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你成功的話題作文

  逼自己成功,就是告訴自己,成功絕不是躺在溫柔的月色下睜眼可見的星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僅供參考。

  篇一

  在非洲大草原上,羊一醒來就必須奔跑,否則將會被吃掉。

  獅子一醒來,也必須開始奔跑,因懶惰而產生的贅肉會使它們喪失追捕獵物的能力,最終被自然界淘汰。

  所以,無論你是羊還是獅子,生存的壓力都迫使你必須奔跑。

  所以,無論你是誰,只要是為了生存,就都必須在逼迫下努力前行。

  人的潛能巨大,但往往由於懶惰、僥倖、慾望、誘惑使自身的潛能無法得到充足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能量會在時間中消磨殆盡,最終讓人墮落、沉淪。此時,來自外部或內心逼迫--一種屬性為壓力的力量,會如同一針強心劑一般,滲入機體,滲入內心,啟用那最深層次的力量,喚醒人的鬥志,激發人的潛能,令人在旋窩中停止沉淪,最終戰勝自己懦弱的靈魂,達到自己不曾企及的高度。

  然而 ,逼迫,這個如神器般的力量,卻是如此的難以駕馭,不少人就因此被吞噬靈魂,精神就此崩潰。

  逼迫如同一隻鐘擺,是一種以某個固定頻率作往復運動來釋放能量的物體。很多人找到了它的規律,並以一個適當的角度介入,與其一起運動,從而能將“鐘擺”釋放的壓力轉化為自身的動力,達成自己的目標。不幸的是,一旦無法處理好自身與壓力的關係,甚至與壓力開始對抗,就會使自己遍體鱗傷,不斷地消耗自身的能量,最終成為“鐘擺”的犧牲品。

  可見,逼迫並不是老少皆宜的,在逼迫和壓力面前,我們要善於找到內心的平衡,不因慵懶而腐蝕靈魂,不因逼迫而喪失自我。

  沒有逼迫,何以勾踐臥薪嚐膽?沒有逼迫,何以韓信背水一戰?何況《水滸》中梁山泊眾好漢也是被逼無奈,乃上梁山。如果不是當時奸臣當道、皇帝昏庸,又有誰肯上山落草?也就沒有一百單八將的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古人云:“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在我們感到壓力的存在時,不用感到緊張,內心放輕鬆,調整好自己介入“鐘擺”系統的姿態,借用壓力強化自身的動力,定會一切順利,萬無一失。 自然界是一個成熟的系統,它為了維持它的穩定,便推出“優勝劣汰”的法則,來給與所有生物以壓力。如果自然界中沒有逼迫,那麼地球就會如同一灣死水,失去應有的生機。

  於是,我們看到:在一望無際的非洲大草原上,獅子追趕著羊群,它們都在為了生存奮力地奔跑,在炙熱的陽光下,迸發出一股源自生命自強不息的光芒!

  篇二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在鐵軌上戲耍,此時一輛飛奔的火車迎面而來,而小孩仍舊不知,停留在鐵軌上.就在那時,小孩的母親看見了,內心的焦急,恐懼使她衝了出去,抱起小孩,和她撲倒在地面上.當這段視訊重播的時候,有人測算了一下,令人驚訝的是,那位母親在那時候的起跑速度已經打破了世界紀錄.

  是什麼這位普通的母親轉瞬間變成速度超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內心的焦急,惶恐,不安,逼迫著那位母親不得不拼盡全力來博取孩子的平安,才造就了這樣一個奇蹟.

  可見逼迫自己往往會贏得成功.

  逼迫自己,是時代環境的背景造就出來的成功.中國古人有句話叫做“亂世出英雄”,放眼歷史,在三國,在隋末,在宋金遼那樣混亂的年代裡,有多少像劉備,李世民,岳飛這樣的英雄豪傑並起,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生活的困苦,民族的國仇家恨都是逼迫他們崛起的內因,使他們帶來了下一段充滿希望的時代.還有一句話,我覺得說得很恰當,叫做“急中生智”.“急”不就是處於危機之中嗎?在危機之中,不斷逼迫自己思考逃生,最終獲得了成功。

  逼迫自己,是壓力的轉化造就了成功.巴爾扎克,他一生的作品數目可謂極多,質量頗高.可又有誰知道他一生都是處在一種極貧極富的兩極狀態呢?他的破產逼迫著他寫出高質量的作品還債,等到還清債務富裕之後,商場的失意又逼迫他不得不提筆寫作.就這樣,一部《人間喜劇》浩浩蕩蕩的產生了.假使巴爾扎克一生都處於優裕的生活中,沒有壓力,所謂“文章憎命達”,他也一定不會寫出這麼多,這麼好的作品了。

  逼迫自己,是潛力的不斷挖掘而獲得成功.福樓拜在教導莫泊桑寫作時,曾讓他描繪每天路過門前的馬車,並引導他去觀察、去思考.每天描寫的是同樣的馬車,但要寫出不一樣的內容,這就逼迫著莫泊桑曲不斷地學著去發現,這就是對自身潛力的不斷挖掘,終於促成了他與常人不一樣的發現的眼光。

  逼你成功,很多時候是由外界因素決定的.但是若不存在這些外界,難道我們就無法逼迫自己嗎?我們同樣也可以對自己下達一種強制意識,給自我創造出一種環境,來逼迫自己成功,因為只有內因才是是一個人發生改變的根本原因。

  篇三

  逼自己成功,就是告訴自己,成功絕不是躺在溫柔的月色下睜眼可見的星星;逼自己成功,就是告訴自己,成功絕不是沉浸在美麗的夢想裡伸手可捉的幻象!一個“逼”,告訴自己,自己必須面對不可逃避的壓力,一個“逼”字,告訴自己,自己必須迎難而上。人不逼,不成功!

  封建集權王朝鼎盛代表的明王朝,在張居正的時代已經疲敝無力,危機重重。江河日下,逼得有志之士,不得不想盡辦法拯救已顯頹勢的明王朝。張居正則是有志之士中的佼佼者,他目睹時局的敗壞,憂心忡忡地寫下這樣的詩句:“風塵暗滄海,浮雲滿中州。目極心如,顧望但懷愁。”深切的憂患意識,逼得他他無意留戀悠閒的生活,在同僚沉醉歌臺舞榭的日子裡,他閉門謝客,攻讀歷朝典章,剖析政務;因循守舊、積重難返的社會風氣逼得張居正拿出果敢而又凌厲的魄力,使原本可能會寸步難行的改革取得最後的成功。沒有明王朝的的危機重重直逼,張居正何能堅定改革的決心?沒有明王朝的積重難返直逼,張居正又怎能義無反顧?沒有逼,就不會有改革的成功;沒有逼,就不會有明朝晚年的中興!

  張居正被逼,挽救了一個國家,而因被逼而成就自我,走向成功的事例不勝列舉。王道缺,禮樂衰,孔子被逼,論《詩》《書》,作《春秋》,成為一代大儒,德澤後人,彪炳千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他們都是因社會險惡的環境和自身悲慘的遭遇所逼,將內心的鬱結化作流傳千古的著作,成就了自己,鑄造了輝煌! 一個懶懶散散,從不逼迫自己的人是很難成功的。眾所周知,通向成功的路上佈滿荊棘,當自己置身於其中,自己不逼迫自己突圍,裹足不前,失敗不是必然的嗎?中國有句古話:“莫等閒,白了少年頭”,不僅僅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更重要的告訴我們,人一生青年時光彌足珍貴,不逼著自己努力前進,抓緊時間成就事業,而是渾渾噩噩,過一天算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的無所成績找藉口,不逼自己追求成功,其結果必然是“空悲切”!仲永沉浸在幼時的天賦中,不思前進,不逼著自己想更高的目標前進,結果不是淪為一個平庸的人嗎?

  當然,“逼”也是要有限度的,也是要講方法的。現在很多家長為了“逼”出孩子所謂的“潛力”,為了讓孩子考上一所名校,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將孩子送進奧數班、特長訓練班、天才少年班……小小年紀被各種超出自身能力的試題、比賽逼的失去了信心,逼的懼怕學習,逼的失去了少年應有的陽光和朝氣,試問這種“逼”意義又何在呢?盲目的“逼”,其結果只能是失敗!

  進入21世紀,時代前進的步伐加快了,競爭日益激烈了,源於內心的“逼”更多的變成來自外界的“逼”了,但無論怎樣,人總是要朝著前方邁進,人總是要朝著成功追尋。逼自己,只要源於純潔的動機,只要尺寸得當、方法適合,“逼”,就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動力。