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理論案例分析

  企業要從觀念上重視案例分析,選擇正確的分析方法,有系統地開展分析活動,並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使案例分析為企業發揮積極的作用。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婭麗達移動電商的蛻變祕訣

  婭麗達是一個成立了20年的金牌女褲品牌,在全國各地有專賣店和商場專櫃近2000個,這在過去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優勢和資本,但在移動電商來臨的時候,卻成為我們轉型中最大的痛點。

  為什麼?我們做移動端會觸及線下店的業績,初始時公司內部因為體系大就很難達成一致方向。網際網路時代,時機又很重要,一旦錯過風口,再跟上腳步就會很難,而統一內部思想會花費很多時間。且原有的傳統電商想實現新增長很難***雖然做天貓淘寶之類的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傳統電商,但是移動電商的迅速發展,亦不由得他們不承認了***,天貓的流量都是用大筆的廣告費推出來的,運營成本實在過高。在現在整體消費力度下降的大環境下,真的不必要在傳統電商上投入過多了,所以我們決定進軍移動電商領域。

  試水移動電商的迷茫

  2013年農曆八月十五婭麗達開始做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用的有贊系統,有贊系統的營銷玩法挨個玩了一遍,而且是高管層帶頭和團隊全員一起參與到遊戲中。同時也做了很多親近粉絲的活動,然而並沒有什麼作用。當時作為一個傳統企業裡的新部門,在企業內部以各種眼光看結果的時候,可以想象當時電商部在中間所處的尷尬位置。2014年,一年的時間,我們都在做電商業務的基礎工作,做微信公眾號、做商城,但是帶來的轉化卻很少。當時很多粉絲微信還沒有繫結銀行卡,我們從教他們綁銀行卡開始,中間還會遇到很多不願意綁卡的情況,前期打基礎的時候真的很不容易,從內到外都很有壓力。沒有一個特別亮眼的玩法的時候,團隊的不停嘗試階段是很迷茫很痛苦的。

  混沌中迎來曙光

  起初的一年內沒有什麼起色,慶幸的是婭麗達的最高層一直認定移動社交電商是趨勢,不斷地給予人員、物質和精神的多方面支援。說到轉折呢,是在2015年“3·15”微商假貨,“三無”產品的大量曝光。這對於微商來說可謂是滅頂的災難,而對婭麗達這種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反而成了優勢,市場開始重新洗牌。藉助婭麗達20多年的品牌背書,我們開始做全員分銷,在線上開始招募代理,當月業績超過2014年一年的線上業績,出現了大爆發的喜人勢頭,一下子在網際網路同行圈裡傳開,先是河南區有幾十家代理一起培訓複製模式,隨後開始在西安等地進行復制。婭麗達在移動電商方面迎來了黑暗盡頭的耀眼曙光。

  移動社交電商的三招必殺

  借勢大風口建立分銷帝國。在全民創業的時代,我們的模式不同壓貨、投錢的微商模式。玩起了全員開店,首先從員工內部開始,只需要下載有贊微小店即可一鍵分銷商品。把廣告推廣的費用用於分銷商們的分銷利潤,大家雙贏誰會拒絕呢?現在我們已經有29萬分銷商。

  成立婭麗達商學院。移動社交電商時代,每天都在變化,婭麗達女褲全員分銷模式成功了,但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除了給參與者直接的利益價值,還要為參與者輸出更多的價值,那就是學習,只有學習才會更好地持續發展,於是,婭麗達商學院成立了,並通過三個模組為所有的參與者輸出價值,讓大家與婭麗達一起成長:

  1.內部員工培養計劃。做社交的裂變傳播,首批種子使用者應該是企業的員工以及加盟商,他們的分享與信任背書一定程度刺激著身邊的人。

  2.分銷商全方位培養。給分銷商們培訓產品知識的同時,也要提升他們的營銷技能。他們通過商學院學到的知識不僅適用於婭麗達的分銷,對個人能力也是種提升。

  3.分享模式,服務同行,共同發展。很多同行業的商家,也想學習婭麗達的移動社交電商模式,對於這些我們是不保留的,在網際網路時代就應該遵循這八個字:精進自己,分享他人。

  粉絲員工化的深入參與。小米的參與感一度激發了很多企業的複製,婭麗達也是一樣,最初是策劃了一場關於時尚建議的互動玩法,結果很不理想。不痛不癢的建議無法使使用者真正感受到自己對產品帶來的影響,參與度很低,導致無分享慾望,發現了這個不足後立即改變策略:讓使用者參與深入產品的源頭來——女褲版型的設計。

  我們的設計師在設計階段就會把小樣發給線上各級代理,由這批鐵桿粉絲根據他們在一線對市場需求的感知提出修改反饋意見。經過這麼一個過程,把我們和市場需求深度連結起來。

  貨樣不再是高高的在設計室內,而是由設計室到粉絲再回到設計室完善,然後再投入大批量生產。對分銷代理來說,因為參與到了婭麗達的運營中,銷售的熱情一下子爆發出來,線上的業績也帶動起來了。

  二:

  名創優品:2年1400家店背後的擴張邏輯

  28個月、1400多家店、2015年全年銷售50億元……

  在這個實體零售業哀鴻遍野的時節,名創優品以火箭般的開店速度和業績逆勢增長,成為零售連鎖界一顆耀眼的明星。

  從2013年11月在中國開出第一家店,到2016年3月,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名創優品已經開了1400多家店面。

  相信研究連鎖企業的人都清楚這些數字背後所蘊藏的含義:

  一家誕生才2年多的企業,憑什麼能短時間開出這麼多店,而且還是200多平方米的百貨店?

  以店均15人的配置,1400多家店、20000多人的人力資源又是如何解決的?如何降低連鎖擴張中新人業務相對生疏的負面影響?

  名創優品又是如何管理店面的?為何沒有像很多連鎖企業那樣,擴張越快、死得越快?

  名創優品瘋狂拓店的背後,究竟有什麼“圖謀”?它的瓶頸又在哪?

  極簡主義的勝利

  關於名創優品如何成功的解讀有很多,從大的方面講,是中國製造的勝利;從中的方面講,是“質優價廉”這種低毛利戰略的勝利;從小的方面講,是名創優品供應鏈整合的勝利。

  但在陳引榷看來,名創優品某種意義上講,是極簡主義的全面勝利。

  這種極簡主義,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設計風格上,更是貫穿了名創優品從選品到店面整體的經營思路。

  設計極簡

  作為名創優品的全球聯合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三宅順也先生一直推崇日本的極簡美學設計風格。關於產品的設計風格,在此不多說,看看名創優品的產品會有最直觀的感受。

  商品極簡

  目前名創優品的店面面積普遍在200平方米左右,SKU***單品數量***大概在3000左右。對於一個品類繁多的小百貨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怎麼辦?

  極簡!

  具體來說,就是每個品類只選擇最暢銷的一款或幾款單品。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1.款型簡單,利於大批量採購,降低採購成本;2. 數量巨大的起訂量,有利於整合到更加優質的上游廠家;3. 在有限的空間陳列更多的品類,豐富商品。

  以最近上市的“名創優品·花漾年華”系列香水為例,雖然是和國際香水製造業大佬法國奇華頓合作開發,但首款香水的售價僅為39元。對於奇華頓來說,之所以“屈身”低價香水,我相信名創優品所帶來的巨大訂單量來得更為現實。

  但是,這種商品極簡也給選品和產品設計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設計師和買手們必須憑著自己敏銳的市場嗅覺,從全世界多如牛毛的商品***趨勢***中選擇或設計最有可能暢銷的款式。

  而一旦選品或者款式選擇錯誤,不僅會影響店面業績,還會造成庫存積壓,降低商品週轉率。

  以通常的一家店3000個SKU計,保守估計也涉及近千個細分品類。商品採購的壓力可想而知。據名創優品商品總監竇娜透露,2015年店面商品動銷率在8***%左右。對於一家自己研發、自己設計的零售製造商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為了保證這3000多個單品的暢銷率,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葉國富對陳引榷透露,名創優品每個月至少會設計出800多款單品,從中選擇不到100款產品上架。而每週的選品會,已成為葉國富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

  在陳引榷看來,雖然Zara已成為各類快時尚品牌學習的典範,但Zara選品仍然屬於服裝這個大的品類,而名創優品則涉及近千個細分品類,其難度更大。

  名創優品憑什麼能夠做到?

  葉國富給出這樣的答案:

  1. 名創優品的團隊常年浸染在小百貨領域,每個人分管幾個行業,整天跟這個行業的各種商品打交道,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市場感覺,選起品來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2. 我們的設計師,和廚師一樣,在上崗前要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統一設計哲學和設計思路。陳引榷個人的理解是,在名創優品,經過系統的培訓之後,大多數設計更像是一個流水線上的技術活兒,而不是一門天馬行空的創意活兒,這有點像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一樣;

  3. 名創優品有著強大的供應鏈資源,全球上千個一流供應商,本身也有強大的設計能力,名創優品也會和供應商一起打造明星單品。

  服務極簡

  我們知道,相比於商品、SI***店面識別***等硬體的標準化,服務的標準化更加困難。連鎖店一旦服務過重,很容易帶來兩個麻煩:

  1. 人員培養的難度會大幅增加。人員的培訓是最難的,而且需要時間;

  2. 在連鎖擴張中很容易出現服務變形、服務不到位等各種問題,嚴重影響擴張的質量。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服務行業的連鎖企業也開始逐漸“去服務化”,比如呷哺呷哺新推出的餐飲業態“湊湊”火鍋,就完全採用自助下單、如超市般自助選菜等各種自助服務,降低服務的比重。

  名創優品深知此點,所以它“逆天”地喊出了“名創優品不做服務”的口號,甚至要求店員不要打擾顧客,以讓顧客更加自然地選購商品。

  為了進一步簡化服務,在陳列商品時,名創優品在商品標識牌上詳細展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相關資訊,讓顧客一目瞭然,以減少對店員的商品諮詢。

  用葉國富的話講,即使顧客諮詢店員,店員對商品的介紹也逃離不了指示牌上的資訊。換句話講,名創優品根本都不用對新員工專門培訓商品知識,而商品培訓恰恰是一個繁雜的工作。

  那麼,名創優品的員工既不用介紹商品,也不用做服務,那他們日常主要做什麼?

  以平均200平方米的店為例,配置15個員工,其中店長1名,店員14名,兩班倒。店員主要做3件事:

  1. 陳列,把商品按要求擺放整齊;

  2. 衛生,保持店面的整潔;

  3. 防盜,保證貨品的安全。

  你覺得這種店員好找嗎?

  所以,對於其他連鎖企業來說,1400家店、2萬店員是一個沉重的壓力,而名創優品很容易地就解決了。

  至於店長,名創優品團隊在過去十餘年積累的基礎班底,加上並不複雜的店面管理工作,很容易通過招聘和從店員中快速培養出店長。

  從50億元到100億元:哪來的底氣1年業績翻倍?

  2015年,名創優品1100多家店貢獻了50億元銷售額,而最新的規劃則是2016年實現100億元銷售額。

  在店面數量不可能再成倍增長的背景下,名創優品到底哪來的信心在1年內實現業績翻倍?

  根據銷售額=店面數量×單店銷售額的基本公式,要實現業績翻倍,無非兩個路徑:加速開店;提升店面銷售額。名創優品的做法是,選擇重點品類,做深做大。

  加速開店

  目前,名創優品已有1400多家店面,其中80%以上的店面在中國,新加坡有50多家店,迪拜有20多家店,其他的店則分佈在世界各地。

  根據名創優品的規劃,2016年底,國內的店面數量將達到1800家,基本覆蓋國內大部分城市。同時,將加快國際化開店步伐,而國際化也是公司未來的重點。

  做深品類

  在兩年多的門店運營中,名創優品從眾多品類中逐漸發現了一些“大單品”,比如眼線筆,10元一支,一年多點的時間,全球賣了超過1億支。

  這一次,名創優品選擇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香水。其預期是3年內,僅香水一個品類賣到100億元。

  名創優品的打算是,通過拉低香水的售價,使香水從奢侈品變成日用品,加快使用頻次,讓消費者從之前的1天1次,上升到1天好幾次,“甚至在家可以當空氣清新劑使用”。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名創優品一方面與國際大牌香水公司合作,將首款產品的售價定在39元,傳承一貫的“優質低價”原則;接下來將在各個店面營造香水售賣的氛圍,重點推廣。為此,名創優品甚至製作了有趣的香水百科全書,在店面發放,以教育消費者。

  未來,名創優品會選擇幾個大品類重點突破,做深做大,從而支撐起企業的高速增長。當然,這其中的難度也不言而喻。

  讓世界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中國製造

  在葉國富的規劃裡,全面超過“師傅”無印良品已經指日可待。他更巨集大的願望是,希望將名創優品開遍全世界,讓世界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中國製造。

  “越到後面,我的店越多,採購成本就越低。當我的量大到在國外的售價比當地零售商的採購價還低時,你覺得消費者會選擇誰?”葉國富說。

  他給陳引榷描繪了一幅理想的藍圖:未來,名創優品的全球銷售額將達到5000億元,其中中國500億元,佔10%。屆時,每個國家的生活用品百貨都可由名創優品來解決,而不用再千里迢迢到中國來。

  配合這個巨集偉的目標,他進一步描述到:未來,除了在中國和美國兩個市場不做電商,其他國家將線上線下同時運作;同時,名創優品在這些市場將不僅做擅長的零售業務,連批發也會一塊做了。

  “你可以把未來的名創優品理解為屈臣氏+宜家+淘寶+京東+蘋果+優衣庫的綜合體。”葉國富也承認,這一切都得益於中國製造的優勢,“沒有中國製造,就沒有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不願乾產品,名創優品就替它幹了”。

  但願葉國富的理想能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