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為緩解就業壓力,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題,黨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都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東莞籍大學生創業補貼政策

  莞籍大學生畢業後自主創業的,可獲兩年6000元的租金補貼,獲評優秀創業專案則最高可獲10萬元資助。這是昨天在東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的《關於促進東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中提到的。此外,畢業年度內有就業願望並積極求職的城鄉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和殘疾高校畢業生也將可獲每人1500元的一次性求職補貼。

  優秀創業專案最高資助10萬元

  根據《實施意見》,高校畢業生自畢業起3年內,租用經營場地或店鋪***在各類創業孵化基地的除外***從事個體經營或創辦小微企業,自工商註冊登記之日起正常運作6個月以上並吸納3人以上就業的,給予最長2年、每年最多3000元的租金補貼。

  在扶持高校畢業生優秀創業專案方面,東莞將每年組織評選一批可行性和預期成功率較高的高校畢業生優秀創業專案,分3萬元、6萬元、10萬元三個檔次給予資助,通過活動,形成示範效應。

  困難畢業生可領半年臨時生活補貼

  對於困難高校畢業生,還給予臨時性生活補貼,並向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和殘疾高校畢業生髮放求職補貼。

  困難高校畢業生臨時生活補貼是指,登記失業滿6個月或登記失業的困難家庭應屆高校畢業生,可給予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臨時生活補貼,補貼標準按戶籍所在地區失業保險金標準確定。而城鄉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和殘疾高校畢業生求職補貼,則是對畢業年度內有就業願望並積極求職的城鄉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和殘疾高校畢業生給予每人1500元的一次性求職補貼。

  :大學生創業的建議與流程

  一、只見冰山一角

  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求創業者在企業定位、戰略策劃、產權關係、市場營銷、生產組織、團隊組建、財務體系等一系列領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大學生有了好的專案或想法,只是代表“創業的長征路”剛跨出了一步,而在我們的大學生創業者中,認為憑一個好的想法與創意就代表一定能創業成功觀念的人也不少,而在創業準備時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準備不充分或根本就沒有思考對策與設計好退出機制,對來自各方面的反面因素渾然不知,而導致一開始便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使創業者還沒有走出多遠,即以失敗告終。所以創業者不是全才,但要著眼於全才。

  二、工作的核心是什麼

  按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公司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這是公司的定義,但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以為現代公司是以客戶為中心、是以社會價值為中心、是以產品質量為中心如此等等,這都是錯誤或有偏見的觀念,因為一個企業如果能盈利,也就表明了它存在的價值***除了非守法的公司外***。所以我們可以說,創業者的工作核心就是盈利,也就是增加收入,減少支出,這是創業者工作中的最高原則,是一個創業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矗但我發現在很多大學生企業裡,明視訊記憶體在著因在公司核心原則上認識不足或不深刻,而導致的創業工作效率不高。

  三、團隊組建與協作精神

  團隊精神----這四個字也許是最平常最易懂的管理概念了,但由於大學生這一特定創業群體,一般為年齡在25歲以下的大學生,他們的社會與人生經驗都不足,而且處於熱血沸騰的感情階段,個性化、自信力等都較強,所以在團隊組建、團隊分工、團隊規則制度等諸多體現“人與人合作”的工作中,大學生創業者往往會出現“一人是龍、二人是蟲”的情形。縱觀當前時代發展趨勢,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任何創業者想依靠單打獨鬥而勝利的可能性已降得很低。在實際工作中,大學生常常會出現以已為主、剛愎自用等不利於合作創業的情形。

  四、犯錯與改正

  一次營銷決策失誤、一次小型財務危機抑或是一次上門推銷失敗,都有可能成為大學生創業路途中的絆腳石,會在一定程式上打擊沒有打創業持久戰的大學生創業者,讓他們在心理上元氣大傷。其實大學生要正確看待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麻煩,這是十分正常不過的現象,我們只要在犯錯後迅速改正,或多多請教別人的意見與建議,一定會吃一塹長一智,要善於在交了犯錯誤的“成本”後,我們要善於分析與總結,要學會從失敗中找到自己的弱點與不足,並加以改正。

  五、堅持就是勝利

  再充分的創業準備都是不完善的、再周密的商業計劃書也難免有沒有顧及的地方、再團結的創業夥伴也會發會摩擦、再厚實的資金有的週轉不靈的時候----這些都說明在瞬息萬變的創業環境中,能影響我們創業的不定因素太多了,誰都不法保障,在下一個路口我們能選對方向,所以創業過程中會遇到挫折與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