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蔬菜種植視訊

  有機蔬菜種植需要選擇好質量的種子,制定種植計劃,清潔土地,病蟲害防禦。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

  品種選擇,在有機蔬菜種植的初始階段,因得不到已獲認證的有機蔬菜種子,我們選擇使用了未經禁用物質處理的常規種子。選擇適應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特點,且對病蟲害有抗性的蔬菜種類及品種。選擇好的種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制定有機蔬菜輪作計劃,輪作是指同一塊地上有計劃地按順序輪種不同型別的作物和不同型別的複種形式,在向有機農業轉化過程中,輪作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輪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把用地和養地結合起來,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樣性,使土地肥力和土壤環境逐漸改善。營養好了,種植出來的蔬菜能更好,更加的有營養。

  清潔田地,對田地的環境進行徹底清理並深翻晒白,在生長季節拔除病株、摘除病葉、病果、卵塊等,作物收穫後徹底打掃清潔基地,保持田間衛生可以有效地減少越冬或越夏有害生物數量,以減少病害基數。

  配套栽培技術,通過培育壯苗、起高畦栽培、秸稈覆蓋、肥料調控、植株修剪等技術,充分利用光、熱、氣等條件,創造一個有利於蔬菜生長的環境,以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也能讓種植的蔬菜營養價值更高。

  病蟲害防治,有機蔬菜在生產過程中的病蟲草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運用各種農業調控措施,創造有利於植物生長髮育而不利於病蟲害繁殖的環境條件,壓低病原數量、提高植物抗病性、減少蟲害的基數。以食物鏈的關係,除去病蟲害。

  有機蔬菜的種植技巧

  ***一***地點選擇

  冬季反季節蔬菜生產的地區,要求選擇在氣候溫暖、陽光充足、處於平原區域低海拔或丘陵的地方,水源方便,土壤條件適宜,並儘可能有擋風屏障***如北面高山屏障或其它建築物***,避免冷風直接襲擊。

  ***二***品種選擇

  冬季反季節蔬菜生產要選擇耐寒、抗病性強、早熟的品種,秋延後品種還要求苗期耐熱。如辣椒有更新4號、更新5號、湘研9號辣椒、湘研10號辣椒、湘研11號辣椒、廣椒2號、辣優4號,茄子有豐茄1號、豐茄2號,黃瓜有津雜三號黃瓜、津雜4號黃瓜、津春4號黃瓜,早青一代西葫蘆等都是良好的保護地栽培品種。

  ***三***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冬季大棚蔬菜保溫防寒

  營養缽育苗:黑色塑料營養缽具有白天吸熱、夜晚保溫護根的作用,在陽畦內擺上塑料營養缽育苗,外界氣溫在-10℃左右時,畦內溫度在6~7℃,營養缽內溫度在10℃左右,幼苗能緩慢生長,不受凍害。

  配製熱性營養土:雞糞是熱性糞肥,牛糞是黏液豐富的透氣性糞肥,二者腐熟後各取20%,拌細土60%。這樣的營養土吸熱生熱效能好,秧苗生態環境佳,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植株耐凍健壯。

  分苗時用生根素灌根:生根素是用鈣、磷、鋅等與長根有關的幾種營養元素合理配製而成的。鈣決定根系的粗度,磷決定根系數目,鋅決定根系的生長速度和長度。使用生根素後,根系可增加70%左右,深根增加25%。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不會因缺水缺素造成抗寒性差而凍傷秧蔓了。

  足水保溫防凍害:水分比空氣的比熱高,散熱慢。冬季室內土壤含水量適中,耕作層孔隙裂縫細密,根系不懸空,土壤保溫,根系不受凍害。所以秧苗凍害多系缺水所致,因此,冬前澆足水或選好天氣***20℃以上可澆水***灌足水可防凍害。

  中耕保溫防寒:地面板結,白天熱氣進入耕作層受到限制,土壤貯存熱能少,加之板結土壤裂縫大而深,團粒結構差,前半夜易失熱,後半夜室溫低,易造成凍害。進行淺中耕可破地面、合裂縫,既可控制地下水蒸騰帶走熱能,又可保墒、保溫、防寒、保苗。

  葉面噴營養素抗寒:冬季氣溫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弱,葉面上噴光合微肥,可補充根系因吸收營養不足而造成的缺素症。葉面噴米醋可抑菌驅蟲,與白糖和過磷酸鈣混用,可增加葉肉含糖度及硬度,提高抗寒性。凍害後葉面呈鹼性萎縮,噴醋可緩解危害程度。宜用100~300倍液,少用或不用生長類激素,以防降低抗寒性。

  晴天反覆放風煉苗:冬季晴天上午棚內最高溫度可達32℃以上,這時應該反覆放風,使室內外溫差縮小,使植株緩慢適應環境,健壯生長。謹防一日猛長,十日受寒,造成閃苗和凍害。

  補充二氧化碳:碳、氮對作物的增產作用比為1:1,作物對碳、氮比的需要量為30:1,目前廣大農民都認識了氮的增產作用,卻忽視了碳的增產效果。冬季棚室蔬菜易徒長黃化,太陽出來後1小時可將晚上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吸收,12時左右便處於碳飢餓狀態,氣溫高時可將棚膜開開合合,放進外界二氧化碳,提高抗性和產量。氣溫低時閉棚,人為地補充二氧化碳,可增強作物抗寒力,大幅度提高產量。

  及時蓋苫保溫:一般棚室,白天吸熱貯溫,晚上釋放能量佔室內總量50%~60%;土壤吸熱放熱量佔20%~30%;空間存熱佔20%~30%。根據當天氣溫,蓋苫後1小時室溫就可能保持到18℃左右。若高於18℃可遲些蓋苫,若低於18℃則要早些蓋苫。

  選用稻草苫:稻草苫導熱率比蒲草苫的導熱率低,護圍防寒效能好,加之稻草苫質地軟密,可減少傳導失熱,室內夜間最低溫度可提高2~3℃。

  蓋多層膜保溫:大棚內育苗,苗床上覆蓋薄膜,再於1米高處支撐一小拱棚,晚上在小拱棚外或距大棚內20釐米處,再覆蓋一層薄膜。這樣不加溫也可育成各類秧苗。定植後,地面壟上覆地膜保墒控溼提溫,但不要封嚴地面,留15~20釐米,使白天土壤所貯存熱能,晚上通過沒覆嚴的地面向空間慢慢輻射,使早上5~7時最低溫度提高1~2℃。在草苫外覆蓋一層膜,或在距膜20釐米處支撐一膜,形成保溫隔寒層,可增室溫1~3℃。

  選用紫光膜:冬季太陽光譜中紫外線只有夏天的5%左右。白膜不能透過紫外線,紫光膜可透過紫外線。紫外線光譜可抑病殺菌,控制植株徒長,促進養分積累。選用紫光膜冬至前後室溫比用綠色膜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