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常見疾病

  北方的冬季天寒地凍,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和室內外溫差變大,正是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等疾病高發的時候。那麼有哪些呢?小編和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下面文章對您有幫助哦!

  :肝病

  易患人群: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如酗酒、暴飲暴食、不愛運動等。

  冬季天氣寒冷,人們經常在一起喝酒,並吃一些辛辣、油膩、肥厚的飯菜,而這些習慣都容易引起肝臟損傷,導致酒精性肝病,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蛛絲馬跡>

  主要症狀:全身乏力、腹脹、厭食、厭油膩、低燒、黃疸等症狀,此外患者還有發胖跡象。

  預防措施:生活規律,注意飲食,適量運動。

  :消化系統疾病

  易患人群: 暴飲暴食者,大量飲酒者,原本患有潰瘍病者。

  冬天裡早晚溫差較大,而且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驟然變冷,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隨之降低,容易導致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和原有潰瘍病的復發。 另外,打麻將也會引發胃潰瘍。

  此外,冬天吃火鍋過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尤其是飲酒都會引起胃腸黏膜損傷,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道出血。 還要注意的是,火鍋湯好喝但容易導致痛風。

  預防措施

  注意保暖,生活要有規律。

  注意飲食,切忌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辛辣食物。

  慢性胃病者對含有鞣酸的水果特別敏感,如柿子、葡萄等,建議有胃病的人少食。有潰瘍病的患者要按時吃藥,症狀加重或出現黑便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呼吸道疾病

  易患人群:老年人、兒童、患糖尿病或腫瘤等慢性病者。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傳染源為患者和病毒攜帶者。在發病的最初三天,傳染性最強,病毒隨打噴嚏、咳嗽或者說話噴出的飛沫傳播,老年人、體弱者、吸菸者、嬰幼兒最容易被感染。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臟病患者易併發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現:咽喉癢、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淚、打噴嚏、咳嗽、輕度發燒、頭痛和咽痛。很少出現發高熱和全身痠痛的症狀,發病週期短,容易治癒。普通性感冒如果治療不當很容易發展成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預防措施:

  要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注意保暖。

  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多飲水,多吃水果,適當補充維生素C。

  注意通風,每天開窗通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

  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等。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到人員密集、通風不好的場所最好戴口罩。

  感冒、氣管-支氣管炎等疾病不僅通過呼吸道傳播,而且能通過接觸傳播,因此要注意個人衛生,要勤洗手。

  一般來說,在北京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左右是流感流行期。重點人群如老人、學生最好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兒童腹瀉

  易患人群:兒童,尤其是6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

  冬季的兒童腹瀉通常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對於此病一般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大多數孩子一週左右會自然止瀉。嚴重者很容易發生脫水,或出現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主要症狀:前期通常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燒、流鼻涕、嘔吐,容易被誤診為感冒。隨後出現腹瀉、嘔吐,一天腹瀉十多次,嚴重的甚至腹瀉三四十次。孩子出現精神萎靡和脫水症狀,如果不及時診治可能危及生命。 <警惕腹瀉背後的疾病>

  治療措施:及時補充水及電解質。對於輕度腹瀉的患兒,可口服足夠的液體預防脫水。用米湯500毫升加1.75克鹽分次喂服,也可用500毫升白開水加10克白糖加1.75克鹽煮開後分次喂服,醫院已配製好的口服補液鹽給患兒服用更合適。嚴重患兒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預防措施:冬天家長應該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對孩子的食物要嚴格把關,餐具及玩具要經常消毒。進食生冷食物要慎重,飯後半小時食用水果為宜。

  :心腦血管疾病

  易患人群: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糖尿病者。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的總稱,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出血、腦梗塞。冬季由於氣溫低,引起機體外圍的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的上升,心臟負荷增加。另外寒冷顫抖,身體耗能產熱,心臟耗氧量加大。

  發病時表現:突發或持續頭暈、頭痛、眩暈,肢體活動障礙;心前區疼痛,心悸、胸悶、氣短,部分患者伴有噁心、嘔吐;嚴重者出現摔倒、意識不清等症狀。

  預防對策

  要注意保暖,適當活動。

  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

  規律生活,注意勞逸結合。

  控制體重很必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祕。

  定期體檢或檢查,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按時服藥,不可突然減量或停藥。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等藥物,以備發病時及早服藥。一旦發病要儘快和120、999急救機構取得聯絡,儘早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