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口瘡方法

  口瘡,就是口內生瘡,也叫口腔潰瘍,邊緣色紅,中心是黃綠色的潰爛點,疼痛劇烈,流口水,常伴口臭、口乾、尿黃、大便乾結等症狀。輕的口瘡只潰爛一二處,重的口瘡可擴充套件到整個口腔,甚至引起發燒和全身不適。不注意口腔衛生,或正氣虛弱,或病後火毒未盡,或平素過食辛辣食品,都是引起口瘡的原因。

  中醫治療口瘡,一般用瀉火解毒、清利溼熱的治法。常用竹葉10克、木通10克、生地黃15克、甘草5克、黃芩12克、燈芯10根,水煎服;或用黃芩、黃柏、梔子各10克、黃連5克,水煎服;或用清胃黃連丸,每次服9克,每日2次。大便燥結不通者,宜用牛黃解毒片,每次服2片,每日2~3次;或用牛黃清胃丸,每日服1粒,每日2次;或用大黃、玄明粉各10克,金銀花、連翹各12克,水煎服。在內服藥物的同時,宜用溫鹽水漱口,並在潰爛區域性外塗冰硼散、錫類散、青黛散等。

  用細辛外敷治病是我國古代民間流行的一個驗方,記載於《衛生家寶》一書,又被李時珍收錄到《本草綱目》中,從此被廣泛採用。治療範圍也從最初的小兒口瘡擴大到成人口瘡、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由於方法簡單,見效快,所以此方法一直很受歡迎。

  方法:將細辛10克搗碎,加適量溫開水調成糊狀,填入臍窩,上敷塑料薄膜,外用紗布蓋上,膠布固定,24小時取下,4小時後再敷。治療頑固性口腔潰瘍效果好。

  用藥期間應保持充足睡眠,全面營養,忌食辛辣,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大便通暢。

  用冬青葉***四季青葉***治療口腔潰瘍也有一定療效,現將使用方法簡介如下。

  1、

  將新鮮冬青葉洗淨,放在口內嚼爛,吐出口水,把藥渣敷在潰瘍處,半小時後吐出。每次用冬青葉1片***重症用2片***每天敷3次,3~4天為一療程。如復發,可重複使用此法。

  2

  將冬青葉洗淨後烤乾或晒乾,研成粉末,加入冰片粉***比例為10:1***,混勻後, 噴灑患處。

  有的口瘡特別容易復發,纏綿難愈,如果使用上述各種方法無效,可以試用知柏地黃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連續服用一個時期。並宜配合食用綠豆湯。也可在知柏地黃湯中加入肉桂3克,或在服用知柏地黃丸時,用肉桂3克煎湯送服,這就是“引火歸源”的治法,常能取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