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會遇到的五個坑

  創業就像移民,時間會告訴你,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也許有一天我們能看到你敲鐘那一秒的輝煌,而為了這一秒,多少人隕落深坑,無緣握錘。我們從創業故事裡挖掘了幾個你還沒創業就必踩的坑,希望你能來個軟著陸。

  第一個坑,是你自己

  每個創業理念剛開始都會遭到質疑,你要問自己,別人說不行就不行嗎?就像別人說你行,你就真行嗎?你不需要從旁人嘴裡建立自信,反而要對商業有自己的價值判斷,這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

  只有市場不成熟的時候才有機會,也就是說,當所有人都覺得可行的時候,市場已經飽和。創業的大前提,是你在有自信的商業判斷上衝動一下,而不能反過來。

  第二個坑,只要努力就會有結果

  創業很多時候就是踩中了運氣的節點。程偉找不到合夥人,機緣巧合碰到了合適的CTO;好不容易有了司機沒訂單,2012年底下了場大雪,訂單一夜破千;如果沒有碰到合夥人,如果沒有下雪,如果沒有如果呢?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跑得動的最快速度不斷試錯,打磨產品,做到萬事俱備等風來。如果沒有滴滴,下雪又能成就誰?

  第三個坑,創業專案越垂直勝算越大

  “初創要窄小深重”、“精益創業”、“瞄準細分領域快速構建市場壁壘”等創業圈裡耳熟能詳的純乾貨一定讓你蠢蠢欲動。一旦開始創業,你在垂直領域裡積攢的一點點勢能立即就吸引關注。

  滴滴進入市場的時候有向線上轉型的易道用車,形成一定氣候的時候對手是擁有大量高粘性使用者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於定位的服務***平臺,如:百度、高德、大眾點評,後來選擇與騰訊地圖合作並打通微信支付***大城市當年就是靠滴滴打車券倒逼使用者開通微信支付,微信紅包都是後來的事情***,然後還有不斷用錢去砸的快的,做專車業務的時候還有來自國外的 Uber。沒有政府的紅標頭檔案,滴滴差點因為司機開車看手機不安全,和涉嫌擾亂車輛管理秩序等多種理由被要求下架。

  一個在功能上簡單到無法再簡單的打車 APP,背後確是慘烈的混業化拼殺。你設想的微創新背後,其實危機四伏, BAT、同行、政府也只是看得見的對手。你們共同的隱形敵人其實是時間,誰能快速搶佔市場份額,誰才能贏得戰役。

  第四個坑,創業者必須經驗豐富

  創業的他們的天賦是眼光和實現想法的能力。

  你得問問自己,你的公司沒了你行不行?真正推動大家向前衝的是你的願景,實現願景的瓶頸是你的悟性。工作經驗很可能成為你創業失敗的原因,在有成熟架構的體系裡成功和在市場化野蠻競爭下成功是兩回事。

  成熟企業通過流程化管理將犯錯機率最小化,造成節奏拖沓,難有突破。初創企業為了生存則必須高效試錯,找到最適合的打法,找到後還要不斷迭代。產業精英的創業優勢,不是工作經驗,而是通過工作積攢的產業洞察、人脈和資源。

  滴滴的程偉出身阿里,業務能力偏線下,他通過一個APP完成了傳統產業的O2O蛻變,靠的是把在阿里汲取的網際網路思維和線下鍛鍊的執行力捆綁出可嫁接在新業務上的軟實力。他眼光犀利,看準計程車市場疲態帶來的機會,同時有能力不斷闖關,才造就了現在的滴滴,而這些和工作經驗只有間接聯絡。

  網際網路時代創業,很多市場還沒被發現,在這一點上,年輕人作為陪伴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深度使用者,眼光更準,初出牛犢不怕虎就是天生優勢。

  第五個坑,創業者必須得有團隊

  誠然,作為創始人或CEO ,你的唯一任務就是用超人的想法去組織團隊,但你的死黨、家人、同學的加入往往是希望在情感的基礎上獲得經濟利益,這遠遠比不上在經濟利益基礎上建立起的情感走的長遠。

  你不是必須得有團隊,而是必須得有好團隊。所以有隱患的團隊不如沒有團隊,單打獨鬥一陣思路會更清晰。碰到心動的合夥人,你問問他們,他們最想要什麼?不是在你這裡,而是對生活、對人生要什麼。然後想想自己怎麼給他們想要的。

  滴滴的程偉能死磕下柳青***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柳傳志的女兒***,他一定是給了她用錢買不來的東西。其實最後有了夢之隊也不夠,不信到時候回來琢磨這句話,創業本身是孤獨的旅程,和團隊無關,創業者都擁有能享受孤獨的貴族氣質。

  我們只是挖了幾個你剛準備創業就會踩到的坑,讓你在創業前再思考一次,算是拋磚引玉。創業是心路,是歷程,是體驗極差的心路歷程。創業是個坑,真是你自己挖的。聽,又一個向前翻騰三週半抱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