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創業扶持政策

  青島做創業先有什麼是扶持的政策嗎?做創業好不好呢?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青島創業優惠政策

  如果你有青島戶籍,和單位的勞動合同快到期,不想續約準備自己創業,那麼,你只要在合同期滿後辦理失業登記,就能享受創業扶持政策。按照青島市政策,本市戶籍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或創辦企業的,政府將給予5000元補貼;還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如從事個體經營,貸款額度最高15萬元,如創辦企業,貸款額度最高45萬元。無論從事個體經營或創辦企業,屬於微利專案的,財政給予全額貼息。

  如果創辦企業後,吸納本市戶籍失業人員和派遣期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按每人2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申請以上創業扶持政策,可到戶籍所在區市就業服務中心、街道人力資源社會服務中心辦理。

  三類群體可領創業補貼

  根據全市統一的創業扶持政策,創業補貼申領範圍包括三類群體:本市戶籍城鄉登記失業人員;畢業5年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和駐青高校畢業學年在校生***即從畢業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個月***;本市戶籍返鄉農民工,即外出務工連續6個月以上,返回戶籍所在區***市***進行失業登記的農村勞動者。申領創業補貼人員須是個體經營者、企業法定代表人,其他企業從業人員不符合申領條件。

  外地生看清優惠政策

  外地生畢業五年內可領補貼,是指五年內創業還是指畢業五年內申請創業補貼呢?創業補貼的範圍包括畢業五年內的外地戶籍高校畢業生,申領條件要求從事個體和創辦企業的時間在畢業五年內,按規定辦理就業手續和繳納社會保險,申請時間在正常經營滿兩年後,可到工商註冊地的區市就業服務中心,或街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申請辦理。

  青島創業專案,最高可享150萬元扶持資金

  為加快孵化器優秀創業人才專案引進和在孵企業創新發展,創新科技資金投入方式,促進孵化器創新創業政策的落實,進一步規範財政扶持資金的管理工作,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制定了針對孵化器和在孵企業創新發展《青島市創業孵化與投資基金管理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專案,最高可獲得150萬元的扶持資金。該細則自10月30日起施行。

  目的 解決初創企業融資難

  《細則》出臺實施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國內外更多的優秀創業人才到孵化器創辦企業,引導和支援更多的孵化器持股孵化,對孵化器內尚不具備商業性資金進入條件的在孵企業,以無償資助、股權投資等方式實施政策性扶持,切實解決種子期、初創期企業融資難等現實問題。

  本細則是目前為止國內出臺的首個創業孵化與投資基金管理細則。

  內容 扶持額度最高150萬元

  《細則》所稱的基金為政策性專項資金,包括創業孵化資金和階段出資資金。其中,市財政階段出資資金與孵化器自有資金共同組建孵化器種子基金***以下簡稱“種子基金”***。

  《細則》明確了無償資助政策的扶持物件,包括兩大類,一是優秀人才團隊入孵創業專案,主要有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為入孵企業研發團隊帶頭人,且每年在青工作時間不少於2個月;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山東省“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及相應層次創業人才等,且為企業主要股東或主要創辦人之一;博士研究生或具有副高階以上職稱人員、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且有海外工作經歷的,且為企業第一大股東或主要創辦人;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急需引進的創業人才,且為企業第一大股東或主要創辦人。進入孵化器創業專案,按照“專案申報、公開路演、分類入庫、核查出庫”的工作流程組織實施,扶持額度按A、B、C三類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150萬元、100萬元和50萬元支援。二是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團隊和在孵企業,且創業團隊6個月內進入孵化器創業的,按照獲獎等次分別對應A、B、C三類給予支援。

  《細則》明確了階段出資政策的引導作用,支援有條件地孵化器持股孵化,孵化器出資與財政出資按照6:4的比例設立種子基金,為孵化器內有股權融資需求且發展良好的在孵企業實施股權投資,由基金髮起的孵化器作為基金管理主體,實施基金管理工作。同時,明確了基金規模不超過1000萬元,對單個企業投資額不超過200萬元。

  特點 體現市場化普惠性原則

  本細則顯著特點,一是政策的出臺將孵化器建設與“三創”戰役緊密結合,《細則》是“千帆計劃”八個細則之一,也是“三創”戰役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突出對創新創業和創客團隊的政策設計,也是我市千萬平米孵化器建設工程對大力引進海內外優秀創業人才專案的實際需求。同時,《細則》規定對優秀人才入孵創業專案給予最高150萬元的資金支援,其扶持力度在同類城市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也充分體現了我市在引進創新創業人才方面的政策力度和導向作用。

  另外,《細則》的實施體現公開、規範和可操作原則。 《細則》提出應堅持“公開透明,科學決策,寬容失敗,風險共擔”的原則,不僅對細則的實施過程進行了具體的規範,同時還強調了寬容失敗和風險同擔的原則。尤其對無償資助專案,提出了建立優秀創業專案庫,按照“公開路演、分類入庫、核查出庫”的方式實施,這種方式不僅體現了公開公平的原則,也對創業者來青創辦企業設定了便利化程式,這也是細則的亮點之一。

  種子基金的實施方式和扶持物件,充分體現了市場化、普惠性和可操作的原則,為政策的落地實施奠定了基礎。

  無償資助政策扶持物件

  兩大類專案

  1.優秀人才團隊入孵創業專案2.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團隊和在孵企業

  扶持額度

  A類 最高150萬元B類 最高100萬元C類 最高50萬元

  大學生創業反思,送雞湯,也要潑冷水

  這一篇,談談我個人對大學生創業的認識和態度。

  這一年,相干不相干的、專業不專業的機構,都在搞“眾創空間”,適合創業的不適合創業的、靠譜的不靠譜的,名片上不是“創始人”就是“CEO”,媒體充斥著各種APP動輒融資數千萬、90後霸道總裁豪氣沖天之類的創業神***jī***話***xiě***和各類創業勵志雞湯。

  近來,伴隨著資本市場的低迷,創業融資的難度陡然加大,“寒冬”說開始流傳,以O2O領域為代表的長串長串創業公司陣亡名單,令人不寒而慄。曾經星光閃耀風頭無限的創業明星,開始一個個被扒開炒作的面紗。而今的媒體上,正出現更多批評和反思,甚至對創業、尤其對大學生創業潑冷水的聲音。

  鼓勵大學生們都打了雞血一樣衝出去創業,是不負責任,簡單粗暴地反對大學生創業,是目光短淺。雞湯可以有,冷水也應該潑,大學生創業,你怎麼看?

  誤區一、追求不切實際的高創業率

  其實,只有少數人適合領軍創業,大學生更不例外。他們缺經驗、缺能力、缺資源,即使政策再好,扶持再多,很多大學生內在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貿然出征陣亡率會太高,期望錯誤的情況下,陣亡就是真的陣亡了,反而毀了好苗子,也許TA原本可以積蓄力量時機合適才創業的,原本可以歷經挫折失敗連續創業而成功的。

  大學生人人都應該有創業精神,卻不見得都要馬上創辦企業,通過輿論倡導、教育培訓、模擬實踐,在大學生心靈中頭腦裡埋下創業的種子,大部分人帶著創業的心態去就業,少數人勇敢地去創業,才是正途。

  誤區二、為融資而創業的投機風潮

  創業熱潮中,各種財富神話令人熱血澎湃,“創業”概念被扭曲了,如果不是搞個APP去融資什麼的,而是弄點小本經營賺點辛苦錢,都不好意思叫創業。一個個所謂網際網路創業專案,沒有絲毫贏利能力,連盈利模式都看不到,靠造資料、講故事就融***piàn***了天使融***piàn***A輪,融***piàn***了A輪融***piàn***B輪。君不見,馬佳佳、餘佳文們,千萬融資輕易得之於口水間?如今,已經可以看見大潮退去那些裸泳的身影。的確,移動互聯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創業機會,不斷會有新的偉大公司誕生,但”錢多人傻”資本過熱形勢下催生的泡沫,使大學生創業心態無形中受到影響,很多人好高騖遠不接地氣,也去醉心於為融資而創業。這樣的創業必然失敗。大學生創客,應該放飛夢想,更應該腳踏實地。

  誤區三、大賽路演成災做表面文章

  我們看到各種創業大賽、專案路演此起彼伏,有專案的大學生創客往往被拉扯得很疲倦,甚至有些浮躁起來,顧不上修煉內功和專心公司業務。大家都來出錢出力幫助大學生創業是好事,可是過猶不及,請客吃飯請人吃到吐就不好了,推動大學生創業有許多需要紮紮實實做的事。

  觀點總結

  一、所有大學生都應該接受創業意識教育,應該給予儘可能多的大學生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踐機會,只有少數的大學生可以馬上投身創業。

  二、做小微企業、做能盈利的企業,才是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方向,要激情不要雞血,放飛夢想也須腳踏實地。

  三、政府、媒體和社會力量,多一點鬆土施肥,少一點揠苗助長,多一點雪裡送炭,少一點錦上添花***luàn***。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