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的艱苦經歷

  隨著社會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展現在社會發展中。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更多的展現在創新和創業發展的基礎上。在這個創業社會裡,有很多大學生選擇創業尋找機遇。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女大學生網上賣零食一週進賬75萬 獲投資500萬寢室就是辦公室

  兩個好吃嘴大學生開了一家網店賣零食,沒想到做大了:輝煌時一天接1000多個單子,請30個同學幫忙,5個物流公司工作人員專門為她們服務,一週進賬75萬元!

  現在,她們甚至得到了500萬元的投資,準備組建公司、發展成全國連鎖。

  這一切,好像有點不可思議。尤其是發生在兩個小小的女大學生身上,但現在卻已經成了事實,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奇蹟是如何誕生的吧。

  小女生的賺錢攻略

  吃苦是種本事

  投資公司負責人沈先生說,來考察當天,這兩小姑娘就在家做了兩個家常菜招待他……沈先生被這兩個女生吃苦的本事打動了。“她們現在最想睡到自然醒,但還是堅持著每天早起。”

  同學是種本錢

  生意好時,兩個女生完全忙不過來,袁蘭發動了同班同學前來幫忙。每天十多個同學來幫忙,他們幾乎分文未取,堪稱“苦力”。

  廣告是種堅持

  她們像不法網站的人一樣,上徵婚網站掛美女圖,配自己店鋪的網址連結。最終被管理員給刪了。她們發的宣傳廣告被扔在了地上,又去撿起來繼續發。

  啟動資金

  每人向父母借了5000元

  川師大大二學生,袁蘭和王菊園,一個窩在屋裡收著網上訂單,一個配送著貨品。

  袁蘭,21歲,四川師範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大二學生,正與同鄉、同班、同寢室好友王菊園經營著一家網店賣零食。兩人的創業故事從大一就開始了。

  當時的她們沒有資金來源,紛紛把目光投向父親。袁蘭的家在大巴山,父母都是農民,並沒有太多的錢給她們,“每人借了5000元。”

  有了錢,她們先買下一個網址。萬事俱備時,兩人開始為網店定位——成都的辦公室白領,“有錢有時間吃零食,怕颳風下雨晒太陽。”袁蘭和王菊園想到賺辛苦錢,“農村出來的,不怕苦。”

  由於一些網店在退貨時會提出顧客自付郵費的要求,兩人便給自己定下了規則:凡是在她們網店買的東西,只要發現有問題,哪怕吃得只剩最後一點,都可無條件退貨!如此大膽的想法,讓人不得不對她們刮目相看。

  確實很難

  上徵婚網站掛假連結

  去年10月,網店開好了,兩人拿著剩下的錢到北門食品批發城,批發了幾千元的食品樣品回來,“每樣一兩包,拿回來拍照片掛網上。”最初,她們特別擔心沒人光顧,常安慰自己說“賣不了就自己吃”。

  事實確實如此。

  兩人的第一次推銷是在宿舍樓,她們挨個寢室去宣傳網站,“我‘強迫’一個好朋友買了一包泡椒鳳爪,3元,沒好意思賺錢。”這是她們的第一筆單子。

  之後,兩人分工,一個人在網上做推廣,另一個人印傳單發。

  袁蘭說,她們的網上推廣範圍很廣,“徵婚網都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在美女圖片下放上我們的網址連結。”當然了,沒過多久帖子就被管理員給刪了。

  兩個人將宣傳廣告印成傳單,原本想進辦公樓內發,但保安委婉地請她們不要汙染環境。沒辦法,只有厚著臉皮,每天早上8點就守候在辦公樓門口,帶著微笑將傳單發給進樓的白領們。那些被人轉身就扔在了地上的傳單,“我們撿起來繼續發。”

  半個月後,生意終於有了起色,一單、兩單地出現,讓兩小姑娘看到了希望。

  有了生意,物流卻成了問題,物流公司嫌單子少都不願意去接貨,還是她們親自把貨送到公司的。連物流都給臉色看,這生意真是憋屈。

  二

  大學生創業實錄:我們終於活下來了!

  大學生創業就是提前邁進社會的第一課,也是一個很好鍛鍊自己的機會,所以在讀大學的時候同學們都紛紛開啟了自己的創業路,當然不少學校也鼓勵大學生創業,並提供不少的支援,可惜能活下來的創業專案比例十分少,所以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個來自廣工大學生的創業故事給大家,希望可以給在創業路上的學生們一些借鑑。

  這個專案可以說幾乎與網際網路無關,他們的銷售和推廣工作大部分都線上下,其實我更看好線上下做得好的專案,畢竟網際網路只是一個輔助銷售的渠道而已,而且網路競爭大,通常剛創業的大學生在網際網路的優勢都不明顯。當大學生要直接面對網際網路上業務和品牌都十分成熟的競爭對手時,通常都毫無還手之力,所以線下和周邊的資源成為你最應該整合的力量,畢竟線下和身邊的資源你更容易瞭解和更容易獲得。事實上有不少實體店派傳單的效果比你做任何一種網路營銷的效果要好,所以做生意不能單純迷戀網路營銷,要學會找對營銷方法。

  阿聰

  我認識阿聰有兩年多了,當時他已經在做某品牌服裝,某品牌定位很明確就是服務大學生,為畢業生提供專用的面試正裝,而且是專門做男裝,女裝競爭太大,而且大學城的廣工校區男女比例達到13:1,所以選擇做男裝還是相對明智的。這專案是阿聰跟4個同學一起合作啟動的,大家湊齊3萬塊啟動資金就滿懷激情地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旅。專案裡阿聰是領頭人,負責進貨、推廣、銷售等工作,發展校園代理等等工作都由其他合夥人一起分擔。

  剛開始的時候店面開在番禺大學城商業南區,這裡來逛的人很少,整個商業區比較冷清,開在這裡最大的原因是租金便宜。由於人流量少,而且平時又要上課,所以做生意的模式需要適當地調整,這時誕生了一個奇怪的實體店銷售模式就是預約到店服務,這個不同於預約上門,而是你什麼時候有空過來店面,大家先預約一個時間,然後店主就會根據這個時間提前到店面等候,客戶來了就幫他們量尺碼,然後就挑服裝挑領帶等等,最後完成銷售,這種看似不好執行的方法,居然被他們做通了,下面阿聰分享了他的經營心得。

  南區舊店面

  由於南區很少人逛,想靠店面人流量促成生意是很困難的,所以工作重心改為發展學生代理,在學校的論壇發帖招,還有在宿舍招,只要推薦客戶來消費都獲得相應的提成,提成會根據銷量適當遞增。當時沒有建網站,所以就直接用新浪部落格來做官方網站,給學生代理看款式、下載款式圖片和學習銷售技巧,並且定期策劃活動印製傳單給學生代理去派發。

  除了發展學生代理,拓展更多銷售方式也是很必要的,這時候某品牌開始成為學生會舉辦比賽活動的贊助商,一般幾百塊錢或贊助一些領帶公文包作為禮品就可以了,然後在活動現場掛個廣告牌子。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廣告出來的效果一定不怎麼好,事實也是如此效果十分不明顯。當然做活動贊助除了作為品牌宣傳,還有一部分是跟學生會領導建立友好關係,而且他們一些部長都需要穿正裝,學生會內部也需要正裝,所以間接增加了銷售機會,而且學生會也會把某品牌推薦給其他同學,去年10月份就有一單學生會推薦的十幾人的單交給了某品牌來做。

  這樣下來一年時間,已經有不少同學習慣了某品牌的預約到店服務,有時同學們早到了,就會在店面門口等候,有時也會有幾個同學一起等門,因為這樣開始吸引了競爭對手的關注,在我們的店面旁邊和對面開起了男裝店,當然他們根本不知道客戶的來源,低估了客戶的忠誠度,這些客戶都是在電話或網上談好再過去的,所以忠誠度很高,但他們只知道這間賣男裝的店經常有人等開門來購買服裝,認為很多人會自己走來買服裝,所以他們最後都相繼關門了。

  因為沒有人指導,某品牌在經營的過程中也是一步一步摸索的,所以走了不少彎路,例如一開始都是給客戶一個一個來量尺碼,所以效率很低,一個下午才做7-8個客戶,最後發現比較快速和精確的做法是,先用現有的西服給客戶試版型,直到找到合適的肩寬就按該樣版的款型來做,一般只需要再修改衣長、袖長、胸圍就可以讓客戶穿到很合身的西服。當然這個方法其實在西服定製行業是很普遍的,所以大家以後創業前最好能認真體驗一下同行的服務和操作手法。

  單純的銷售服裝是很難做大的,所以必須要把某品牌品牌化,為了更好提升品牌形象,某品牌的服裝開始貼牌生產了,我們找到一家給G2000代工的工廠,讓他們幫忙做服裝貼牌,而且服裝都用G2000同樣的材料和車工來生產,所以服裝的質量比以前提升了一個等級!

  很快大家都畢業了,由於這個專案的利潤4個人分,確實大家都沒有分到多少,而且他們覺得繼續做下去沒什麼前景,所以其他合夥人都放棄了,阿聰以相對低的價格購買了他們的股份,然後花了半年的時間賺到錢還清給了他們。

  由於南區要拆遷改造,所以某品牌在2012年8月搬到大學城南亭商業街,這裡的人流量比南區要大,旁邊鄰近廣工和廣美,所以平時都有很多這兩間學校的同學過來消費。但有個問題人流量大了鋪租自然水漲船高啦,這時候雖然某品牌已經盈利了,但是純利不高,為了儘量壓縮租金,所以選擇了一個比較偏比較難找的鋪位,然後在外面掛些燈箱來引導客戶到店,這個店的鋪租加上管理費和一些雜費每月大概在1500左右。駿哥第一次過去的時候是阿聰帶路的,然後大家一起吃完飯我跟朋友逛逛整個南亭,回來就找不到他們的店鋪了,所以不是一般難找哦!

  南亭由於是大型商業街,所以也有不少競爭對手進駐了,某派、某拓仕、某衣人等有實力的品牌都開在最顯眼的位置,他們為了促進銷量大幅度降價,好像上一年他們的生意額都超百萬,甚至更高,可惜純利很低,甚至是負數,所以沒多久就關門了。這種打法很像淘寶做爆款,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就是大學生畢業後基本上就不再回來了,不像淘寶網店隨時點進去消費都可以,所以回頭客非常少,如果單純大幅度降價打折對店面資金壓力會非常大。

  某品牌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有條不絮的經營著,通過不斷擴大學生代理和拓展銷售渠道,在剛開業不久的9月份裡,銷售額一天最多有6000多,當天店裡擠滿人。阿聰說學生市場主要是9月-11月,第二年的4-5月份,這兩個旺季,想增大銷量就要主攻這幾個月,通過代理方式,社團合作方式,網路宣傳等渠道來做,其他月份就會把精力花在外面的市場。

  目前某品牌除了在大學城發展學生代理,在國內其他學校都有發展店鋪代理,有來自四川的,有來自中山、江門、肇慶等等學校裡的男裝店都成為某品牌的代理商,還有一家公司找到某品牌給他們的幾十名業務人員和行政人員量身定製工作服,這個就是品牌效應,所以大家如果做產品的時候不要忘記要把自己的產品品牌化,這樣事業才能做起來。

  經歷兩年多的時間,我們終於活下來了,有辛酸、有痛苦、有彷徨,但是我們活下來了!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