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什麼原因

  孩子粗心是什麼原因?怎麼解決?下面就由小編來講解孩子粗心的原因以及解決孩子粗心的辦法。

  為什麼會粗心?

  大多數人原本是不希望“粗心”的,但在潛意識裡認為,“粗心”只能算是個大家都會犯的小毛病。為什麼會這樣呢?很簡單,人人都不會把“粗心”看做“無知”。因為粗心不是不會啊,既然不是不會,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問題,當然也就不太值得讓人擔憂。況且誰都會粗心,誰都免不了出錯,在這樣的自我解脫的意識中,對“粗心”的放縱和寬容也就不難理解了。

  比如有個同學在一次考試中,有一道題目由於不會做而丟了分,會很生氣,感覺自己很無能,甚至很悲憤。可如果要是因為粗心而丟了這道題目的分,那麼這種自我譴責和埋怨的情緒就會淡化許多。

  “如果不是因為粗心的話,這回應該考100分!”——家長常說,孩子也常說。當母親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這個學期你孩子考的怎麼樣?”“唉!別提啦,我的孩子這回要不是因為粗心,能考100分呢!”或者“這次他因為粗心被扣了3分,要不這科成績能在班裡排到第二”之類的話,乍一聽,似乎有很多遺憾和埋怨;可隱隱之中,又透出些許的滿足和自豪。

  孩子粗心的危害

  1、粗心比無知更糟糕,更可恨

  在做練習的時候,一道題結果不對,通常會有兩種原因。

  第一種,完全是由於不會。

  另外一種情況是,經常有的孩子在做題時多個0;或者少寫單位了;或者小數點的位置錯了;或者上邊一行是23,換了行以後就32;或者把一個字寫錯了„„總之,不是由於不會而導致的錯誤***您和孩子要想想到底有多少類這種粗心的現象***。

  而最令人遺憾的是,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看到一道題目不會做,往往批評和指責更嚴厲一些,“你是怎麼搞的,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做不來?!”

  而要是由於粗心而造成的丟分現象,則常會用相對緩和的口氣說:“唉,怎麼這麼不小心,如果這樣這樣,你不就做對了嗎?”“下回要注意啊!”

  殊不知,在對待這兩種不同的現象上所採取的不同態度,孩子放鬆了對“粗心”的警惕,忽視了對“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對“粗心”危害的認識。盧梭有句話很精闢:“人之所以犯錯誤,不是因為他不懂,而是因為他們自以為什麼都懂。”

  一個概念,從無知到有知的改變是很容易的,而一種“粗心”的現象卻是可以經常不斷重複發生的。從這個對比可以很好地看出,哪一個危害更大。列寧曾說過:“無知比偏見離真理更近一些。”我們也可以毫不誇張地套用這句話說:“無知比粗心更容易獲得真理。”不怕“無知”,因為不會的可以學會,不懂的可以學懂,而“粗心”就可怕了,因為孩子們以為“粗心”不是“無知”,所以就一次再一次毫無顧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痛苦地做錯,從而浪費許多時間,喪失了許多可能的機會。

  所以粗心比無知還可怕,更糟糕。粗心是由於對粗心的無知造成的。

  2、粗心會養成習慣,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好改變了

  由於對“粗心”的忽視,粗心一次次地在學習中出現,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種慣性,而自己還是不能清醒地認識。

  許多同學都曾經經歷這樣的情況,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自以為這次考試成績應該不錯,可結果又是不盡如人意,很多是由於“粗心”造成的問題,雖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結果往往會對自己喪失信心,會認為自己再用功,學習成績也不可能得到提高。那麼在這個時候,孩子的自信心會逐漸遭到了打擊,對學習就逐漸失去了信心和興趣。試想,“缺乏鬥志”怎麼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慣性,變成習慣,就再也不好改變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大家都太熟悉了。為什麼有的人從小到大,還總愛丟鑰匙、錢包。只要仔細留意,但凡事業有成的人,哪個做事不是嚴謹細緻,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細”。

  古希臘有句名言,“性格即命運”,那麼性格是如何養成的呢?是習慣!那麼“習慣”又是如何養成的呢?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反覆。

  這就是教育家為什麼會強調的一點——“要從小養成好的習慣”這句話的原因!

  所以“粗心”是一種很糟糕的現象,如果不幸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的話,成功的可能性必然會大打折扣。

  3、粗心不是缺點,是錯誤

  家長在聊起或批評孩子的時候常常會說:我的孩子最大缺點就是粗心„„

  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每件事情都會有不足,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為有不足,這個世界才會進步,人也一樣。有時候,人的缺點在某些時候是缺陷,有時候可能就是優點,所以我們常說:個性無好壞。打個比方來說,一個人愛發脾氣,這應該算是缺點,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諒這個缺點的,但發了脾氣就去打人,這就是錯誤了。而這樣的錯誤是應該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大家可以容易發現“缺點”和“錯誤”的區別,但由於它們常常很相似,我們往往會把它們混淆,經常把“錯誤”當“缺點”。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我們思想裡對“粗心”的危害認識不足,對“粗心”的屬性認識不清,才會造成了我們對“粗心”的忽視,對“粗心”的寬容,甚至對“粗心”的放縱。

  綜上所述,想要解決“粗心”這個問題,如果在思想上沒有足夠、正確和清醒的認識,那麼“粗心”的問題是解決不好的,它會像幽靈一樣隨時出現,會銷蝕本已擁有的成就,更會妨礙將可能獲得的成就。

  “粗心就是錯誤”的論點或許有些偏激,但是有道理的。至於“粗心”造成的後果有時候表現的不是很大,但無論如何我們對“粗心”的關注都應該非常警惕和嚴肅。所以,我們對待“粗心”的態度應該——寧左勿右!

  4、“粗心”的現象絕不是“寫錯字”,“抄錯行”這麼簡單

  我們前面談到,一道題目做錯的原因通常有兩種,一是不會,二是粗心。很多學生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拿到一道題目的時候,想了好半天沒有想出來,這時候別人給了一個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來了。還有在考試的時候怎麼也想不起來,下了考場,得,想起來了!這樣的現象該算什麼呢?算不會吧,有點委屈!算會嗎?可又不是!所以很多學生就對自己寬慰地說,沒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沒有做出來。而實際上,由於對概念掌握不夠精通,理解不夠深入,導致不能正確解決題目,而這實際上就是不會!是學習上的“盲點”,在學習上有多少這樣關鍵的漏洞往往會被“粗心”這個詞給掩蓋了。

  孩子粗心怎麼解決?

  方法一:幫助孩子找到“粗心點”

  我覺得,很多孩子粗心,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這個地方有問題,換言之,就是沒有重視,過分的關注難題,大題,孩子們的心思就不在容易題,小題上,這樣的話,大題做對了,小題卻反而錯了,大家都知道,中考的難題-中等題-容易題的比例為6:2:2,所以,舍易求難,得不償失。所以很多孩子很聰明,反應很敏捷,但是考試卻總考不好,為什麼?因為他在陰溝裡翻了船。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的陰溝,然後給這些陰溝足夠的重視,時刻警醒自己:曾經在這些小陰溝裡翻過船。

  方法二:讓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

  一個孩子的作業本、作文本里到處都有錯別字,孩子因此很自卑,他的媽媽對此也很無奈。

  於是,孩子的媽媽便去請教兒童教育專家,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媽媽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她和這個孩子一起統計和整理他作業本里的錯別字,整理完之後,她和孩子都驚奇地發現:原來,總是寫錯的字就是那麼幾個。最後,她讓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本,把整理出來的錯別字寫在這個本子裡,並且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些字寫錯的原因,把這些也寫進本子裡。 在媽媽耐心的指導和孩子的認真堅持下,一週以後,這個孩子作業本里的錯別字已經明顯地減少了。

  如果你的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你不妨讓他準備一個錯題本。

  其實,只要對“粗心”問題進行詳細地整理,這些問題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識上得到糾正。孩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大腦就會自動提出預警和反應,這樣,“粗心”的現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為冰很滑,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走,因為小心翼翼,所以犯錯誤的可能自然會少了很多。

  方法三:考前

  還有就是考試前可以先花上幾次分鐘,想想自己的問題,自己容易犯錯的地方,然後在考試中碰見這些時,就會變得格外的謹慎。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平時多加練習,每次做題之前,至少是寫作文之前就先花上很短的時間回憶一下自己會在什麼地方丟分,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很敏銳,那個時候,稍微有點錯誤,孩子也能很快發現。

  希望孩子能堅持練習!抓緊改掉壞習慣,爭取趕超第一,我想,這個時候,前幾名比的,不是能做對多少道題,而是能少錯多少道。不是能多得多少分,而是會少丟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