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的配種技術方法

  野豬的配種技術的好壞會影響到最終的野豬的幼仔的產量,所以這也是養殖野豬的關鍵技術,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野豬的配種技術

  野豬配種技術特種野豬年產仔15—40頭,配種時間為出生後6—7月齡,以體重60—70公斤為宜。由於特種野豬靈敏度比一般家豬高,故無法採用爬跨臺、假陰道或徒手採精法,只能用自然交配法。當母野豬發情允許公野豬爬跨後,即可配種。一般在發情並允許公野豬爬後的12—24小時內配種均有效。

  吉林野豬配種掌握的火候可以外部看,母野豬能***地接受公野豬爬跨或母野豬的***從鮮紅變為紫暗,從腫脹變為稍皺縮,或配種員用手按壓母野豬後驅,而母野豬站立不動,都是適宜的配種時間。第一次配上後間隔6—8小時再重複配一次,可提高受胎率。

  提高野豬仔豬的成活率

   隨著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極大促進了對天然食品的需求,野豬以其草食動物肉質醇香、鮮美和營養更豐富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北京、廣東、福建每公斤50-60元仍極為搶手,且沒有家豬的市場波動,價格持續上漲。養野豬已成為中小投資者的首選專案,先期投入的養殖戶普遍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年收入在幾十萬到幾百萬者大有人在。但提高野豬仔豬的成活率是確保其高效的關鍵。

  母野豬產前做好保健、消毒、疫苗

  1、從產房抓起,進入產房母野豬必須全身淋浴消毒,產房用火焰消毒,確保母豬進入產房有個乾淨、舒適的環境。

  2、產前三天用平安混感10ml一針保健,產後用頭孢噻呋鈉+魚腥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三天。

  野豬養殖易出現問題

  1.斷奶過早

  在養殖野豬時,為使其早配種及讓仔豬提早上市,人為地提前斷乳。但野豬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如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胃腸功能較差、易出現疾病。

  2.飼料不合理

  野豬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佔70%,食量少,一天僅需喂兩餐。而有些養殖戶養野豬時全部喂全價飼料,使野豬長得太肥,導致不發情。雖然採取增加運動量、限飼等方法後可正常發情,但時間一般要推遲幾個月,既耽誤了時間,又浪費了飼料,增加了成本。

  3.不注重防疫

  許多養殖戶不重視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使用不規範、不科學。科學的免疫應該是根據當地的疫情而制訂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式。

  另外,一些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淡薄,養殖場隨意讓閒人蔘觀,且極少採取消毒措施。其實消毒是最簡單、最有效、最根本的預防疾病發生的措施。一般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並在養殖場門口、生產區門口與豬舍門口設立三重消毒池,人員進出都必需消毒和換工作服。

  4.不注重豬舍衛生和環境消毒

  豬的排洩物較多,容易造成細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豬舍衛生,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杜絕疾病的傳染。但目前大部分的養殖場衛生差,汙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據報道一隻蒼蠅即可攜帶600萬個細菌,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

  5.不注重技術學習和技術培訓

  野豬雖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豬強,但仍有許多基本知識必需掌握。目前一些養殖戶在引種時沒有經過正規場家的專業培訓,導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另外,在養殖時又不注重技術學習,不能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技術、管理的差異,其繁殖率、成活率、生長速度及經濟效益也相差許多。

  6.不注重豬種質量

  一些引種戶因貪圖方便與便宜,或被一些不法場家矇騙,引進一些含純種野豬血緣僅50%左右的特種野豬,其外觀、品質已與家豬相差無幾,其抗病力、耐粗飼、瘦肉率、營養成份等方面都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