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政策對房價影響

  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排程是我國近年來經濟研究的重點,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對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1、房地產調控從來都是有效的。歷史上,只要調控房價肯定是跌的,但總是小跌就開始放鬆調控,大跌就出臺刺激政策,所以對於未來房價不要抱著調整到2018年的預期。

    2、動不動預測中國房地產未來一年漲跌如何的都是騙子。因為中國房地產並非完全市場經濟,走勢非市場化。而且從全國看,實際分化非常明顯。一個字漲或者跌,也不代表全國。

    3、房地產沒有一直漲,當然也沒有一直跌,漲是主流。但2-3年必然會出現一次調整,有樓市調控導致的也有市場自發導致的,但的確是跌過。

    4、房價未來3-6個月走勢看金融信貸政策,未來6-12個月走勢看經濟基本面情況,長遠發展看人口。

   5、中國房地產最重要的經濟指標是6.5%。

    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6、房地產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行業,看房地產的發展其實有人說他是夜壺挺恰當,經濟發展需要時。他就會刺激,不需要時,他就會調控。

    7、買房不要看專家如何說,天天忽悠的專家,自己企業乾的越來越小,你指望他能教你什麼?有房的,有多套房的也不多。自己都搞不定的,你指望能學會什麼?

    8、房地產歸根結底已經是金融屬性,所以普通人買房就別看政策了,看看餘額寶的收益率變化比你看政策有用的多。***1-2個月週期***

    9、買房別扎堆,普通人買房一定要考慮逃生指數,看著漲的多,賣不掉有什麼用?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買房首選是有學區有地鐵的住宅,然後是城區住宅、公寓,最次才是郊區。

    10、未來城市級別這個概念失效了,一二線和三四線的劃分意義不大,反而是城市圈、城市群會成為房地產投資的熱點。

    11、別因為單價10萬就嫌貴,別因為單價1萬就瘋買。即使總價一樣好,城區的小房子遠比郊區的大房子保值。

    12、房地產稅是多項稅種,大部分人關心的是其中的房產稅,持有稅制的改革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出的,但在2017年兩會會不會出現時間表,是影響未來的一件大事。

    13、珍惜自己的第一次,首套房首套房信貸資格,不要隨隨便便用掉,未來這可能是普通人最大的本錢。

    14、認房又認貸,是一個標誌,不出這個政策代表政府調控的目的依然在限制漲幅,如果出這個政策,那就是打擊改善,調控的目的就是降價了。

    15、2017年對於開發商來說,最關鍵的當然是資金鍊。所以很多人說的,誰能借到跨週期的長錢就是牛逼的,所以在12月依然有企業在美元強勢的情況下,依然借入美元債。

    16、中國房地產還遠遠沒有到崩潰的時候,因為城鎮化率才56.1%,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9.9%,兩者之間存在著16.2個百分點的差距。這其中,除部分城市落戶難外,大部分都是買不起房的打工族,需求基礎依然存在。

    17、買房就是賭博,雖然都想賺錢,但抄到底部的概率太低,2015年初,2009年除。2012年初、2014年底,這四次底部,找對了,還要賣對。太難,在未來高房價下波動節奏也會加快。

    18、對於房企來說,過去一年搶了地王的,肯定是要付出站崗幾年的代價的,歷史上,2011年後的地王,爽快的不多。

    19、一線城市的房價看新房已經完全失真,因為有限的土地供應量和控制的網籤節奏,所以看房價還是看二手房吧。

    20、從調控政策看,未來還有起碼10個城市會加碼,3-5個城市會升級到認房又認貸。所以二套房置換的必須控制好時間差,預留好首付上調的空間。

  信貸政策的主要內容

  中國目前的信貸政策大致包含四方面內容:一是與貨幣信貸總量擴張有關,政策措施影響貨幣乘數和貨幣流動性。比如,規定汽車和住房消費信貸的首付款比例、證券質押貸款比例等等;二是配合國家產業政策,通過貸款貼息等多種手段,引導信貸資金向國家政策需要鼓勵和扶持的地區及行業流動,以扶持這些地區和行業的經濟發展;三是限制性的信貸政策。通過“視窗指導”或引導商業銀行通過調整授信額度、調整信貸風險評級和風險溢價等方式,限制信貸資金向某些產業、行業及地區過度投放,體現扶優限劣原則。四是制定信貸法律法規,引導、規範和促進金融創新,防範信貸風險。

  信貸政策的綠色信貸

  環保總局和世行國際金融公司日前在京簽署協議,合作研究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信貸指南,為深化綠色信貸提供技術支援。

  2007年7月,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釋出《關於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範信貸風險的意見》。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環保總局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就是要借鑑國際先進經驗,推出一批針對汙染減排重點行業的綠色信貸指南,使商業銀行在審查信貸專案時能夠明確有關行業的環保要求,共同推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

  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是國際銀行業“赤道原則”發起者,制定了《環境、健康與安全指南》。這是目前國際專案融資通行的環保標準,對製造業、化工、能源、基礎設施等63個行業環境問題、解決方案和標準做了規範,便於指導商業銀行、投資者瞭解各行業的環保要求。環保總局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開展赤道原則標準研究與推廣專案,轉化國際先進的環保指南,這標誌著我國綠色信貸政策正在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