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創業致富案例

  創業不僅有助於提高社會生產率,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還對新理論觀點的形成和建立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後者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看看那些,學習他們的方法,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85後殘疾女孩開網店年銷過千萬的勵志創業故事

  甜美的笑容,輕快的話語,如果不是隨身攜帶的雙柺,很難想象活潑開朗的黃銀華是位殘疾人。她19歲拄著雙柺獨自闖蕩武漢,從擺裁縫攤起步,到開服裝店、經營書店,再到開網店併成為阿里巴巴殘疾人銷售冠軍……如今,黃銀華線上線下的年銷售額已近千萬元。

  談及女性創業,她說最初只是想養活自己。而現在,她想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講述這個女孩開網店年銷過千萬,成電商導師的勵志創業經歷:

  疾病澆滅舞蹈夢

  拄雙柺獨自闖武漢

  “小時候,我愛唱愛跳,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名舞蹈演員。”黃銀華說,然而天不遂人願,1987年,年僅13歲的她被診斷出患有血源性骨髓炎,癱瘓在家一躺就是6年。父母帶她找過很多醫院,仍無法治癒,她的人生從此與輪椅和雙柺相伴。

  臥病在床的6年裡,她自學了高中課程,寫過很多詩、小說,甚至夢想過考大學,可她的身體狀況實在不允許。

  為了不讓父母操心,1993年黃銀華咬牙獨身一人從家鄉鄂州來到武漢,為了生存,她幹過裁縫、辦過書屋、還開了酒吧……“只要能嘗試的我都幹過。”湖北女子潑辣幹練的特性在黃銀華身上展露無疑。

  創辦職業培訓學校

  指導更多殘疾人就業

  早在創業期間,黃銀華就曾自費辦起一個殘疾人網站,幫助百餘殘疾人找到了工作。2009年,一個專門針對殘疾人的創業培訓基地,在黃銀華的操作下誕生。

  然而,培訓班各項成本每天都要支出,進展不順,出現虧損,2010年5月,培訓中心幾乎到了倒閉的邊緣。正在這時,她有機會面見了武漢市長阮成發,阮成發在聽取了她的想法後,讓武漢市相關部門特批成立學校。

  從一個小小的創業培訓中心,發展成為武漢陽光職業培訓學校,這是黃銀華從來沒想過的。在此基礎上,黃銀華陸續創辦跨境電商速賣通商學院,與阿里巴巴簽約合作培訓電商人才。

  2015年,黃銀華在武漢火車站附近投建1萬平方米的電子商務孵化器,計劃培育孵化電商企業1500餘家,幫助20000人實現電子商務類的就業。阿里巴巴也向她拋來橄欖枝,希望她能提供兩萬雲客服。“這非常適合女性在家就業,多一個媽媽在家實現就業,就少了一個留守兒童。”黃銀華說,她將聯合阿里巴巴、絲寶集團等企業為貧困女性提供崗位,幫更多人實現就業。

  網店營業額過千萬

  夢想幫更多女性實現就業

  “大家知道我年營業額最高的工作是什麼嗎?是開網店。”黃銀華娓娓道來,2009年,看準網際網路是未來發展趨勢的她,開了第一家網店,年營業額200萬,現在線上線下營業額近1000萬。“朋友們都跟我取經,我覺得不是自己多聰明,我只是選擇了網際網路,借網際網路低成本,把產品賣到全國。”

  然而,這小小的成功,只是黃銀華夢想的起點,“我的夢想是教育與公益,希望做大做強電子商務教育,幫助更多的人把東西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我更希望做強我的公益,幫助更多的貧困女性實現網際網路+就業,讓更多的女性在家就能通過電商、微商平臺實現就業,一個媽媽在家實現就業,就少了一個留守兒童。”

  如今,黃銀華網店有兩位客服,都是黃銀華曾經幫助的困難女性,其中有一位客服是襄陽人,因為經常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她不能外出打工,但農村沒有更好的賺錢方式,在黃銀華幫助下,她學了電腦,會開淘寶。“家裡有事,她可以與另一位客戶溝通值班。這樣可以在老人需要時可以盡孝心,孩子需要時做一個盡職的好媽媽,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5年來,黃銀華創辦的電商培訓學校共培訓電子商務從業人員3000餘名,其中,免費為1500餘名殘疾人培訓了電商知識。一些殘疾人通過系統學習後,開網店創業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與其說黃銀華是在教人創業,不如說她在利用資源整合,手把手幫人創業,這讓從她學校裡走出的學生,創業率達到50%以上,沒有創業的,也大多數都能在她的推薦下找到工作。她在自己的課程中,還加入了讓殘疾人親屬能參與的內容,目的是為解決殘疾人親屬不支援創業的問題。在這些特殊課程上,她以自己的創業經歷告訴那些親屬,創業都有一個過程,並不是一開始都能賺錢,而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援,這能讓殘疾創業者更快走過艱難的過程。

  她說,創業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哪天無法繼續發現問題,或沒辦法解決問題,發展也就停止了。“我自己也是經歷了新鮮期、磨合期和疲憊期,現在才進入相對的和諧期,但我不會停止,會向更高的難度和高度衝擊”。

  二:

  殘疾女孩70塊錢起家變成百萬富翁

  天生愛畫畫成就創業根基

  周彥俊的童年是灰色的。一歲半的時候,正在蹣跚學步的他得了小兒麻痺症,從此永遠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樣行走的機會。父親是個篾匠,經常外出攬活。年幼的他寄養在別人家中吃百家飯。但他並不甘心寄人籬下,十歲那年,他拄起柺杖開始獨立生活。窮苦的父親希望殘疾兒子學點實用的東西養活自己,12歲那年,他父親買了一臺縫紉機,讓他學縫紉。然而,周彥俊卻痴迷上了畫畫。沒有專業老師指點,只有狂熱的興趣,他的畫筆卻從不停歇:畫人物、畫動物……為同學們描摹小人書,給班級出板報。他筆下的人物、動物、植物惟妙惟肖。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畫畫竟成了他後來創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靠70元白手起家

  18歲那年,周彥俊的雙腳動了兩次大手術後休學了。從此,村裡人就經常看到一個雙腳打著石膏,雙手拄著柺杖,身背畫架的少年。他到處給人畫畫,一張畫賣兩塊至兩塊五。20歲那年,周彥俊迎來了生命中第一個轉機。這年他退學了。懷揣著父親給他的70元錢和朦朧的創業想法,他獨自前往縣城自謀出路。當地有個風俗,辦喜事盛行贈送畫匾。周彥俊認為這是個可以發揮自己特長的生意。進縣城的第一個月,周彥俊沒有賺到足夠的錢交房租,被房東掃地出門。周彥俊的忠厚老實打動了第二個房東,不但把房子低價租給他,還答應到年底再付房錢。有了落腳的地方,周彥俊留下生活費,把剩餘的錢都買了玻璃、顏料、畫框,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開始時他給人畫鏡屏,別人做壽,他就畫不老青松;別人結婚,他就畫龍鳳呈祥,再加上玻璃、畫框來提高檔次。鏡屏每塊成本2元左右,賣出去3.8元,周彥俊的原始積累就是從這一個個細微的2元差價彙集而成的。

  做大作坊遠走他鄉偷師學藝

  三個月下來,周彥俊攢了一筆小錢。從中,他看到自己能做得更大。做大生意資金顯然不足。於是,殘疾的他再次上路,這次,懷揣200元錢,遠去廣西柳州。本來想去找朋友借錢,沒想到碰上了生命中第二次轉機。錢沒有借到。滿心失望的他在柳州商場閒逛。商場內一種用通草做成的立體畫匾讓他眼前一亮。他認定這是可以開發的新產品,畫匾的邊角上印著一個印章貴州貴定。顧不得路途遙遠和行走不便,他坐上了前往貴定的長途車。也許是其貌不揚的原因,假裝成進貨商的周彥俊並沒有引起廠方的警惕,他仔細參觀了整個工藝流程,臨走時還買了一塊成品和半斤通草,帶回家研究改進。改進過的通草畫匾造型獨特,在喜好畫匾的湖南市場大受歡迎,甚至搶佔了廣西市場。

  上門訂貨的廠家絡繹不絕,其中還有他之前偷師的生產廠家。周彥俊順勢擴大小作坊規模。後來小作坊被漣源縣工商聯收購,員工增加到了40多人。

  自立門戶成了百萬富翁

  從此,周彥俊坐上了讓當地人豔羨的位置--公辦美術廠副廠長。然而,自立門戶的想法始終在他心頭激盪,他毅然辭職,籌辦興華工藝美術廠。

  啟動資金由朋友們東湊西湊而來。美術廠月收入從兩三千迅速躥升到幾萬元。周彥俊用近20萬買下600平方米地皮,建起300多平方米的廠房。此時他腦子裡已有產品轉型的念頭。雖然當年偷師學來的匾額生意不錯,但他參加廣州交易會後,意識到產品再不更新,客源必將不斷萎縮。自那時起,他吃飯睡覺都在琢磨開發新產品。終於,筍殼進入了他的視野,用它來做野鴨、鷹等動物的羽毛效果非常逼真。新產品一上市,反響出奇地好。他很快為這個新產品申請了專利。商家找上門來指定要包銷他的新產品,並定下協議,一天要150個,而當時他的工廠一天生產能力只有60個。為此工廠不斷擴大規模。後來,他的業務遍及湖南省40多個縣和北京、上海、四川等十幾個省市。數百萬元收入滾滾落袋。30歲的周彥俊在湖南成了創業神話。

  以上便是這位殘疾人創業故事。連周彥俊這樣的殘疾人都能去發憤圖強,那麼作為手腳完好的我們,如何不能為了個人創業夢想而去勇敢地拼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