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開火鍋店

  重慶最有名的是什麼?當然是火鍋了。但是重慶的火鍋店很多,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味道。“想在重慶城創業搞火鍋,這裡面水深得很,這忠縣小妹子真是勇氣可嘉!”《我要自己闖出一片天》講訴了1.35米的女大學生李密的創業故事,感動了很多讀者,而且大家也願意幫助她度過創業初期的難關。

  其中,有讀者向她捐酒,有讀者要去照顧生意,還有好幾個火鍋店老闆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生意經”傳授與她。

  選址和裝修都需要改

  重慶市火鍋協會的副祕書長朱江渝經營著一家著名的火鍋企業,在全國有近200家分店。

  昨天下午2點,在火鍋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的朱江渝來到李密經營的火鍋店中。此時,李密正在前臺算賬,空蕩蕩的店裡沒有一個客人,幾個服務員站在角落裡打著哈欠。“你好,我叫朱江渝,是重慶火鍋協會的,也是家福火鍋的老闆。”由於火鍋店實在太出名,著實把李密嚇了一跳,趕緊跑上前握手歡迎。

  “首先選址不是很好,這個地方客流量較少,而且消費人群註定了火鍋店只能走中低檔消費標準路線。”客套話不多說,朱江渝直奔主題,指出了店裡存在的問題。

  李密聽得很認真,並不時地將朱江渝的話記在本子上。由於李密開的是老火鍋,所以,朱江渝建議李密逐步將店內原有的裝修風格變成古典風格,這樣會更吸引顧客。

  手把手地教她炒鍋底

  “湯太黑了,沫子太多,而且味道不鮮不香,這是鍋底沒炒好的緣故。”嚐了一口火鍋湯,朱江渝又立即指出了湯色和味道上的缺陷。

  他告訴李密,鍋底不宜炒太久,不然顏色就會發黑,而且沒有香味。“一般都炒4個小時,算不算久?”在大師面前,李密一下子顯得很外行。朱江渝笑著告訴她,一般炒1個半小時就足夠了。

  朱江渝還來到廚房,手把手地教李密配製鍋底。只見他一手挖出油料,放到電子秤上一過,準確無誤的一斤重,隨後各種配料有序而精確地倒入鍋中。“油和水按2:3的比例,這是最標準的,否則吃著不脆爽!”這壓箱底的訣竅,朱江渝也毫不保留地說了出來。

  不一會兒,朱江渝配製的火鍋端上桌,湯色明亮清澈,不僅沒有沫子,還飄著一股子濃香。“差得太遠了。”嘗過了大師“作品”後,李密不禁感慨道,自己還要好好地向大師學習,做出更加完美的火鍋來。

  重慶好人送來30件啤酒

  “光是味道做好了還不行,還要有宣傳營銷策略才能吸引人。”朱江渝建議李密先搞打折優惠活動,進店客人每人贈送一瓶啤酒。“啤酒我給你提供,全部免費,這個你甭擔心。”正當李密還在盤算成本時,朱江渝的慷慨讓她喜出望外。

  就在這時,“重慶好人”魏茂和帶著價值2000多元的啤酒***30多件***來到了店中。原來,老魏也是看到李密的故事後前來的。“看來我們都想到一塊去了!”得知對方的來意,朱江渝和老魏不禁相視一笑。隨後,兩人又開始為李密“出謀劃策”。

  “在創業初期,我也曾經因為經營不善而虧本,所以現在特別能理解小李的心情,這個時候就需要前輩的指點和幫助。”朱江渝稱,“她還是個小女娃兒,有這種精神就一定會成功,我只想幫她少走彎路。”

  “能夠得到這麼多好心人的幫助,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李密告訴記者,自己由於身體的缺陷,比較要強,不喜歡在別人同情的目光中生活,但是熱心人的真摯和誠懇深深地打動了她,“衝著大家對我的幫助和鼓勵,我也要把店好好開下去,一定要闖出名堂來!”

  建議改名“1·35老火鍋”

  昨日打進重慶晨報966966熱線的還有不少火鍋館老闆。

  王先生在沙坪壩經營火鍋館四五年了。聽了記者的介紹,王先生說:“她店裡請的夥計太多了,這不利於控制成本。像我的店10多張桌子,5、6個工人就足夠了。”

  楊先生經營火鍋館也有幾年了,他的建議是“要開發兩個特色菜才行”,同時把店名改為“1·35老火鍋”,特色葷菜定價35元,挑選幾個時令蔬菜定價1元。“這樣把老闆的特色和菜品的特色結合起來。”

  李密聽了這些前輩的話,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之前我還很迷茫,對創業有些灰心,現在心裡又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