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故事

  青年創業發展比較好的國家都有較為健全有力的法律法規與政策體系促進大學生創業。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陳少軍和吳繼明:大學生廢舊手機中煉黃金

  從功能機到智慧機,手機市場歷經多次“換機潮”,每年被淘汰丟棄的廢舊手機成為汙染環境的隱形“殺手”。殊不知,廢舊手機也是一座富礦,湖北大學環創團隊的4名成員就從廢舊手機中煉出了黃金,近日還獲得了20萬元天使投資。

  舊手機裡藏“金”

  這個專案有做頭

  環創團隊成員,湖北大學2013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陳少軍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更新換代越來越快,日常生活中他發現,很多人對如何處理閒置的舊手機感到頭疼。

  而做過近2年手機代理和二手手機買賣的同班同學吳繼明卻認為,這些令人生厭的電子垃圾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因為,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的一項資料顯示,經過加工提煉,6700部廢舊手機可以產生700克至1400克黃金。

  去年11月,通過市場調查和實地走訪,陳少軍和吳繼明發現,目前廢舊手機回收渠道主要依靠街頭小販和廢品站回收。“一邊是每年數以億計的廢舊手機,一邊是不飽和的回收市場,讓廢舊手機煉出‘金’應該不是夢。”二人一拍即合,打算從廢舊手機中“掘金”。

  門外漢找來技術支援

  O2O收手機潛心“鍊金”

  為了弄清專案的技術難度、市場可行性和落地可行性,兩個體育專業的學生成了化學院和商學院的“常客”。後來,他們結識了化學化工學院2011級學生劉建鬆,並請到了化學化工學院的陳懷俠教授提供專業技術支援,團隊就這樣組建起來。

  據介紹,團隊成員在實驗室對18部手機的主機板部分進行提煉,通過與化學試劑進行反應和生物技術處理,1公斤的手機主機板中大約可以提煉金0.28克,銀2克,銅100克,鈀0.1克。大約25部廢舊手機可以提煉出1克黃金。

  “我們提煉出的黃金純度達99.95%,銅可作工業用銅。目前專案處於投資對接階段,我們正在加緊研究和改進提煉技術,提高提煉效率。”劉建鬆說,在前期技術和提煉工廠方面,他們還取得了武漢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援,並在回收渠道方面與電信達成合作協議。

  近日舉行的“武漢光彩·促進創業創新公益活動暨Top Doer全球創業周創業孵化行動”中,他們的“鍊金”專案獲得20萬元天使投資。陳少軍說,目前團隊正加緊籌建自己的網上舊手機回收站,以O2O模式打破傳統舊手機回收格局。

  2:3個80後女大學生開跑腿公司創業

  80後創業,創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近日,在福州羅源就有這樣一家貼心便民的“跑腿公司”,高溫難耐的天氣裡,如果你懶得出門,輕鬆打個電話,就有人幫你代勞,怎不讓人心動?公司的老闆是3名青春靚麗的80後女大學生,不少客戶親切地稱她們為美女版“羅源合夥人”。

  2013年7月26日,記者走進這家跑腿公司,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分隔成服務檯、倉庫、休息室等,客服人員正在繁忙地接聽顧客電話。公司合夥人之一的葉彩英笑著說:“這就是我們的總部,目前公司剛起步,我們有3名客服人員,2名工人負責為顧客跑腿。”

  葉彩英告訴記者,3年前她去浙江遊玩,從朋友口中聽說當地有“跑腿公司”,如果懶得出門,只要打個電話就有人代辦,十分方便。她頓時來了興趣,深入瞭解後,覺得很有市場前景,當時就萌生一個想法:如果在羅源也辦一家這樣的跑腿公司,肯定不錯。由於那時有工作在身,這個想法只好擱淺了。

  然而夢想的火苗並沒有熄滅。去年底,葉彩英回羅源,與朋友連小舟、葉麗琴商量創業意向時,她再一次提起這個想法,大家一拍即合。說幹就幹,3個閨蜜成為合夥人,具體分工後,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前期準備工作。

  她們開始奔走在羅源的大街小巷,有的詢問同城送件情況,有的親自跑城區各條路線計算路程時間,有的向市民開展問卷調查。長時間的勞累奔波,她們原本白皙的面板晒得黝黑,體重更是暴減。有一次,葉彩英在騎車跑路線時還不小心摔傷,父母見著心疼,就勸說她別幹了。可是她並沒有因此退縮,傷還沒痊癒就和夥伴投入工作中。

  經過幾個月的市場調查、宣傳營銷等前期準備,今年7月18日,公司終於正式運營。開業以來隨著高溫的來臨,市民的需求量漸增,業務量逐日攀升。為了保證24小時給市民提供便利,她們幾乎每天吃住在公司,節假日也不例外。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也有不少快樂的小插曲,“我們還當了一回紅娘呢!”連小舟饒有興趣地說,客戶林先生由於性格靦腆,想通過“跑腿公司”向心儀的女生髮起追求攻勢。每天下午,林先生總會打來電話,要求送飲料或水果給在某商場工作的黃小姐。頭幾次,黃小姐收到東西並不以為然,直到第五天,她的芳心終於被打動,羞澀地對跑腿人說:“你讓他明天自己來吧。”目前兩人已經成了一對甜蜜的戀人。

  葉彩英坦言,創業夢想路上雖然遇到不少艱辛,但面對未來她們信心滿滿。下一步,她們打算在做好羅源城區業務的同時,逐步擴大鄉鎮區域業務,並增設房屋裝修等業務,給更多人帶來生活便利。

  3:孫俊峰:北大碩士不當公務員上海創業幹裝修

  北大畢業幹裝修月入百萬元 孫俊峰幹裝修兩年內在上海買房

  熟練地刮牆、批膩子、打磨,除了架著一副厚眼鏡,穿著工服的孫俊峰看上去和普通裝修工人別無二致。但是,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實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畢業的一名碩士。畢業後,孫俊峰去當了裝修工人,引起了軒然大波。***6月16日光明網***

  北大碩士做裝修工?這事誰聽了都會驚訝。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從北大畢業的“天之驕子”,要麼走上仕途,要麼進入學界,要麼進入國際大公司,怎麼會從事這種辛苦的體力勞動,學豈不是白上了?這其實是對讀書、上大學的一種誤讀。

  從小孫俊峰一直很聽話,2006年考上大學時,家人把錄取通知書拿給村裡很多人看,當時在他家鄉是個新聞,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給家裡長臉了”。寒來暑往,幾年後孫俊峰碩士畢業面臨分配,獲得來自好幾個省市不同公務員崗位的選調機會。這次,家人希望他進機關當公務員。覺得這樣才配得上北大學歷。

  “從小就聽家裡的,但這次有點叛逆,因為自己性格不適應體制,想進社會撲騰一下,但不知道能幹嘛,做裝修是基於兩方面,一是身邊有人願意帶我,二是覺得做手藝人自由,那時有點理想化,想入行以後開家誠信的裝修公司!“儘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孫俊峰依然得先從力工做起。家人當然不同意,爭執到最後,孫爸爸氣的只留下一句話: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開始也很難,還出過笑話,工長當眾說孫俊峰太乾淨,不像個幹活的,於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髒再去工作。大半年後,瞭解多了,孫俊峰就開始想辦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後來自己也成了工長。

  “沒過幾年我就自己帶人做了,“家裝還可以,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室外裝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時候,我們也得在工地上幹活,手凍得全都裂了。”面對鏡頭,孫俊峰向記者展示手上的傷疤和老繭,現在的他帶著工人熟練地攪拌水泥,打孔,批膩子,儼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從厚眼鏡中,能看出他當年的學子情懷。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現在人買房子不容易,裝修時一定要保質保量,把每個家當作自己的新家來裝修,一點也不能馬虎。“ 每接到一個新單子,孫俊峰都會這樣和工人說。

  現在孫俊峰的隊伍與人裝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個工地,營業額超過百萬,但偶爾,他還需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碩士出來幹裝修工,多沒出息,家裡錢都白花了。”對此,孫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與戲謔,想要質疑他的人要麼一時語塞,要麼滿意地離開了。唯一讓他高興的是,家裡對他的選擇已經漸漸認可了。

  “要不是做裝修,我連房子都買不起。” 孫俊峰私下對記者說,用裝修賺來的辛苦錢,他幫家裡改善了居住環境,還置了東西,裝修工人對他而言,只是當初創業的起步, “哈下腰來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對鏡頭,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偶爾顯露出一點當年的意氣。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