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種植技術

  鬱金香特性為夏季休眠、秋冬生根並萌發新芽但不出土,需經冬季低溫後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開始伸展生長形成莖葉,3~4月開花。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種球處理

  鬱金香下種之前,種球需要經過低溫的處理,5℃或者9℃處理最為合適,可直接進行種植

  種植時間

  庭院栽培的鬱金香需要在每年的10月下旬進行種植。

  庭院種植方法

  庭院中的鬱金香種植時行距應當保持在14-16cm左右,底肥要施足,覆土深度4cm最為適宜,溝深15-20cm,種植後要注意及時澆水。在發芽和開花十分,施加薄肥2-4次即可。

  盆栽選盆

  在中科選擇10-20cm直徑的花盆。盆地墊上瓦礫,磚石等作為排水層,再加入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土壤。這裡要注意,土壤的選擇應當用新土,栽過的舊土不可食用,以防病蟲害的感染。

  盆栽種植方法

  將10-15cm口徑的花盆種植1-2個種球,18-20cm的花盆每盆種植3-5個種球,栽種的時候種球的頂部應當與土壤的表面平齊。

  栽後放到陰涼的地方進行觀察3-5天左右即可,然後澆透水放到室外進行養護。當盆土的表面在1cm一下的時候就需要澆水了。

  每年的12月到翌年的2月應當使用塑料薄膜將花盆整個寶珠,放在室外通風向陽的地方,保持5℃根系即可生長。盆土澆水要澆透,不幹不澆。

  鬱金香的種植技巧

  繁殖

  常用分球繁殖,以分離小鱗莖法為主。秋季9~10月分栽小球。母球為一年生,即每年更新,花後在鱗莖基部發育成1~3個次年能開花的新鱗莖和2~6個小球,母球乾枯。母球鱗葉內生出一個新球及數個子球,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可於6月上旬將休眠鱗莖挖起,去泥,貯藏於乾燥、通風和20~22℃溫度條件下,有利於鱗莖花芽分化。分離出大鱗莖上的子球放在5~10℃的通風處貯存,秋季9~10月栽種,栽培地應施入充足的腐葉土和適量的磷、鉀肥作基肥。植球后覆土5~7釐米即可。

  秋季露地播種,深度1~1.5釐米。母球鱗葉內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次春可發芽,四至五年才能開花。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

  常規栽培

  地栽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pH6.6~7,深耕整地,以腐熟牛糞及腐葉土等作基肥,並施少量磷、鉀肥,作畦栽植,栽植深度10~12釐米。一般於出苗後、花蕾形成期及開花後進行追肥。冬季鱗莖生根,春季開花前,追肥2次。3月底至4月初開花,6月初地上部葉片枯黃進入休眠。生長過程中一般不必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天旱時適當澆些水。其栽培管理要點基本與風信子相同;只是鬱金香品種間易雜交使品種混雜,應注意隔離栽植。鬱金香鱗莖含澱粉多,貯藏期間易被老鼠吃掉,應注意收藏。

  鬱金香屬於鱗莖植物,它需要經過一定的低溫階段,並在花莖充分生長後才能正常開花。

  常規栽培是一般的栽培方式,是沒有對鬱金香鱗莖進行過冷處理的栽培方式。

  栽培前的準備在種植鬱金香前,需要制定一個完整的生產計劃,計劃包括選擇整理種植場地、如何獲得鬱金香種球生產用具準備,盆栽的還得準備配製盆土和容器。

  鬱金香鱗莖應該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性土壤中,其根系生長最忌積水,選擇的地勢一定要排水通暢。種植畦,畦寬一般為溝深 30釐米,地勢平坦的地方開溝應深一些。第一年種植的土壤如果土質較粘,可以每100平方米用兩個立方泥炭和5公斤複合肥做底肥進行土壤改良。鬱金香不宜連作,前一兩年種植過鬱金香的土地最好不再進行種植。種植鬱金香前的一個月應對土地進行深翻暴晒,消滅病菌孢子,併除去雜草。然後選擇晴朗天氣,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澆灌深度達10釐米以上土壤消毒後用薄膜覆蓋,覆蓋時間在一週左右。揭膜之後,把土整細,準備種植。

  栽植栽種在向陽排水好的沙壤土中,一般土溫穩定低於12℃以下時可以考慮種植。深耕後宜施用腐熟的牛糞和其他的磷鉀肥每平方米施用五氧化二磷7~10克氧化鉀1 3~15克入土深度約為鱗莖高度的2倍,株行距為鱗莖橫徑的2~3倍,覆土後不再澆水,但須加蓋穀草,以提高土壤溼度並防止土壤板結。待幼芽剛出土展葉前,施1次稀薄的氮肥;現蕾後加大肥料濃度10%肥90%水。生長期間一般不澆水,只要保持土壤溼潤即可,若天氣乾旱,可澆1~2次透水溼潤深度15釐米左右。作為切花使用的,應在花蕾完全變色時剪取,瓶插的觀賞期約10天。

  溶液或福爾馬林溶液浸放30分鐘,晾乾後種植。生產性種植的密度可以控制在12×12釐米或13×12釐米,根據品種不同而略有差異。一般葉片直立性強,植株矮小的品種可以適當密植。

  如果是展覽性種植,可以放到20~25釐米,栽植的深度為種球頂距土表4~5釐米。栽培後澆一次透水,以防止乾燥脫水。鬱金香多為盆栽觀賞,作地被植物及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