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內外合治痛風

  痛風是因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其表現為高尿酸血癥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屬於中醫風溼熱痺範疇,筆者從2002年~2005年間採用中藥內服外敷治療該病20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1 臨床資料

  20例患者均符合1977年美國風溼學會制訂的診斷標準。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齡35~60歲,平均47.5歲;病程7天~15年。X線檢查:3例有骨軟骨緣鄰近關節的骨質缺損,2例有腎結石陰影,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20例。第一躅趾關節受累8例,雙膝關節受累2例,右足關節受累5例,右膝並跖趾關節受累5例,伴痛風石4例。舌質紅,苔黃膩,脈滑者10例,舌質紅,苔微膩,脈濡5例,舌質紅,苔薄5例。屬溼熱阻絡,血脈瘀阻者15例,兼見肝腎陰虛3例,兼見脾胃虛弱者2例。20例血尿酸均升高,血沉增快者4例,類風溼因子陽性1例,抗“0”均<500u。

  2 治療方法

  2.1 內服方藥 四妙散加味,基礎方:蒼朮20g,薏苡仁30g,黃柏20g,淮牛膝15g,防己15g,金錢草60g,車前子15g,白花蛇1條、全蠍10g,忍冬藤30g,地龍15g,路路通15g,延胡索15g,白芥子15g。兼肝腎陰虛加入川斷12g,桑寄生12g;兼脾胃虛弱加入白朮12g,淮山藥12g。每日1劑,分3次口服。

  2.2 中藥外敷 處方;虎杖、澤蘭、八角楓、重樓、丹蔘、一枝蒿,按10:10:10:10:10:1比例,打粉備用,每次取適量粉末用醋調敷患處,每日1次。

  以上治療15天為1療程,治療3個療程。治療期間停服其它藥物,忌食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骨髓、蝦、魚、花生、豆腐等***,戒酒。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佈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癒:症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關節腫脹消退,疼痛緩解,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未愈:症狀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

  3.2 治療結果 臨床治癒12例,好轉8例。起效時間2天~1周。未見任何毒副反應。1年後隨訪,患者均控制高嘌呤飲食,無1例復發。

  4 討論

  痛風病服用西藥秋水仙鹼,有一定療效,但毒副作用較大,複發率高。本病屬祖國醫學“痺證”範疇,其病機為:溼熱阻絡,血脈瘀阻。病久可兼見肝腎脾胃虛損之象。以痰溼瘀血為本病的病理特徵。內服方中四妙散清熱利溼;防己利水消腫;金錢草、車前子清利溼熱;白花蛇、全蠍祛風通絡止痛;忍冬藤清絡中風溼熱;地龍清熱通利經絡;路路通、延胡索、白芥子活血通絡止痛。外敷方中虎杖、澤蘭、八角楓、重樓、丹蔘、一枝蒿活血化瘀、清熱利溼、消腫止痛、直達病所。本療法採取清熱除溼化痰,活血化瘀通絡,兼顧虛損的治則,內服外敷並施,所以病邪易祛,止痛消腫效果顯著,且無毒副反應,較西藥複發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