合作?

  完全可以,我們將考慮在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且生活配套健全的區域,打造一批創業社群;促進高校、科研院所資源開放共享,將科學資料、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等向創業者開放。

  科技型企業在上海可以享受到哪些優惠政策?

  主要包括普惠稅收政策,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等;此外,還有科技金融政策,如3+X科技信貸產品,設立上海股權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板等。

  未來的科普宣傳有什麼新打算?

  今後將加強科普場館建設,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服務;開展科普特色活動,打造上海科普平臺、上海科技節等節目;豐富科普原創內容;發展“網際網路+”科普;拓展科普服務網路。2017年目標是本市市民科學素養達標率30%,保持全國領先。

  上海市鼓勵創新創業政策基本任務

  一是堅持以“雙自聯動”推進人才制度創新。充分發揮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試驗區***和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疊加和聯動優勢,以人才政策突破和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在人才引進培養、股權激勵、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創業融資等方面先行先試,大力建設創新人才高度集聚、創新資源深度融合、創新機制開放靈活、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國家人才改革試驗區。

  二是堅持以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政策集聚海內外人才。推進人才對外開放,暢通海外人才集聚通道,構建具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來去自由、符合國際慣例的海外人才集聚政策。進一步強化市場發現、市場認可、市場評價的國內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引進以戰略科學家、能駕馭市場的企業家、科技頂尖人才、創業投資家等為代表的高層次領軍人才。

  三是堅持以更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深入務實地推進用人制度的市場化改革,推動人才流動、人才評價依據市場規則、按照市場價格、參與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以市場價值回報人才價值,以財富效應激發聰明才智,讓科技人員和創新人才通過創新創造價值,實現財富和事業雙豐收。

  四是堅持以更完善的服務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以服務創新保障科技創新,鼓勵社會力量為創新活動提供市場化的專業服務,形成主體多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創新創業生態。改進政府公共服務,加強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營造良好的宜居宜業環境,為人才創新創業解決後顧之憂。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重才、用才之風,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