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畸形的最佳治療方法

  腳畸形是指足部形態或結構的異常,正常人足部形狀是由相對稱的外在肌和內在肌維持其平衡。那麼,腳畸形有什麼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腳畸形的病因

  內翻足:由於腓骨長短肌癱瘓引起行走和站立時僅能以足外側負重和著地,腳向內側翻傾,跟腱也向內側偏斜。

  先天性足畸形

  馬蹄足:又稱下垂足、尖足。由於脛前肌癱瘓造成。在站立時僅能以前足著地,踝關節過度跖屈,足跟不能負重著地,患足跟腱攣縮變短。馬蹄足和內翻足常同時存在。

  外翻足:由於脛骨前後肌癱瘓引起,與內翻足形狀相反,僅能以足內側著地和負重,內側足弓往往下陷。

  仰趾足:也稱為跟足、跟行足。多見於腓腸肌及比目魚肌癱瘓和先天畸形所致,站立、行走、負重時以足跟著地,足尖上舉,踝關節背屈明顯。

  弓形足:足的縱弓明顯高於正常,足弓測量時角度減少。並無不適感。是由於足內在肌與外在肌受力不均衡引起。

  錘狀足:足橫弓過度鬆弛所致。

  扁平足:扁平足是指足弓消失。足弓是由足骨、韌帶肌肉共同構成的,正常時有橫弓和縱弓。人體足部的小骨搭積成拱形而成為足弓。當人體站立、行走和負重時,足部不是全部負重的,以跖骨和足跟主要負重,足弓常懸空以緩衝震盪,保護大腦和內臟,並使人具有很好的彈跳性。如果形成足弓的結構發育不良或是由於各種損傷,足弓消失即形成扁平足。有的有遺傳性。有的扁平足沒有不適感,有的則會出現疼痛,影響行走。

  此外,各種外傷造成足部瘢痕攣縮也可導致足部變形。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一種常見的兒童骨科先天畸形,其發病率為1/1000,男孩為女孩的2倍,單側稍多於雙側。其發病與骨骼、肌肉、神經及遺傳等因素有關。出生後即出現單足或雙足馬蹄內翻畸形,即足跟小、足跟內翻、前足內收內翻,各足趾向內側偏斜,此外常合併小腿內旋畸形。隨著年齡的增大,畸形逐漸加重。尤其在負重行走後,由於足背外側緣著地,常出現區域性胼胝。

  

  ***一***早期治療

  非手術治療方案

  1.Ponseti矯形方法:目前已經得到全世界的肯定,其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應用於年齡小於2歲的患兒***:

  手法扳正、石膏固定***Ponseti石膏固定***:適用於1歲以內患兒,將畸形的組成部分按一定程式逐個予以矯正,然後用石膏管型固定***通常門診固定4-6次***。

  石膏固定達到足部外展75度以上時可以進行跟腱鬆解手術,術後石膏固定3周,3周後拆除石膏,同時更換矯形鞋。

  術後佩戴Dennis-Brown矯形鞋進一步治療,通常到4歲。

  2.法國按摩技術:

  新生兒應立即手法治療,操作時屈膝90度,一手握住足跟,另一隻手推前半足向外展,矯正前足內收,其次握住足跟進行外翻,最後以手掌拖住足底進行背伸,矯正馬蹄,每日多次手法矯正直至畸形矯正。

  ***二***手術治療

  但是對於錯過非手術矯形時機的患兒,或矯形後由於未按照醫囑要求佩戴矯形支具造成畸形復發的患兒,則根據其不同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對症手術治療。

  1.廣泛軟組織鬆解術:任何一期廣泛性鬆解治療馬蹄內翻足的一般原則包括:

  ①手術完成時鬆開止血帶,並電凝止血;

  ②必要時使足處於跖屈位,仔細地縫合皮下組織和面板,以免面板張力過大;

  ③術後2周首次更換石膏時,可把足置於完全矯正的位置。

  2.跟腱延長術:對於錯過跟腱鬆解手術年齡的患兒***一般2-3歲***需要將鬆解跟腱,使跟骨下落需要進行跟腱延長術,將跟腱行Z字切開。術後石膏固定6周。

  3.脛前肌外移術:適用於馬蹄足早期輕度復發,或治療後殘留前足內收畸形的兒童。

  4.外固定支架:對於大齡僵硬性馬蹄內翻足患兒***一般5歲以上***,足部骨骼已經骨化,單純通過軟組織無法矯正畸形,可以使用外固定支架技術,術後需要定期調節支架,外觀基本滿意,但會殘留足踝關節僵硬。

  5.足部截骨矯形術:有很多手術方式,一般患兒年齡大於5歲,根據其畸形情況選擇不同部位的截骨,可以與外固定支架聯合矯正馬蹄內翻畸形。

  6.三關節融合術:適應徵:10歲以上兒童;合併跖骨內收、後足內翻、跖屈三種畸形;可以考慮行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