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文化如何帶動創業

  關於進一步弘揚創業文化。全民創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抓全民創業就是抓科學發展。下面小編介紹?

  據人資部統計,今年1月至3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8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32%;今年的良好就業開局得益於多方面的政策,其中包括加大對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扶持;接下來的就業工作安排,也包括進一步健全創業政策扶持體系。

  應該說,以創業帶就業,是一個老生常談、常談常新的話題。本文從進一步弘揚創業文化、進一步落實現有的創業政策兩個方面,談談發掘以創業帶就業政策潛力的問題。

  關於進一步落實現有的創業政策。各級政府已經提出了很多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關鍵是要抓好落實工作,從讓利於民的角度,為創業者提供便利和優惠。需要進一步落實的政策包括:一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分級設立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把創業服務延伸到基層,為各類創業主體提供“一站式”服務。二是公益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按照政府扶持專業機構、專業機構服務企業的原則,搭建創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培育各類創業中介服務機構。三是發揮各級工商聯、商會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形成創業人員互相幫扶機制。

  四是根據創業者的需求,組織開展創業專案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服務,建立創業資訊、政策釋出平臺,疏通創業者交流互助的渠道。五是建立創業用工服務體系,為創業者及其招聘的員工提供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六是發揮網際網路的作用,推動網路服務創業體系的建設,為創業者提供政策、行業、專案、市場和科技資訊服務,方便創業者開展網上招聘、產品推介、專案招商、電子商務等業務。

  其實,發掘以創業帶就業政策潛力的途徑,遠非上述兩個方面。但不論是什麼途徑,這方面潛力的發掘,都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政策發現、創新和互動的過程。

  關於進一步弘揚創業文化。全民創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抓全民創業就是抓科學發展。在全社會形成濃郁的創業文化,有利於啟動民資、挖掘民力、開發民智;有利於激發社會潛力,把龐大的勞動力資源變成人力資本,把充裕的民間資金變成生產投資,把大眾求發展的迫切願望變成自覺的創業行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持久的內在動力。鼓勵全民創業、進一步弘揚創業文化,政策的潛力是多方面的,比如,通過多種形式和多種途徑,倡導崇尚創造、褒揚成功、寬容失敗的價值觀;倡導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精神。

  創業文化介紹

  創業文化植根於一個商業性生態系統,它們深深地立足於地方乃至整個社會。它們體現地方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更推動地方和社會的發展。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創業文化的提出,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性產物,創業文化體現著社會歷史發展觀基本問題的撞擊和融合。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即人類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和社會意識即人類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社會心理、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藝術、科學和哲學等基本要素?的關係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認識和解決社會歷史問題的出發點,是社會理論的基石。雖然社會意識的產生及其內容是以社會存在作為自己的物質基礎,並且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但是社會意識一經產生,又具有巨大的相對獨立性,即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對經濟政治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進步的思想意識對社會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反動腐朽的思想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消極阻礙的作用。

  認識社會歷史的發展,不能不探究這個社會理論的基石;理解創業文化這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性產物,我們更不能不挖掘其存在的社會理論基礎。感悟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更能說明創業文化這個系統性社會工程,並不單單指的是經濟或文化,而是經濟及其文化二者的“相濡以沫”,在經濟創業中發掘價值觀文化,以價值觀文化牽引創業、經濟的騰飛。

  著名企業管理理論家楊先舉教授在談到“企業文化”的構造時,從結構方面作三個層次的認知分析,即內層文化,幔層文化與表層文化。同樣,我們對創業文化也可以作如是理解,將創業文化看成是由價值觀、組織制度與標誌品牌三個部分組成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標誌品牌文化是價值觀部分的溢露,既受制於價值觀部分,也受制於組織制度部分;同時,標誌品牌部分和組織制度部分對價值觀部分也起反作用。因而,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候又會通過抓具體事物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即由表及裡,依次抓起。

  價值觀部分是內隱的、處於深層狀態的文化,是創業文化中的核心。我們之所以說,“創業文化”具有威力,能“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第十四章***,指的就是價值觀這部分內容。有理想才能有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不竭的動力,擁有共同的價值、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創業文化的群體擁有與共同的創業導向,才能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體,才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華西村——這個組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我國當代新農村建設的典範,早在1995年就名列中國鄉鎮企業最大經營規模的第三名和最高利稅總額的第一名,村裡沒有一個暴發戶,也沒有一個貧困戶,就是得益於華西幹部奉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處事公正、淡泊名利、樂於奉獻”。華西企業奉行“精益求精、開拓創新、追求信譽、服務第一”的“華西精神”。

  組織制度部分,處於創業文化的第二層次,即幔層文化。它發端於創業文化的深層。這一層次的文化,也起著教化人的作用,通過它協調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從而使創業文化的價值觀部分得以貫徹和實現。華西村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明星村,也是與村裡始終保持著一套班子、幾塊牌子的組織機構的作用分不開的。平時,注重發揮村、支“兩委”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會議、學習、交流制度,通過各種形式的討論和交流,讓幹部、村民及時瞭解新情況新問題,學習新知識,提高新認識,解決新問題。同時還建立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以約束華西人的行為。我們在華西村看不到二流子、乞丐之類不三不四的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育和學習,華西人的素質明顯提高,華西的工作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標誌品牌部分,處於創業文化的第三個層次,是表露在創業者及其創業產品等相關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屬於“外顯文化”。這個層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創業者的行為舉止上,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的言行舉止上;也可以表露在產品的貨真價實、創業行為的誠實守信上;表露在創業環境的可持續性的文明創業上;表露在滲透於創業者身上的求實、冒險、團結、拼搏等創業精神上。可以說,這個層次的文化實現了創業文化由內到外、由虛及實、虛實結合的形態更迭。“海爾——中國的世界名牌”,海爾洗衣機的質量效能,是世所公認的。經過7918次的高標準效能測試,海爾洗衣機的各項效能指標均列第一,從而淘汰了世界上許多著名洗衣機制造商,進入了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海爾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的產品成果顯示,是與海爾人敬業報國的理念精神分不開的。敬業報國的中心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忠”就是真誠,“忠”就是回報,海爾人就是要用最好的產品和服務來回報使用者、回報社會、回報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